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江大姐,退休后想開一家花店。只是很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說多大年紀了,瞎折騰什么? 江大姐沒有太在乎這些。她只想跟著自己的心走 ,做自己喜歡的事。 然而,要開一個花店并不容易,僅靠江大姐對鮮花的一腔熱愛,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讓自己插花技藝更加嫻熟,江大姐報名參加了“園藝學習班”。在班上,她是年紀最大的一個,也是最用心的。她每天準時聽課,查資料,熟記各類花卉的形狀和“花語”,光是筆記就做了整整一大撂。 她還經常跟著年輕人,一起跑到城郊的花圃現場觀看,與花農一起探討學習鮮花的保鮮知識。她的認真勁,讓班上年輕人都敬佩不已。 經過精心籌備,半年之后,一家鮮花店熱熱鬧鬧營業了。然而,就算是做足了準備,開業之初還是遇到很多問題。因為管理不善,第一批進貨全虧了。 看著賣不出去的鮮花慢慢枯萎,江大姐心急如焚。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她知道不能就這么放手,得想辦法堅持下去。 那段時間,江大姐全身心撲在花店的管理上,利用一切渠道為花店做宣傳,并親自到附近的工廠和學校,聯系業務。在江大姐不懈努力下,花店的銷售額開始慢慢提升,一切開始向好的方面發展。 那次,我過生日到江大姐花店買花,看到她人瘦了一大圈,不過精氣神卻很好,整個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她對我說:“開店確實辛苦,但也很充實,有時候,我一個人坐在店里,看著這個不滿二十平方米的花店,心里充滿了成就感。” 不得不承認,年輕確實是創業的一個優勢,但是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精彩。 對一個人而言,可怕的并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一味地沉浸在年齡帶來的恐慌中,不知所措,不愿進步。而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人生便有了價值和意義。 認識一位朋友,過去很多年的時間都是以全職在家照顧孩子為主。去年孩子考上大學,她便感覺生活沒有了重心,每天空出一大把時間,又不知該做什么。 有時,她會在我面前感嘆:這輩子就這樣碌碌無為地過了,沒有為家里掙過一分錢,也沒有去職場上拼搏過 ,想想自己也挺遺憾的。 其實朋友并非沒有機會改變現狀,只是到了要改變的時候,她又畏畏縮縮,為自己找各種理由,限制自己。 前不久,有位親戚開了家美容院,缺人手想請她幫忙。她想也沒想就拒絕了,說美容院都是年輕女孩做的事,自己都四十多,根本不適合; 同學開服裝店想找她合伙,她又有不能干的理由。賣服裝的人都得身材好,她這種年齡這種身材,怎么能吸引到顧客呢? 我曾善意提醒她,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只要自己肯學、肯做,一切都來得及。誰知她嘆了口氣,苦笑道:都這歲數了,還能學得好什么東西,就這樣稀里糊涂混唄。 雖說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但做什么都拿年齡說事,歸根結底,還是對自己太缺乏信心,想以為此借口來逃避現實罷了。 很多人因為懼怕失敗,所以干脆拒絕接受任何新事物、新挑戰。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越逃避,失去的只會更多。 輕易給自己設限,如同作繭自縛,不僅會將人困在原地,還會讓一個人慢慢喪失自我,找不到自身的價值所在。 我朋友的兒子,三十五歲,因為想先成業,再成家。親朋好友都不理解,認為他思想偏激。朋友的兒子很煩心,只得遠遠躲避著這些人。 經常聽到身邊有人說 :什么年紀,就該做什么事。能夠對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認識和規劃,當然是好事。 可事實上,大部分人只是把它作為一種局限自我的框架,然后躲在這個框架內,以尋找某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卻從不嘗試去尋找更多可能性。 生活從來不是單選題,人生也沒有那么多的“該怎樣”或“必須怎樣”。對于真正有所追求的人而言,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當一個人敢于打破常規,遁循自己的內心,勇敢地去開拓、去創造,就一定能活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阿瑟.克拉克說過: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無論到什么年齡,我們都要保持學習的熱情與渴望,讓今天的自己,優于昨天的自己。 只要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所有的為時已晚,都可能是另一種恰逢其時。心有所信,方能遠行。 為遇見更好的自己,從現在起,打破自我設限吧。你會發現,不設限的人生,真的很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