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還以為是紅眼病,沒想到竟然和我換了降壓藥有關。” 64歲的老姜患有高血壓已經有十余年,兩年前,他去朋友家聚會,因為忘記了攜帶降壓藥物,于是在朋友家口服了氨氯地平,服用之后,他覺得比起硝苯地平來說,這種藥物好像更有效果一些,于是回去路上,他便去藥店開了氨氯地平進行服用,一直服用到今。 前段時間,他的左眼結膜有些紅腫的情況,當時他以為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紅眼病,于是在家自行滴用了眼藥水,處理了幾天后,出血的癥狀消失了,但是停用了眼藥水兩天之后,他的左眼出血癥狀又再次出現了,當醫生告訴他這與他隨意換用降壓藥有關時,他提出了質疑:“同樣都是用于降壓的藥物,為什么我用硝苯地平沒事,換成氨氯地平就結膜出血了?” 用硝苯地平沒事,換成氨氯地平就結膜出血了?硝苯地平相對氨氯地平是短效藥,在服藥后藥物達峰為1到2小時,而藥物半衰期為2.5到3小時,起效快消失也快,所以對于常釋劑型的硝苯地平如硝苯地平片,每天應當服用3次。但如果是硝苯地平緩控釋制劑,由于特殊工藝處理可使藥物緩慢釋放,藥物達峰時間為6到12小時,每天服用1次即可。 氨氯地平在服用后藥物達峰時間為6到12小時,藥物半衰期為35到50小時,所以普遍片劑的氨氯地平只需每天服用一次即可達到平穩控制血壓的效果。 而上文的老姜,原本用的一天服用3次的硝苯地平片,再更換了氨氯地平后依舊按照原來的服用方法,于是出現了藥物的不良反應。 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都是常見的地平類降壓藥,但是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同為“地平類”降壓片,兩者之間有何區別?上一段提到了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作用時間和持續時間,除此之外,這兩者藥物還有這些地方也是不同的。 ·適應癥 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除了治療高血壓外,還有其他的適應癥。氨氯地平可以擴張外周動脈,能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以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所以氨氯地平可以用于變異性心絞痛和慢性穩定性心絞痛。 而硝苯地平可擴張冠狀動脈尤其是大血管,增加血管血流量和供氧量,防止血管痙攣并擴張周圍小動脈,小劑量使用時不影響心跳,所以硝苯地平可用于勞累性心絞痛也就是冠心病。 ·人群應用范圍 對于妊娠期婦女,由于氨氯地平缺乏對妊娠期婦女的研究,所以一般情況下,對于妊娠高血壓和高血壓合并妊娠的患者,不會選擇氨氯地平,而是選擇硝苯地平。 對于老年患者,硝苯地平片容易引起低血壓,增加中風和心肌梗死的風險,一般不會選擇此藥,可選用硝苯地平緩釋片或氨氯地平。 ·相互作用不同 兩種藥物對食物和藥物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以葡萄柚汁舉例,硝苯地平和葡萄柚汁一起服用,會使血藥濃度升高并延長作用時間,經常用葡萄柚汁的患者,在最后一次服用后效果可以持續至少3天,但葡萄柚汁和氨氯地平一起服用則不會。 有些患者需要同時服用地高辛,硝苯地平和地高辛一起使用,會降低地高辛清除率,增加地高辛血藥濃度,可能會發生藥物過量,而地高辛和氨氯地平合用則不會。 那么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應該怎樣選擇? 氨氯地平 VS 硝苯地平,高血壓患者怎么選?硝苯地平起效快,持續時間短,對于服藥依從性不好的老年患者而言不太適合,容易引起血壓波動,而硝苯地平緩釋片依舊存在有效成分釋放速度快的問題。 氨氯地平作用比較緩和,每天只需服用一次,患者依從性高,偶爾漏服一次問題不大,對于容易漏服藥物的普通高血壓老年患者更為適合。 硝苯地平長期服用可升高血尿酸,而氨氯地平不會,而且氨氯地平可用于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及變異型心絞痛治療,因此高血壓伴有痛風或心絞痛的患者,首選是氨氯地平。 如果是有冠心病的患者,或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首選為硝苯地平緩釋片。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進行選擇。 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兩種藥物對個人的降壓效果和身體耐受性等方面有區別,還可能會發生心悸、頭痛、腳踝水腫等不良反應,具體用藥應根據個人對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選擇。 服用這兩類降壓藥,出現副作用怎么辦?心跳過速。在降壓藥物降壓過程中,身體會出現條件反射,為了彌補血壓的虧空而提高心率,可能會引起心跳過速。如果出現心率的副作用,可使用β受體阻滯劑。 下肢水腫。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在使血管擴張的過程中,會使得末端血管留存了更多的血液,由此可能會導致下肢水腫,可使用利尿劑緩解,或聯合普利類或沙坦類藥物,緩解下肢水腫同時可改善腎臟功能。 使用降壓藥物,要遵循醫囑,定期復查,平時注意監測自己的血壓情況,不要隨意換藥,隨意服用或私自停藥,這樣才能將血壓平穩的控制住。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