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同仁堂發布公告稱,其總經理高振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此公告一出,同仁堂股價應聲大漲,當日漲幅達到7.34%,創下了近半年內的最大漲幅。說起來,同仁堂此次股價大漲充分反映了投資者對于董事長高振坤的不滿,有網友直接指出,“內部蛀蟲”的落馬使人重拾對同仁堂的期望。事實上,自2015年高振坤任職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來,公司業績便持續滑坡,截至今日,其股價仍在原地踏步,百年老字號同仁堂怎么了?
今天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就來看一下,同仁堂到底該如何拯救自己的股價。

從財報視角來看
市場端需求尚存
近年來,已有不少老字號砸了自己的招牌,前有賣烤鴨全聚德、賣包子的狗不理,后有賣阿膠的東阿阿膠,對于這些老字號來說,它們現在已痛失不少客戶,而問題的關鍵便在于消費者已不再樂意交“智商稅”。同仁堂與它們不一樣,至今這個享有350年聲譽的中藥老字號仍然被人認可。同仁堂始創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發展至今,可生產2600多種藥品和保健食品,擁有以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為代表的十大王牌獨家產品及眾多家喻戶曉的經典藥品。 截至2019年,同仁堂共實現營業收入132.77億元,其中醫藥工業實現營收75.31億元,遠高于東阿阿膠同年30億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在近幾年同仁堂的營收增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凈利潤卻有反轉之勢。數據顯示,在2015-2018年同仁堂收入增速下降的同時,它的凈利潤增速卻有所上升,說明一方面同仁堂的品牌價值依然受市場認可,另一方面同仁堂進行了內部的優化。 2019年之后,受新項目投產、費用端上漲等方面影響,其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雖然中藥行業本身的銷售增長便不太可觀,但同仁堂并沒有失去在市場的主導性。 在遭遇業績困境之時,同仁堂的毛利率卻逐漸走高,所以說同仁堂維持凈利潤的增長并不像東阿阿膠那般,大幅度提高毛利率,以至于付出市場占有率的代價。其經營戰略本身沒有問題,需要的只是微調和靜待產能恢復。
 對于這種內生性的問題,換個董事長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同仁堂的產能瓶頸已有所突破,未來隨著總營收的提高,其營業成本勢必會進一步降低。現金流彰顯白馬活力
同仁堂蓄勢以待
一方面,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明顯優于經營狀況。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前三個季度,同仁堂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營業收入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與經營活動凈收益比均大于100%,這說明公司的產品依舊被市場熱捧,以至于公司可以占用上下游產業鏈的資金,同時,其凈利潤不止成色高,而且暗示了一旦產能得到釋放,增量可期。
 另一方面,同仁堂的自有現金流大幅增長,其財務穩健性可見一斑。自由現金流是企業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要(資本性支出)之后剩余的現金流量,數據顯示,近幾年在企業經營現金流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它的自有現金流更是維持了大幅增長,2019年同比增長率為90.5%。這不僅呼應了同仁堂目前進入了一個新的產能釋放階段,且還說明了企業現金流充沛,財務狀況穩健。

同仁堂如何自救?
顯然,同仁堂目前面臨的主要是營收增長問題,這一方面可以由提升的產能解決。近年來,由于同仁堂科技子公司的新舊產能更替問題,同仁堂的生產嚴重受阻。子公司同仁堂科技戰略重心聚焦在醫藥工業領域,2019年其營收占公司醫藥工業總收入的59.25%。而截至2019年末,同仁堂科技大興項目已基本投產,報告期內固定資產比上年度末增加了76.55%,累計完成了386個品規的產品轉移并獲得核發批件。未來一旦完成過渡,提升的產能必然能驅動營收增長。

此外,提高營業收入還需要發揮同仁堂的主觀能動性。同仁堂目前的收入結構很簡單,一半中藥制藥收入,一半藥品銷售收入,而過去同仁堂也陸續涉足過藥妝、涼茶、咖啡店新零售等業務,但都未見明顯效果,說來同仁堂還需要在其中藥產品研發和銷售上下功夫。 近年來,在企業業績下降的情況下,管理費用反而有所上漲,2019年其管理費用增長的主要原因便是職工薪酬有所增加,不得不說,長期以來同仁堂的管理費用率明顯居高,其中職工薪酬占比明顯高于同行業民營企業。如果像片仔癀學習,同仁堂的管理費用率仍有一倍的下降空間。

總結
經過上述我們大約能看出來,同仁堂的管理層對公司的影響有多大,而高振坤的落馬不僅有可能重振公司業績,還有望改善管理層長期以來的問題,但這其中的結果尚未可知。 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認為,同仁堂要想拯救自己的股價必須有所作為,除了靜待產能的釋放,還需在表現較差的銷售端以及費用端實現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