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100個回憶:你好,這是我的八十年代!

     物道 2021-03-02

    物道君語:

    這是物道目前為止篇幅最長的一篇文章。

    因為看了電影《你好,李煥英》,我們也仿佛隨著女主人公穿越回到1981年。國營廠、供銷社、理發店……那些平常的日子,成了一段段泛著光的記憶。

    于是,有了這篇文章。但沒有想到,隨筆而行,不知不覺,竟一口氣寫了這么多。原來記憶不遠,懷念很長。

    謹以此文獻給每一位生活過、思念過、向往過1980年代的你。

    提起上世紀八十年代,你會用什么形容它呢?

    年輕?朝氣蓬勃?文藝?單純?理想主義……

    每個人都有關于80年代的獨家記憶。今日,且讓我們重溫中國八十年代那些美麗的瞬間。

    那時候的童年,沒有手機、網絡,

    和小伙伴的聯系,是挨家挨戶地敲門,是一起在街上瘋跑、玩沙子……

    但那時候的童年很快樂,笑容很燦爛。

    故鄉的小橋,綠水悠悠,我和我的小伙伴,那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

    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一把玩具槍能玩好幾年。兩個小伙伴,拿著槍追打,能玩一個下午,也不亦樂乎!

    爬山、上樹、掏鳥窩、抓蜻蜓……現在的孩子,玩具都是手機。那時候的我們,玩具是大自然,夠野!

    快樂很簡單,有時候,可能只是一瓶橘子味的汽水。

    在學校飯堂里吃飯,吱吱喳喳。沒有攀比,沒有虛榮,大家都吃著一樣的飯菜,捧著一樣的搪瓷碗、鐵飯盆。

    “戰斗!這就是我存在的意義。”喜歡看《鐵臂阿童木》,這個黑頭發的男孩,告訴我們,做真正的自己,勝利屬于我們!

    “格嘰格嘰格嘰格嘰格嘰格嘰……”《聰明的一休》也是童年的記憶。每次遇到難題,一休就在他的圓腦袋上畫圈圈,叮的一聲,福到心靈。誰不希望自己也有那么聰明的腦袋瓜!

    在學校里,最煩的就是要做課間操、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時,誰沒有偷偷摸摸瞅一瞅的時候?

    每逢六一兒童節表演節目時,扎兩個小揪揪,戴朵大紅花,化著紅撲撲的腮紅,緊張地候場。誰知道,班上那個男孩子卻在一旁羞羞臉:“你化成個猴子屁股啦!”

    那個他啊,如今都在哪啊,過得快樂嗎?

    小時候,家里沒有專門的書桌。寫作業時,就搬著板凳,抬著腳。夏天蚊子多,經常一手寫字,一手打蚊子。大人們就坐在院子里乘涼,聽著他們嘮家常,作業一筆一劃地寫著,慢慢地,我就長大了。

    在那以后,有了更好的書房,卻沒有了那樣的時光。

    總有一些歌,能打敗時間,成為傳唱不衰的經典。

    旋律響起,歲月如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詞者陳曉光有感于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寫下了這首歌。

    1981年元旦前夕,這首歌被送到中央電視臺,從此,傳唱開來,成為1980年代最美的寫照。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輕快的旋律,熱情的情緒,就像那個時代和那時的年輕人們,飽含青春,充滿朝氣。

    《酒干倘賣無》

    這是1983年電影《搭錯車》里的主題曲,意為“有酒瓶子要賣嗎?”看著電影,合著蘇芮滄桑的嗓音,唱哭了多少人……

    《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三毛寫的詞,仿佛便是她一生的寫照。幾乎70、80、90后都會哼唱的歌,既向往遠方又懷念故鄉,那棵橄欖樹。

    《一無所有》

    1986年,崔健在北京的國際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會上第一次唱了這首歌。

    那真誠而嘹亮的嘶吼,直白的歌詞,一句句唱到了人們的心里。有的人聽見情愛,有的人聽見迷茫,有的人聽見理想,有的人聽見時代。

    從此,崔健被稱為“中國搖滾第一人”。《一無所有》也開啟了中國的搖滾時代。

    他說:“搖滾精神就是一顆永不停歇滾動的蛋,現實這塊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

    《冬天里的一把火》

    1987年,費翔上了央視春晚,穿著一身紅色的燕尾服,又唱又跳:“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

