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進入這段故事前,讓我們回到百年前,回到那個對天龍山而言,決定命運的時刻。 1923年的一天夜里,有幾個日本人不遠萬里,風餐露宿,朝太原市郊外的天龍山趕來。他們終于到達山腰的天龍寺,沒有辦理任何手續,也沒碰到文物局的阻擾,眼見石窟群觸手可及時,他們卻碰到了一個和尚,法號凈亮。 天龍寺是個關卡,位于上下石窟群必經之路上,所以要得到廟中僧人的配合。 日本人決定談一筆買賣,他們先亮出十根金條,并說出自己的目的:“幫助我把山上的大佛盜運賣掉,好處少不了你們的。” 凈亮雖深居深山,但直覺告訴他,這群人是大盜!面對金晃晃的誘惑,他沒做出回應,日本人頗為詫異。 那時,凈亮在想:“我日夜守護的石頭,真的那么值錢嗎?讓這些大盜千里迢迢來到這里?” 要解決凈亮和尚的疑惑,我們需要把目光拉回石窟群,看看那究竟是什么寶貝。 ▲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前后對比。國家文物局供圖 羅征攝 1917年發現 目光鋪陳群山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石窟,有25個,里面有神佛造像五百尊,飛天壁畫一千幅。 在中國石窟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規模皆大于天龍山石窟。但天龍山石窟卻以其獨有的“天龍山樣式”,吸引了無數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還有商人鉆入深山。 東魏之際,天龍山的無名匠人們,首先把從印度佛造像藝術中國化,既有印度的高雅,也有中國的線條。等到唐代,匠人們又讓造像多了人性美,當你凝視佛陀菩薩,不會覺得遙遠,而是覺得造像身上,佛性少,凡思多。 自此,中國歷朝歷代石窟,皆循此美學樣式開鑿。 明朝后,天龍山石窟被冷落,等到清朝,更無信徒來訪。這些絕美神佛,近乎隱匿深山,無人得知。 那么,開頭那群日本人,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1917年,日本考古學者關野貞來華北勘察,無意間發現了深山里的神佛造像,拍下照片,撰寫報告,1921年發布在日本《國華》雜志上。 這吸引了日本及歐美的學者,還有大盜,里面就有開頭那群日本人,帶頭的是國際文物商人山中定次郎。 當時他在日記里寫道:“當我第一次看到天龍山的照片,就被那里的石窟和造像深深地吸引住了。這里珍藏了北齊到隋唐時代,中國佛教藝術最鼎盛時期的輝煌,它們給予我的驚訝和喜悅,無法用語言表達。” 天龍山石窟被重新發現,是幸,也是不幸,一場厄運從此始。 1923年盜鑿 山中定次郎帶人來到天龍寺,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那天夜里,山中定次郎先付給凈亮和尚10根金條,但凈亮無動于衷。 他們隨即又拿出10根金條。面對這20根金條,凈亮這輩子都沒見過的金錢,他緩緩地說:“天龍山路太險了,我一個人搬不動。” 言下之意,是要加錢。但對于神佛的價值來說,多點錢不算什么,作為商人的山中定次郎太明白買賣的奧秘了。于是他又拿出1000塊大洋。從此刻起,凈亮便不再是佛門弟子,而是盜賊幫兇。 山中定次郎后來說:“我終于用手中的真金白銀說服了凈亮僧人,這不禁讓我異常興奮,每當我鑿下一個佛首,那種喜悅,超過了得到黃金萬兩。” 不久,他們備好工具,晝夜不停,在盞盞油燈的映照下,山中他們對比關野貞拍下的照片挨個下手。先切下2號窟的主佛頭,隨后是北壁主佛頭,東壁主佛頭,連同主佛旁邊的菩薩羅漢,都一批批地鑿下來,小的連帶身體都切下,大的就切下頭首。 ▲ 第3窟北壁,旁邊蓮花浮雕及佛首被盜切 為了保證商品的完善保值,強盜們小心地用圓刀、直平刀沿著裂隙慢慢刻劃,一邊輕輕錘敲,一邊切割分離,佛像傷口有的齊整,有的粗糙,但都留下斑斑鑿痕。