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病還有胸悶氣短睡眠不好看中醫能一起調嗎?有胃病反酸嘔吐?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可以肯定地說,大部分癥狀是可以一起調理的。這充分體現了中醫的一大特色,就是整體觀念與辨證施治,與朋友們淺談如下。 一、中醫思維: 中醫的精髓就在于整體觀念與具體辨證施治。 整體觀念:是把人體看作一個有機整體,人體內的臟腑、經絡、形體組織都具有關聯性。生理變化與病理變化都具有一定的聯系性。所以在中醫診療過程中要分清主癥與次要癥狀,找準其內在關聯性,看作一個整體。 辨證施治:是把主癥與次要癥狀形成一條主線,找出形成疾病的病因病機,再根據個體的具體癥狀,診斷屬于什么癥候,需要什么治法,以及具體方藥調理,這就是具體的辨證施治。 二、癥狀分析: 1、有胃病,現在四肢無力: 《黃帝內經》中指出:“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中云:“脾主四肢與肌肉”。 分析:有胃病,日久脾胃氣虛,氣血生化無源,會氣血虧虛。脾主四肢與肌肉,脾虛氣血虧少,不能充養四肢,故四肢無力。 2、胸悶氣短: 分析:脾胃虧虛,氣血生化無源,胸中氣虛,氣虛日久氣機壅滯,形成胸中氣機阻滯,胸中氣滯。氣虛氣滯,會胸悶,氣虛會氣短,故胸悶氣短。 3、睡眠不好: 分析:長期胃病,脾胃虧虛,日久氣血生化無源,氣血會虧虛,氣血虧虛,無法滋養心神,心神失養故失眠,睡眠不好。 4、反酸嘔吐: 分析:脾胃氣虛,氣虛脾胃氣機壅滯,形成氣虛氣滯,脾胃氣滯,胃氣不降反升,胃氣上逆故嘔吐。脾胃氣滯日久化熱,胃內灼熱(西醫胃酸),胃氣上逆,胃內灼熱上逆于口,故反酸。 5、腹部肉還疼,腹部就肚臍左邊肉疼: 分析: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氣血虧虛,無法榮養腹部肌肉,不榮則痛,故腹部肉痛。 三、病因病機: 由以上癥狀,可以考慮病因病機為:長期胃病,日久脾胃氣虛,氣血生化無源,氣血虧虛,不能榮養四肢,故四肢肌肉無力;胸中氣虛故氣短,胸中氣虛氣滯,故胸悶不適;氣血虧虛不能榮養心神,故睡眠不好;不能榮養腹部肌肉,不榮則痛,故肉痛;脾胃氣虛氣滯,氣滯胃氣不降反升,胃氣上逆,故反酸嘔吐。 四、辨證:脾胃氣虛氣滯證 五、治則:補氣健脾,理氣和胃降逆 六、方藥:逍遙散合旋覆代赭湯加減, 七、方義:失眠重可以加酸棗仁湯。逍遙散疏肝健脾理氣,旋覆代赭湯和胃降逆,酸棗仁湯治療失眠,酌情加減使用。 八、中成藥:逍遙丸、加味逍遙丸、丹梔逍遙丸、四君子丸、參苓白術丸、開胸順氣丸、舒肝健胃丸、棗仁安神膠囊、八珍顆粒、健脾丸、人參健脾丸等。 九、養生注意事項: 1、積極治療胃病,以免日久脾胃氣虛,氣血生化無源,變生他病。 2、平時少吃生涼辛辣之品,飲食有規律,不要饑一頓飽一頓,以免損傷脾胃,加重病情。 3、積極鍛煉身體,脾主四肢與肌肉,身體強壯,四肢發達,脾胃功能就會增強。 4、注意情志導致脾胃病,怒傷肝,肝郁氣滯,橫犯脾胃;思傷脾,思慮太多,耗損脾氣。以上日久脾胃都會虛弱。 5、食療:如芡實、蓮子、大棗、山藥、薏苡仁、百合等可以煲粥喝,健脾補氣安神,調理脾胃。 以上淺談希望能幫助到有脾胃病的朋友,祝福朋友們脾胃杠杠好,吃嘛嘛嘛香,睡眠甜又甜! (溫馨提示:文中方藥僅供學習與交流,切勿自行抓藥,責任自負,若喜歡中醫科普與養生,請關注此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