    那把火,也點燃了無數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他也紅遍大江南北。

    《世上只有媽媽好》

    它是《媽媽再愛我一次》和《苦兒流浪記》的插曲,是一枚重磅催淚彈。至今想起,仍然鼻頭一酸。

    《外婆的澎湖灣》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1989年的央視春晚,這首來自中國臺灣的民謠歌曲,如清風拂面,成為許多人的經典記憶。它的原唱者潘安邦也隨之走紅。

    2013年,潘安邦因病離世,享年52歲。逝世前,他交代家人,要把骨灰撒在澎湖灣里邊。

    《甜蜜蜜》

    一開始,鄧麗君的歌被定為“靡靡之音”,全面被禁。但人們很是喜愛,私底下翻唱、翻錄。

    從80年代開始,她的歌聲已傳遍了大江南北,人們在她甜而不膩的歌聲里,互訴衷腸。那些被壓抑了許久的柔情,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蜜意,都在歌里。

    《難忘今宵》

    很多人以為這首歌是從首屆春晚就有的。其實,它是在1984年第二屆春晚才首次出現。

    青山、綠水、天涯、海角,人生總有別離,宴會總會結束。

    但唯愿你莫忘今宵情濃,莫忘今宵歡樂。

    莫忘記1980年代的那些美好。

    那時候,看電視劇像在看電影。

    一群人圍著個屏幕,一起笑,一起哭。

    《西游記》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網絡上幾乎沒有人吐槽86版的《西游記》?”

    想起了楊潔導演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因為我們是在搞藝術,我們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

    整個劇組,從1982年開拍,走遍全國19個省取景,卻只有一臺攝影機;演員不足,唐僧換了三個人演,幕后的制片主任李鴻昌一人也演了七個角色;鋼絲技術不成熟,演員經常受傷……

    但從1986年播出以來,已重播3000余次,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沒有《西游記》的寒暑假,是不完整的。

    現在看來,特技也不那么逼真,上下鏡頭的銜接有時會突兀。但是,總覺得看不夠,只有25集,尤其是知道,原定是30集,卻因為資金問題縮減了,心中更有遺憾。

    不無遺憾,但無愧于經典。

    《大俠霍元甲》

    第一部引進內陸的香港電視劇。

    它告訴我們,什么叫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上海灘》

    “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

    只要看過這部劇,你就不會忘記周潤發飾演的許文強。他的長風衣,白圍巾、大禮帽,風流又倜儻,成就了無數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

    他和趙雅芝飾演的馮程程,在雪中共撐一把油紙傘,英雄美人,一眼萬年,一見誤終身。

    《排球女將》

    1981年,中國女排七戰七捷,第一次贏得世界冠軍。舉國上下,沒有人不愛排球。

    劇中的小鹿純子,也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她的“晴空霹靂”和“流星趕月”招式,也成為大家爭相摹仿的動作。

    1983年版《射雕英雄傳》

    后來的武俠劇,要多高級多高級,卻再也沒能看得這么津津有味,為江湖的愛恨情仇而入了迷。

    翁美玲之后,人間再無俏黃蓉。

    《阿信》

    1985年,中央臺播《阿信》時,收視率達到80%。堪稱萬人空巷。

    它將一個時代的悲歡離合,融于一個柔弱的女子身上。阿信堅強勤勞、刻苦堅韌的品德,是那時我們對東方女性的美好想象。

    《血疑》

    黑白年代最動人的愛情故事,“有情人終成兄妹”的鼻祖。

    后來,有無數的偶像劇模仿、借鑒其中的情節,卻再也難以超越當時看這部劇的心痛。劇情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一起擠在鄰居家看電視,哭了也不好意思說。

    山口百惠,也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女神。

    《濟公》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拿著把蒲扇,腳踩著破鞋的濟公,瘋瘋癲癲,在身上胡亂搓泥,就能變出一顆神奇的丸子,包治百病。

    但小時候,最怕別人叫我吃濟公丸,隔著屏幕都有味道。

    《聊齋》

    大家時常稱為1986版的《聊齋》,其實拍于1987年。

    有多少人,小時候是偷偷躲在被窩里看的?那些影影綽綽,光怪陸離,千嬌百媚的女子們,多少年過去了,那種又害怕又想看的心情,依然記得。

    《紅樓夢》

    1987年,《紅樓夢》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轟動全國。

    導演王扶林從1979年提出想法,傾盡全力,一步步如朝圣之旅。編劇劉耕路、周雷、周嶺花兩年多的時間改劇本,作曲家王立平用一年多的時間只為寫好一首歌,演員們用三年的時間學琴棋書畫,將自己完全沉浸在角色里。