藻井的浮雕飛天,就用粘取等方式,連帶色彩完整切了下來。 ![]() ▲第5窟北壁,主佛與菩薩的頭首被盜切,切口平整 石屑掉落,嚓嚓的聲音只有窟里能聽到,遠在千里的民國文物局并不知道這里發生了什么。 次日,當凈亮僧人協助日本人把一尊尊佛頭運下山腳,天龍山晚霞凄艷,那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 ▲第6窟東壁,此彌勒坐佛像連同佛身都被盜切 1929年梟首 近代史詭譎的命運,注定了天龍山佛頭的流失不止是外國人的罪過,還有我們自己。 瑞典史學家喜龍仁第一次看見天龍山時,雖已被盜鑿,但大多數的佛頭和佛身都還在。等到1929年第二次前往時,早已肢殘頸斷,其狀不忍卒睹。 短短幾年,天龍山為何幾無幸免,盡遭破壞? 起因還是山中定次郎,作為國際文物商人,當他發現天龍山石窟時,就相當于告訴世人:這里的佛頭很值錢。 當地人會在夜里拿著油燈和盜鑿刀具,幫他把神佛一個個梟下頭首。而山中定次郎成收購商,只需等待即可。傳言,當時的中國人夜里盜走文物,早上就拿到山中商會排隊,將古董文物賣出去,換取報酬。 石窟被當地人和外國強盜摧毀殆盡。剩下的,盡是身首異處的造像,立坐在鑿痕斑駁的龕中,守著破敗空窟。 ![]() ▲第1窟東壁,無頭佛像,身首異處,在天龍山石窟隨處可見。 神佛被梟首,只剩殘軀斷肢。壁畫被切割,面目全非。這里再也找不出一尊完整造像,更永遠不會恢復原貌,這是當時收下二十根金條的凈亮,所未能想到的。 千年一夢天龍山,輝煌的佛教圣地,變成了人間地獄。 ![]() ▲上圖為第18窟后壁五尊造像(1922年攝影);下圖是遭破壞后的同窟造像(1925年8月攝影) 100年里流失 天龍山石窟有另一個名字“無頭石窟”,這四個字,說明不了它的美學價值,只是陳述了一個悲傷的事實:它是中國被摧殘破壞最嚴重的石窟。 那些被盜走的佛頭,失落不明,流落他鄉。 山中定次郎把盜來的佛頭,“合法”地賣給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博物館,散佚海外各處。 ![]() ▲ 山中商會“世界古美術展觀會”(1932年)會場上的天龍山石窟造像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里,有天龍山第21窟的菩薩頭,那是天龍山唐造像最美的樣式,菩薩低眉含笑,神情安詳,一如當時。 ![]() ▲ 第21窟唐代坐姿菩薩造像,曾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哈佛美術館里,有天龍山最精彩的浮雕,飛天、飛龍、蓮花,綺麗燦爛,掛了滿滿的一墻。 ![]() ▲ 第2窟的東魏時期飛天浮雕,盜走時曾被打碎后修復。現藏于美國哈佛美術館。 日本根津美術館里,是收藏全世界最多的天龍山石窟文物的地方,整整28件唐代佛首和壁畫,是中國唐朝佛造像的巔峰。 ![]() ▲ 藏于日本的唐代菩薩造像,臉頰豐滿。 如今,所有的神采,我們都只能從國外的博物館里看到,那些來自中國的佛陀、菩薩、金剛的頭首,展示在異國支架上,成為一段書寫近代屈辱和中國美學的對象。 我們回顧,我們也只能從這里回顧,亦或從照片上回顧,甚至連照片,也是國外勘察的人拍的。 ![]() ▲ 第17窟窟門外,盜鑿者連門口兩尊造像都沒放過 如今,如果你走進天龍山,也許會失望,那里造像身首殘破,壁畫殘缺不全,早已沒有當時的樣子。但不代表美不存在。 作家木下杢太郎說: “美好的事實無論何時都不會改變其美好的本質。透過破壞和污損之處,依稀可見佛像創造者們的空想、熱情、喜好與魂魄,一如透過水溝的溝底我們依然能夠望見冬日午后的慘淡的太陽一樣。” 美一直都在,追憶是為記住美。我相信,只要有人記得,無論歷史煙云如何消散,總有一天,流亡的佛首都會回歸故里。 那縷1400多年前的光,會重新照耀華夏。 感謝你能看到這里 “真正的消亡,是遺忘” 點個贊加轉發 希望佛首回歸,來日可期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