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則耄耋。 由此可以看出,年齡的變化,會變化,人的心理、人際關系、對世界的認知等等方面。而年齡越大,對事物的認知與判斷就越準確。用句俗話來說,就是看人越準。 我們在看一些寓言故事時,不難發現一般智者這個角色的設定,大多都是老人家。 因為經過了歲月的磨礪,豐富了大量的人生閱歷,從而導致他們比年輕人多了許多智慧。 而在人際交往方面,他們不像年輕人那樣,抱著廣交好友的心態,反而給是在給朋友數量做減法。 面對朋友的盛情邀約,他們憑借自身的閱歷,學會判斷,哪種朋友適合長期來往,哪種則是泛泛之交。 人過五十,這三種飯局,去了是自討沒趣,盡量遠離。 01.吃溜達相信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這樣一種人,無論你做什么事,他得要摻和一手。雖然他起不了什么作用,甚至跟事件本身毫無關系,卻將重在參與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對這種行為,用飯圈術語來說,就叫做“蹭熱度“。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種愛層的人通常有個特征,在他眼中,他跟誰關系都很好,什么活動都有他。但是,一提起他,大家都一臉不屑。 社會中的有些人就屬于這類人,就好比我們某些地區舉辦婚禮,會有擺席的習俗。而在每桌宴席上,最有那么一兩個路人,誰家親戚也不是,純粹是來蹭吃蹭喝。 美其名曰給新人送祝福,其實連新人是誰都不知道。身邊如果有這類朋友的,請趕緊遠離。 因為對于愛蹭的人而言,關系的親疏并不重要,誰最有實力,他跟誰玩。 所謂的友情對他們而言不過是飯桌上茶余飯后的談資,在他們心里,吃完這頓飯,下一頓飯蹭誰的,誰就是他的真心朋友。 對于年齡大的人而言,歲月留給我們的時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寶貴,我們把它耗費在值得的事情或者人身上,才是正確選擇。 02.為別人做陪襯的局如果說剛剛那種飯局的情況,你是主角,別人是在蹭你的熱度,那么還有另外一種飯局,也不值得我們花費時間,那就是我們是陪襯,為別人鋪路的局。 對于年齡大的人而言,他們已經比很多人要多出許多的社會閱歷,和處事經驗。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擁有的是一顆柔軟,不頂真的心。 在這顆柔軟的心下,對于這些比較,他們往往選擇呵呵一笑。 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是別人學習和崇拜的對象。所以一旦陪襯他人,難免會有比較的情況發生。 某些組局者,會刻意找一些人來營造,一種大家作陪的氛圍,好滿足飯桌主人的虛榮心。 但請長者們想一想,這樣的虛假的飯局有意義嗎。我們真正優秀的地方,不就在于一直在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在流水的餐桌上,做一個毫無意義的配角嗎。 03.不正經的酒局最后一種局,是最不應該,也是最令人排斥的。那就是目的性極強,或者帶有其余色彩的飯局。交朋友,或與人處事,最看重的就是真誠。 在中國人的飯桌上,我們可以因為一杯酒、一桌菜,就拉進人與人的關系,這是中國酒桌文化的魅力所在,但同時,也有別有用心的人,把酒桌文化當成了實現自己某些目的的不正當手段。 對于這種飯局,我們一旦參加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對方就會提出更多需要你幫忙的要求。 朋友雖然可以相互幫忙,但是我們交朋友的基礎得是真心的。只有真心換真心,才是永久的朋友,才能對你的人生有真正的幫助。 不正經飯局的朋友,往往都是些酒肉朋友,這些人說散也就散了。 結語: 很多飯桌上認識的朋友,大部分在你人生前進的路上就自動走散了。 很多時候,飯桌只是我們交朋友的一個場所,并不是我們交朋友衡量的唯一標準。 我們最終留下的朋友,一定不是因為他是在一個合適的飯桌上,所以才跟他關系最久遠,而是因為兩人經過了重重考驗,所以留下了深厚的友誼。 當然,某些局在一開始表現出來的特征,也從側面說明了,這個局上面的人,都不是值得交心的人。 畢竟根據吸引力法則,我們可以通過飯局,做一個初始的判斷,來幫你早期篩選出一部分對你幫助,或意義最大的局,從而找到你的朋友。 所以,你身邊朋友是對的人嗎?你還被迫沉溺在一些不重要的飯局中嗎?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