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管漸非人去后,樓臺依舊雪消初。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時期各州郡都設有治所,有些郡守的位置十分搶手,而偏遠地方會讓官吏難以赴任。本篇就來聊聊漢末時期歷任魏郡太守們。 魏郡在漢末時期屬于冀州,本來魏郡太守這種一郡太守的位置就會受人關注,在魏國建立后魏郡太守就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鄴城是魏國的都城之一,而鄴就在魏郡境內。魏郡太守就在君主近前活動,既有壓力也有機遇。梳理了漢末時期的魏郡太守們,列個名單:栗攀、董昭、袁春卿、高蕃、王修、涼茂、國淵、徐奕、陳矯、薛悌、徐宣、王朗、溫恢、賈逵、鄭渾、鐘毓yù、吳瓘guàn。 “會魏郡太守栗攀為兵所害,紹以昭領魏郡太守”——《三國志·董昭傳》 【栗攀,漢獻帝時期的魏郡太守,他逝去后袁紹就讓董昭領魏郡太守了,建安五年(200年)董昭還再度出任魏郡太守,這次就是曹操安排的了】 “袁紹同族春卿為魏郡太守,在城中,其父元長在揚州,太祖遣人迎之”——《三國志·董昭傳》 【袁春卿,在董昭暫領后,袁紹就讓自己的族人正式擔任魏郡太守了】 “會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三國志·李典傳》 【高蕃,同樣是袁紹勢力所任命的太守,阻斷水道時被李典、程昱擊敗】 “禮辟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將,遷魏郡太守”——《三國志·王修傳》 【王修,本來也在袁紹陣營效力,甚至還請求曹操允許自己為故主袁譚收尸,被曹操夸贊名不虛傳】 “后徵遷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績”——《三國志·涼茂傳》 【涼茂,出使遼東差點被公孫度扣下,更值得關注的是他曾任太子太傅,曹丕對他也頗為尊重】 “太祖大悅,遷魏郡太守”——《三國志·國淵傳》 【國淵,東漢名儒鄭玄的弟子,也是他支持彼時的戰績匯報有水分,常常以一當十】 “出為魏郡太守”——《三國志·徐奕傳》 【徐奕,面對丁儀等人的構陷始終屹立不倒,被曹操評價為“邦之司直”】 “軍還,復為魏郡,轉西曹屬”——《三國志·陳矯傳》 【陳矯,他也是兩度擔任魏郡太守,其后人陳騫尤為知名】 “悌后為魏郡及尚書令,皆承代矯云”——《三國志·陳矯傳》 【薛悌,與陳矯交好,也接任了魏郡太守、尚書令】 “還,為丞相東曹掾,出為魏郡太守”——《三國志·徐宣傳》 【徐宣,他和陳矯齊名但是私下關系不好,巧的是徐奕、陳矯、薛悌全都擔任過魏郡太守和尚書令,而徐宣只擔任過尚書和魏郡太守】 “魏國初建,以軍祭酒領魏郡太守,遷少府、奉常、大理”——《三國志·王朗傳》 【王朗,在后世知名度很高,魏國剛剛建立后擔任了諸多關鍵職位,注意魏國建立與漢魏嬗代是兩個時間點】 “文帝踐阼,以恢為侍中,出為魏郡太守。”——《三國志·溫恢傳》 【溫恢,這位是魏國的魏郡太守了,也是國之棟梁,曹丕口中的“柱石之質”】 “月馀,遷魏郡太守”——《三國志·賈逵傳》 【賈逵,魏晉八君子之一,他修筑的“賈侯渠”頗受百姓好評】 “轉為山陽、魏郡太守,其治放此”——《三國志·鄭渾傳》 【鄭渾,他也修筑了“鄭陂”,同樣受百姓愛戴】 “后以失爽意,徙侍中,出為魏郡太守”——《三國志·鐘繇傳》 【鐘毓,鐘繇之子,因為得罪曹爽被外派到地方】 “自太祖迄于咸熙,魏郡太守陳國吳瓘”——《三國志·倉慈傳》 【吳瓘,被捎帶提及的地方名士,也曾任魏郡太守】 如有疏漏,還望補充。 馮姓人物:漢末三國時期的馮姓人物你了解多少? 虞翻詩詞:虞翻:詞人們更關注我流放他鄉的經歷 看官如感興趣,關注下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