    數十年的光陰流轉,每個人的命運也仿佛暗合著角色浮沉。黛玉陳曉旭,因病離世。寶釵張莉,遠走異國。寶玉歐陽奮強,拍了一生的電影,人們卻總記得寶玉。妙玉扮演者姬玉,也出家了。晴雯扮演者張靜林改名安雯,曾替夫還債,深陷抑郁癥……

    他們用青春與心力,編織了一場紅樓綺夢。

    紅樓夢中人,不知誰在夢里,誰愿夢醒?

    《城南舊事》

    “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

    那時候,人們在電影中借著一個小女孩的眼睛,重返20世紀20年代的老北京。

    今天,我們借著電影,重返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

    《少林寺》

    1982年上映時,這部影片以1毛錢的票價創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紀錄,還打破了香港功夫片最高賣座記錄。當時,不少人因為這部影片,被家里人送去學功夫。

    網友二十二島主說:“其實這片子本身沒什么太多值得我們懷念的地方,老套的劇情,不夠新潮的武打動作,還有根本不值一提的特技效果。我們懷念的是有李連杰,有于承惠,有計春華,看到他們一起汗流浹背真刀真槍地在銀幕上血戰的時代,以及當《牧羊曲》的歌聲響起,喚起的那份久違的純真和感動,這是現在的電影給不了我們的。”

    《搭錯車》

    首部在大陸上映的臺灣影片。

    有些經典,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有些片子,再好你都不愿看第二次。這部片,屬于后者。因為,太難過了。

    每當聽到那句“酒干倘賣無”,聽到那句“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不只是命運的悲歡離合,更是時代的身不由己。

    《媽媽再愛我一次》

    每個從電影院出來的人,手上都拿著哭濕的手帕。

    《廬山戀》

    “中國銀幕第一吻”,蜻蜓點水般的一個吻,卻讓全國心動,讓無數少男少女臉紅心跳。

    那時候看這部電影,眼睛都不舍得眨。女主人公一個場景就換一套衣服,墨鏡、貝雷帽,高腰喇叭褲……放到今天看,依然很潮很時髦。

    《芙蓉鎮》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

    始終記得,這一句驚心動魄的臺詞。

    這是謝晉導演傷痕電影三部曲之一,改編自古華的小說,講述了從1963年到1976年的那段歲月。當時一張電影票幾毛,卻取得了過億的票房。那股震撼,至今難忘。

    “烏云遮天終又散,芙蓉花謝重又開。”因為經歷,因為了解,曾經有那樣一個時代,我們沒有什么理由可以遺忘。

    《黃土地》

    陳凱歌導演的處女作,一出現便石破天驚。

    他打破了畫面的平衡,黃土地占了畫面的四分之三,遼闊的天空卻只占了一線,還有奔騰不息的黃河,嘹亮的信天游,歡快的腰鼓陣……遼闊宏遠之下,是壓抑,是矛盾,是反思,是深切的悲哀。

    這部影片,也被認為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

    《紅高梁》

    張藝謀導演的處女作,被譽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開山之作。那一抹鋪天蓋地的紅,粗獷而濃烈的生命力,久久地回蕩在人心。

    1988年,它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獲得的第一個冠軍級大獎。

    《頑主》

    “太好了,哥們兒就喜歡俗的!”被譽為中國娛樂片的典范。

    豆瓣上有人評價:“中間那段時裝秀,現在看來驚為天人。八十年代的電影自由度也可見一斑。”

    《末代皇帝》

    這是首部在北京紫禁城真實取景的電影。

    意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等演員出演,講述中國最后一位皇帝的故事。須臾一生,身不由己,“只有那皇座下藏著的蟋蟀,還認得他是帝王。”

    那時候的美,各有千秋,芳華絕代。

    TA之所以是明星,不只因為長得好看,還在于活得漂亮!

