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溫馨的天堂,是落葉的歸根。是難舍的親情,是心靈的港灣,是愛的世界。它容不得爭吵不休,也看不得斤斤計較。一個溫馨、幸福、美滿的家庭處世之道莫過于大事商量,小事原諒,不爭對錯,不翻舊賬。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大事要商量
一個家庭,有商有量才會和諧。特別是夫妻之間凡事都有個商量,既尊重對方,又多個主意,何樂而不為。當然也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開個家庭會議,拿出來大家討論,這樣又太過于正式,沒有了自主性。
大事要商量,小事隨它去,這一應該是一個家庭最佳的處事方式。凡是涉及到家庭經濟,財產、家庭糾紛等重大決策的事情,一定要相互商量,因為我們并不知道自認為正確的決定,在大家權衡利弊之后卻是不可行的。
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一定不能因為個人的武斷產生沖突。任何時候都要想到自己不僅代表個人,還代表家庭。涉及到家庭整體利益相關的事,一定要讓家人共同商量,做決定。不要擅自作主張,共同做決定才能讓大家開心,真正的家人不會害你。
二、小事隨他去
俗話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庭中,小事就不要斤斤計較,不值一提的事就讓它煙消云散,不要過多的去爭論不休,這樣會影響整個家庭氛圍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習慣于把壞脾氣留給了家人,對家人過多苛責。比如老公回家忘記帶了早上安排買的水果。老公回家看見還妻子還在看韓劇,沒有做晚飯。小孩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等等這些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橫加指責,甚至大吵大鬧。
這些本是小事,很多人卻把這些最糟糕的氣撒在最親近的人身上。有句話說得好,情商最低的人總是把好脾氣留給外人,暴脾氣留給親人。再親的人,可念叨多了、批評多了、指責多了,換誰心里都不好受,遲早一天就會矛盾產生。在處理家庭關系上,一定要做到小事隨它去,家才可能和諧的家。
三、不爭對錯,不論輸贏
小事隨它去,不爭對錯,不論輸贏,這不但是一個人的修養,也是處理家庭關系的一種智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戀愛時,有說不完的話,結婚后,有吵不完的架。其實吵架是家庭的常態,很多吵架都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絕大多數的家庭也都是在吵吵鬧鬧中度過的,小吵怡情,大吵傷身。
一個家庭,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的誤會和失誤,比如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爺爺奶奶可能比較寵愛孩子,爸爸可能趨于嚴格管教,媽媽可能比較心疼小孩,就會導致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出現偏差,這些小事就沒有必要爭個輸贏,誰對誰錯。
如果沒發生重大錯誤,沒有對家人產生傷害,就不必用犀利戳心的言語去刺痛家人,用爭吵吵鬧的方式去橫加指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磕磕碰碰都是常事,但如果每次因為磕碰都要鬧得天翻地覆,爭個輸贏,搞得像和仇人一樣生活,那整個家庭都已經破敗不堪了。
四、不翻舊賬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每個人都有不堪回首的那么一段故事,或遺憾或悔恨,年少無知,青春朦朧誰都有犯錯犯混的時候,兩個人在一起不容易,對過去要既往不咎,不翻舊賬。
語言是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尤其是翻舊賬,傷人又傷己。翻舊賬其實就是心理在作怪,心態上不夠大度,喜歡計較,心胸狹窄。因為按心理學常識來看,那些在我們難過時發生的事情,在下一次難過時更容易回想起來。
翻舊賬是一件讓人既難堪又難過的事。曾經不堪回首的往事,往往在家庭矛盾爆發時會再次被提起,這無疑于二次傷害。在當初沒有解決掉的矛盾,會隨著一次又一次類似事件,疊加在一起,當某一天,雙方都承受不住這樣的煎熬時,這個家就會徹底崩潰。一個家庭要想和諧,就應該不講對錯,既往不咎,誰輸誰贏都比不過一家人其樂融融,和和睦睦。
結語
少些爭吵,少多些溝通,少些埋怨,多些理解,少些指責,多些包容……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忍一忍才能風平浪靜。換一種方式去表達,換一種方法去處理,未必就不能達到聯想的效果。
一個家庭最好的幸福,不是家財萬貫,不是功名利祿,而是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深陷低谷還是身處高峰,我們都在一起。無論發生什么,都能用平和的心態去處理家庭中發生的矛盾,讓整個家庭時刻充滿著歡樂和幸福。
一個家庭最好的狀態是鼓舞著丈夫,寵愛著妻子,鼓勵著孩子,敬仰著父母。每一個人多付出一點耐心和包容,理解和寬容,家就是我們理想中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