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腸道的長度,約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一旦出現問題,會誘發各類疾病。 其中,腸癌,是最為危險的一種,近年來更是高發,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 那么,腸癌容易找上哪些人?又會出現哪些“求救信號”?如何預防腸癌的發生呢? 提醒這4類人,一旦排便出現3種異常,趁早做腸鏡,切莫拖延 第一類:長期吃外賣者 外賣,省時省力又好吃,深受現代人的喜愛。 尤其是年輕人,基本很少在家做飯,經常是靠外賣解決一日三餐。 然而,大部分外賣,偏愛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 這類食物攝入太多,會加重胃腸的負擔,并且熱量高又缺乏纖維素,久而久之,容易增加腸道癌變風險。 第二類:無肉不歡者 腸癌的發生,與肉類攝入過多,也密切相關。 豬肉、牛肉及羊肉等,都屬于紅肉一類,這種肉類含有比較多的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等,如果長期食用這些肉類,身體內脂肪和膽固醇會積累比較多。 脂肪和膽固醇等積累在腸壁上,會損傷腸道粘膜和細胞,時間長了,就會造成腸細胞的惡性病變,導致患上腸癌。 第三類:嗜好煙酒者 吸煙和結腸癌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 研究表明:吸煙的數量越多,時間越長,患病幾率越大。 國外研究發現,每天飲酒男性,乙狀結腸癌死亡率,為不飲酒者的5倍。 因此,想要保護腸道,減少腸癌的發生,遠離煙酒,尤為重要。 第四類:久坐不動者 長期久坐,會導致身體的運動量變小,營養的消耗自然也會小一些,而現在人的飲食普遍攝入得較為豐富,這樣很容易導致身體營養過剩,引發腸道疾病。 長期的不運動,會減弱腸道蠕動,延長食物在身體中滯留的時間,讓腸道發生病變。 一旦排便出現3種異常,趁早做腸鏡,切莫拖延 腸癌發病隱匿,很多人拖到了后期,才就醫檢查。 而此時,已經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平時要留心腸道信號。 異常1:便便形狀改變 正常的大便,呈現出圓柱形條狀。 一旦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需警惕腸道癌變。 多是腸道內有腫瘤物質,壓迫糞便所致。 異常2:排便規律改變 排便的次數增多,每次大便結束后,會有大便不盡的感覺,甚至便秘后出現腹瀉,或僅為大便開始時干燥、末端變稀,或反復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都要警惕是腸道病變了。 異常3:便中帶血 血便,也是辨別腸癌的最重要的信號之一,但要學會和痔瘡區分。 腸癌會導致自身的便便出現膿血便,甚至是黑便,就是便便上帶血,血呈粘液型或者發暗發紅。而痔瘡引起的便血則是鮮紅色,呈滴狀的感覺。 養護腸道,防腸癌,謹記“管住嘴、邁開腿” 一、管住嘴 1、吃好 飲食養護腸道,要吃好,多菜少肉。 蔬菜中多含有膳食纖維,是腸道的清潔工。 防癌協會推薦,每人每天攝食30-40克膳食纖維。 韭菜、菠菜、豆芽、木耳、大白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喝好 喝夠水,補充水分,對腸道很重要。 水,是使腸道保持清潔、潤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喝水,減少腸道有害氣體的生成和排出,有益腸道健康。 除了要主動喝水外,還可多喝點小植物茶水,潤腸通便,排腸毒。 蒲公英碩參茶,泡水代茶飲,清理腸道促排毒,還可改善腸道菌群健康。 蒲公英,隨處可見,被稱為“排毒草”,可促消化,有益腸道健康,促進排毒。 碩參富含低聚果糖,能在大腸內發酵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有益腸道健康。 此外,碩參還含有菊粉,可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這二者搭配在一起泡水,對于改善腸道菌群,促進腸道排毒,十分有益。 二、邁開腿 1、動好 缺乏運動,是導致腸癌的因素之一。 所以,再忙也要運動,堅持鍛煉,給腸道添加動力。 即使每天運動10分鐘到15分鐘,也能夠幫助消化系統運作。 堅持鍛煉,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消化,增加腸道蠕動,利于糞便排出,還可能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可減少腸癌發生的危險。 2、查好 身體出現異常,要盡早去檢查,切莫懶惰拖延。 肛門指診,可以發現60%-70%的直腸癌。 腸鏡,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結直腸癌的篩查和預防手段。 ![]() 以下5類人群應及時做好腸鏡篩查: (1)40歲以上人群; (2)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人群; (3)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群; (4)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的人群; (5)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系刪除,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