    劉曉慶

    有人說,80年代是屬于劉曉慶的時代。

    講中國影史,永遠繞不開她。她的人生,也和電影一樣精彩,六奪影后,四次婚姻,下過海,入過獄。

    她曾說:“做人難,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做單身的名女人難乎其難。”

    但世人總是津津樂道她與姜文的戀情,當記者問她是不是在財力上幫助姜文拍了電影。她笑著答道:“這是應該的,她是天才。”坦蕩蕩,光風霽月。

    劉曉慶,一個生命力頑強的女人。如今年近七旬,依然不服老,甚至再次出演18歲的少女。

    陳沖

    陳沖和劉曉慶,就像那個時代的雙生花。

    演了《小花》后,她儼然成了當時的流量小花。但她不滿足,跑到美國學電影,還拍出了《天浴》,拿了金馬獎。前一陣子,還憑電影《誤殺》中的演技上了一回熱搜。

    許知遠曾問她:“你覺得歲月對你意味著什么?”

    她說:“歲月就是歲月。”

    鄧麗君

    誰不愛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

    有人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可嘆,她唱了一生溫柔的歌,在愛情上卻屢屢波折。最后,卻因哮喘病發作,42歲香消玉殞。

    歌聲甜美,斯人已沓,“今宵離別后,何日君再來……”

    潘虹

    八十年代的“悲劇影后”。

    如今,很多人只以為她是“惡婆婆”專業戶,卻不知年輕時她美得不像話。那時的她,清冷又孤傲,多扮演內斂的角色。

    鄔君梅

    她在《末代皇帝》中飾演文繡,一舉成名。回眸一笑,風情萬種。她還一度是“宋美齡專業戶”。

    龔雪

    說到“80年代第一美女”,很多人一定會選龔雪。

    她演了很多電視劇,拿過百花獎影后,但早早結婚,隱于人間。

    楊麗萍

    1986年,楊麗萍自編自演了獨舞《雀之靈》,空靈絕美,翩若驚鴻一夢來。

    張海迪

    80年代的明星,不只在光鮮靚麗的演藝圈,也可能是平凡刻苦的普通人。

    1983年,張海迪,這位從5歲就高位截癱的女孩子,在《中國青年報》發表自己的作品《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名聲大噪。她被譽為“八十年代新雷鋒”和“當代保爾”。

    許海峰

    中國奧運金牌第一人。1984年,他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現場,獲得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冠軍,也實現了中國奧運史上零的突破。

    中國女排

    八十年代的中國女排,郎平、張蓉芳、梁艷、孫晉芳、陳亞瓊、曹慧英、楊希、陳招娣、曹慧英、鄭美珠、姜英、楊錫蘭、楊曉君、周曉蘭……她們是國人的驕傲,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明星。“風雨彩虹,鏗鏘玫瑰。”

    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時代,那是一群星閃耀的時代。

    我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1.

    80年代初,沉寂了太久之后,人們如饑似渴地讀著、熱烈地討論著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朦朧詩……放到今天,這叫文藝青年,可在那時候沒人這么說,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愛文藝。

    八十年代的大學生、中學生,有誰沒在本子上寫過詩歌、抄過詩歌呢?那是一個詩歌的時代。

    文學期刊如雨后春筍般創刊、復刊,如《收獲》、《花城》、《詩刊》、《人民文學 》等等。其中,《收獲》這本老牌文學月刊發行量過百萬。

    這讓當時的主編巴金很擔憂,寧可少印一些,“滿大街全是你的雜志,這是很可怕的。”

    .2.

    北島

    1978年,北島與芒克等人創辦了文學雜志《今天》。1980年,《今天》停刊。

    那時,他是朦朧詩派的精神領袖。

    1984年,詩人北島到成都參加“星星詩歌節”,見識了人們對詩歌的狂熱。兩千張票,一搶而光,沒票的想要破窗而入,讀者們紛紛沖上舞臺要求簽名,秩序大亂。

    1987年,北島到英國當訪問學者。

    很多年后,提起那個時代,他說:“(詩歌)七十年代開花,八十年代結果。”

    .3.

    海子

    1982年,18歲的查海生用筆名“海子”發表詩歌。

    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的詩》等。

    1989年3月26日,海子,25歲,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身邊放了四本書:《新舊約全書》、《瓦爾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說選》。他留下遺書:“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那個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人,永遠地留在了那一年的春天。

    .4.

    顧城

    顧城,從17歲開始寫作,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他的創作高峰。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23歲那年,一首《一代人》石破天驚,成為朦朧詩的代表人物。

    1988年,顧城隱居在新西蘭激流島。1993年,他與妻子顧燁產生沖突,用一把斧砍倒了她,隨后上吊自隕。

    .5.

    舒婷

    舒婷的《致橡樹》,是80年代的愛情觀。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

    .6.

