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全身DNA斷裂而死,世界上僅一人不幸遇到過,名字聽著耳熟 進步,如果潛藏著足以令人致命的隱憂,這樣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2011年3月的福島核災之前,日本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是1999年9月30日發生在東京東北方向的東海村核臨界事故。 此次事故導致三名工人直接遭受超高劑量的核輻射,其中兩人不治身亡。 ——《日本核輻射死亡事件》 《日本核輻射死亡事件》講述了發生在1999年9月底的核臨界事故,包括大內久在內的三人因為距離事故發生地點最近,從而遭受到了超高劑量的核輻射,另兩人不治身亡,大內久則與死神賽跑了83天。 在我國,有一個成語叫“生不如死”,而這一成語便是大內久死前的唯一感受,他雖然比兩名同事多活了近三個月,但卻經歷了充滿希望到陷入絕望的痛苦,而全世界也只有大內久因全身DNA斷裂而死。 不過在東海村核臨界事故中,大內久卻也要負上一部分的責任,因為此次事故的發生,存在有人員不遵守操作規程的情況。如果是負責任的工作人員,應該不會想著違規操作以縮短工作時間。 但大內久卻與他的同事連續將7桶2.4KG軸粉+10L硝酸桶內的鈾硝酸鹽溶液傾入了沉淀槽,使得槽內的軸累計到了差不多16.6KG的數值。而這不僅不符合國家認可的正規操作規程,也違反了本單位內部編制的操作規程。 由于沉淀槽的軸臨界質量是5.5KG,事故在一瞬間發生了,報警器瘋狂響起。雖然大內久是那個漏斗的人,距離輻射源僅有0.65米,但他確實沒有馬上死去,然后他被馬上送入了國立放射科學研究所,醫生一再向他保證,一定會盡全力救活他。 一開始,大內久自然是充滿希望的,因為在事故發生后,他的身體似乎看起來和正常人無異,不過是右手出現了紅腫的現象,因此大內久以為他還是有機會活下去的。 但醫生全面檢查大內久的身體后發現,大內久的體內已經完全不成樣子了,大量的核輻射致使大內久的免疫系統被破壞,有的染色體還斷開了好幾節……醫生清楚,大內久極有可能救不活了,但他們還是一遍遍告訴大內久及其家屬,他們會盡力的。 于是大內久被轉移到了東京大學醫院,由全日本最頂尖的醫學專家組進行救治,準確來說,是“研究”。大內久是特殊的存在,日本的醫學專家想要搞明白核輻射對人體的破壞性到底有多大。 DNA即脫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DNA斷裂意味著蛋白質無法合成,也就不可能再生出新的細胞,簡單明了的來說,大內久的結果只有死亡,而日本最頂尖的醫學團隊,則是盡全力讓大內久遲些死去。 為了防止體液流失,大內久的身上粘滿了醫用膠布,并且還要時不時更換;然后是造干細胞移植,將妹妹的白細胞移植到大內久的體內,給大內久插上呼吸機…… 這個過程于大內久而言是極為難熬的,他無法再握筆寫字,無法再開口說話,就靠著一堆先進的醫學儀器,維持著微弱的呼吸,他的心臟則在緩慢的跳動,在生命的盡頭,大內久無疑是抗拒著這樣的死法,他希望能夠安樂死,但醫生還在盡全力延長他的生命。 大內久則是一點點看著自己的生命在流逝,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死亡過程。 直至被救治的第81天,大內久的家人一再決定,就讓大內久走吧,他支撐不下去了,此時醫生也清楚,大內久的生命已經到了盡頭。到第83天時,大內久的心臟停止了死亡,在醫學上宣告了死亡。 但真要說大內久是什么時候死的,大概就是無法言語,無法行動,無法思考的時候,因為最后一段時間,大內久已經不能稱是活著了,而這大概也就是他為失誤的工作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