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馬灣界域刻石》一篇介紹文字,感覺很喜歡,是我仰慕的那種格調(diào)和氣息。 有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在哪里見過?至少接觸過這類書寫,高古,素樸,拙厚。 中國書法與繪畫最相通的地方,一是用筆,二是入古,三是有傳承,缺一不成家。 真正開宗立派的大師級人物,以上三點(diǎn)之外,更重要還得有標(biāo)炳千古的自家范兒。 這讓我想到一直狂熱追捧的王鏞、石開、劉彥湖、鮑賢倫、何國門等的師法傳承。 譬如何國門“何楷”取法,有顏,有泰山經(jīng)石峪石刻,還有《蘇馬灣界域刻石》? 名家耐讀,因其豐富。所謂遍臨、浸淫,都是擷取其中養(yǎng)分,有干有枝方成大樹。 好久沒聯(lián)系,春節(jié)前收到國門大紅吉語賀禮,今見《蘇馬灣界域刻石》,想他了。 2021-03-03 23:57:23 于鏤月裁云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