    三毛

    試問,80年代的文藝女青年,有誰不想成為三毛?留著大波浪,穿著波希米亞長裙,到世界盡頭去流浪、流浪……

    .7.

    余華

    1983年,余華辭掉醫生的工作,迎來了創作高峰。他在《北京文學》上一口氣發表了 《星星》、《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等小說。

    .8.

    王小波

    1980年,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那時,他28歲,還在讀大學二年級。學校有規定,不能結婚,因此他們的結婚是秘密的,沒拍結婚照,沒辦婚禮,就兩家人各請了一桌。

    同年,他發表了處女作《地久天長》。

    1982年,大學畢業后,他一邊教書 ,一邊創作歷經十年才完成的《黃金時代》。

    .9.

    莫言

    1985年, 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的莫言,寫出了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卜》。

    1986年,他發表了小說《紅高梁》,引起轟動,并在1988年被改編成電影,成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之作。

    多年以后,莫言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0.

    八十年代,國門打開了,西方的學術思想也涌進來。那是一個思潮涌動的時代,亦是新啟蒙的時代。

    在大學校園,弗洛伊德、尼采和叔本華的書,幾乎人手一本。

    知識分子在對中國人的文化、歷史、民族性做反思,比如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

    全國上下,有了一股“美學熱”。年輕人讀著朱光潛的《西方美學史》,李澤厚的《美的歷程》、《美學四講》。連北京街頭的書攤小販,吆喝的都是李澤厚、弗洛伊德、托夫勒……

    易中天在數十年后,仍記得當時年輕的自己被《美的歷程》震撼到了:“以十幾萬字的篇幅來完成這樣一個'美的歷程’,高屋建瓴,勢如破竹,誠非大手筆而不能為!”

    北京

    八十年代,人們還穿著藍色、灰色的服裝,在天安門廣場前騎著單車。那時,天總是那么藍,車還沒有那么多,但一切生機勃勃,充滿希望。

    上海

    弄堂里,有家長里短。公園里,戀人敢于相擁。婚紗照,開始流行,上海姑娘的時髦出了名。

    深圳

    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迎來新生,日新月異,吸引著一波一波有夢想的年輕人。

    廣州

    那時候的廣州,時尚又前衛。有人在街頭拿著大哥大,有人在排隊買太爺記。

    廈門

    鼓浪嶼還是那么美,廈門大學還只是一所大學,沒有那么多游客。

    珠海

    剛成為經濟特區,一切都在建設中。那時候,大年初一的海濱泳池,是很多人拍全家福的地方。

    汕頭

    街頭人來人往,市場上許多人在擺地攤。小公園門口,也有著書報攤。

    海南

    那時候,海灘上游人寥寥無幾,漁民乘著傳統的老木船,男戴草帽女戴圍巾,出海捕魚。

    安徽

    因為一篇講述小崗村18個農民搞起大包干的課文,我們記住了安徽鳳陽小崗村。

    大城市

    那時候,我們不想逃離北上廣。人們都相信,那是夢想的天堂。

    只要敢拼,敢闖,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公。

    有一部紀錄片,名為《中國之食文化》。

    它記錄80年代北京、江南、廣州、四川各地的美食些

    有些早已失傳,有些風景也已不在,恍如隔世。

    北京烤鴨

    那時候全聚德的烤鴨,已經聞名天下,十塊錢一只,對于普通工薪階層來說,還要勒緊褲帶才能吃上。這也成了日后我到北京的執念。

    東來順涮羊肉

    80年代,東來順涮羊肉就已經排起了長隊了。

    北京隆福寺小吃店

    曾經是北京人的食堂,如今已不見蹤影。

    上海南翔饅頭店

    那時,已經人滿為患。蒸籠一上桌,大家就馬上拿起筷子夾。小籠包的秘訣,是里面放了豬皮凍。

    鎮江魚獲市場

    早晨,人們就來買剛打撈的魚。以前的油,沒有桶裝,都是農戶自己榨的。菜是自己種的,稱重,用的還是手工秤。

    蘇州松鶴樓

    那時候,老師傅做的甜點已經如此精湛。

    廣州早茶

    今天廣州人喝早茶,依然如此熱熱鬧鬧。但有一道奶油百篇糕,是當年的人氣爆款,如今卻已失傳了。

    四川自由市場

    四川人的香料店,隔著屏幕都覺得香。標牌上的廣告語,自帶語音效果。

    大白兔奶糖

    那時候,零食很少,若能吃到一點,必是心心念念許久了。

    那時候,最渴望的就是,有親戚長輩去上海,然后給我帶大白兔奶糖。

    麥芽糖

    過去的年味里,都是麥芽糖的味道。只見挑著扁擔的老師傅,拿著一根小木棍,在桶里攪兩下,便裹上黃色透明的麥芽糖。饞得舔了一口又一口,怎么能那么好吃!

    長大以后,再吃到的麥芽糖,雖然很甜,卻有點齁。

    也許是食材變了,也許只是心情變了。

    穿慣了藍灰色的衣服后,人們開始關注時尚,喜歡上各種鮮艷的色彩,比如一抹紅裙。

    80年代的精致豬豬女孩,必須要有一件“的確良”衫衫,或者一條“的確良”白裙子。顏色鮮亮,耐穿,耐洗,耐曬,即使不透氣,但是的確靚啊!

    戴著蛤蟆鏡,穿上喇叭褲,聽著卡帶,80年代的時尚達人,沒錯了!

    現在流行“渣男錫紙燙”,以前的男孩子,不燙個爆炸頭,你都別說自己酷。

    因為許海峰拿下了第一枚奧運金牌,中國女排也拿到了世界冠軍。運動服,也跟著時尚起來了,穿上它,內心有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擁有一雙回力鞋,是妥妥的潮人。

    八十年代,迪斯科從香港傳進廣州,之后火遍全國。

    平時,大家一絲不茍。但一到了舞池,穿上喇叭褲、花裙子,隨著音樂,大膽扭胯,盡情釋放自我。

    那時候,張薔是當之無愧的迪斯科女皇。

    1984年,美國電影《霹靂舞》上映了,隨后流入中國。

    1987年,中國掀起了霹靂舞狂潮。

    ▲《搖滾青年》劇照

    “大哥大”,一個要幾萬元,能用得上的人,都是大哥。

    八十年代末,開始出現了BP機。但直到九十年代,才開始流行。

    結婚三大件,要有電視機、縫紉機、自行車。這可是當時“萬元戶”的標配。

    只要結婚,就會看到這樣的雙喜臉盆,幾乎每家都有。

    紅紅火火,抬頭見喜。

    80年代開始流行拍婚紗照,不像現在一拍幾大套,那時一張,就是一輩子。

    那時候,沒有太多約會的地方。

    坐在公園的長凳上,慢悠悠地呆上半天,有你在,就是最好的良辰美景。

    看電影,壓馬路,也是談戀愛的好去處。

    單車愛情,依然很甜。

    那時的小伙子攢夠了錢,買了自行車。早早去接心愛的姑娘,而且一定要在12點前送回家。

    錢鐘書說:“吃飯和借書,都是極其曖昧的兩件事,一借一還,一請一去,情份就這么結下了。”

    那時的我們,還是很害羞。但是,找你借書,你就明白了。

    圖|任曙林 ?

    那時候的戀人們,沒有手機,沒有微信,想你就寫情書。

    日子很慢,喜歡很長。

    大膽的,便穿個花襯衫、喇叭褲,彈吉他給心愛的姑娘聽!

    那時候的愛情,什么都沒說,卻又像什么都說了。

    就像那個操場的雨后,穿著白裙的女同學,定格了我1980的愛情。

    北島有詩:“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參考文獻:

    1.《文學遠離80年代盛況之后(圖)》.京華時報.2011

    2.《李澤厚“半吊子”英文打天下 稱值得較勁的較勁》.文匯報.2010.

    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服裝風潮:時髦莫過“的確良”(組圖) 》.中國新聞網

    4.《30年中國暢銷書史》

    5.《八十年代,那個文藝狂潮的時代!》

    6.《為什么人們開始懷念八十年代?》

    7.《八十年代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

    8.《影像記憶,回味80年代》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产高清砖码砖专区| 一道本AV免费不卡播放|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四季|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成年女人片免费视频播放A|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久久亚洲精品11p|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人妻蜜臀久久av不卡| 无码欧亚熟妇人妻AV在线外遇|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999ZYZ玖玖资源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 |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红杏|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成年视频人免费网站动漫在线| 男人狂桶女人出白浆免费视频| 夜色福利站WWW国产在线视频 | 老司机免费的精品视频|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成 人 在 线 免费观看| jizzjizz少妇亚洲水多|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2020年最新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成 人 在 线 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 公喝错春药让我高潮|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av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