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 07:53 科研狗:干得多,睡得少?有人說,人類所有體驗和行為或許都建立在時間感知的腳手架上。但這個腳手架深受主觀意識和客觀環境的影響,像手風琴一樣伸縮不定。你在某件事情上面花的時間,到底算多還是少,花的這些時間能帶來什么樣的體驗,有時候就取決于你跟別人的比較,以及對這種比較的認知。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行業研習(ID:hangyeyanxi),作者:林輝煌(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院長助理),編輯:Susu 不能免俗 自從老貓決定成為我的“生命故事”訪談對象之后,他時不時地會跟我交流有關時間利用的心得體驗。我感興趣的是,作為科研工作者,為什么老貓如此執著于時間記錄?這種細致的時間記錄習慣在多大程度上會改變他的時間感知?又會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他的科研工作?他會因為時間記錄而有更清晰的時間感知嗎?這個習慣會提升他的科研產出嗎?現在還看不出來,或許時間最終會給出一個結論。 春節剛過完,老貓就找我聊他在二月的時間消費情況。我們一起對比了2020年全年的平均數據,得出如下結果: 在個人生活上,老貓二月份平均每天耗時10:33:44,比2020年少20分43秒。這有點讓人意外,我們來看看其中的細項。原來,用餐時間減少了24分鐘,洗漱整理減少了2分鐘,步行減少了16分鐘,交通減少了38分鐘,后面兩項主要是因為少了外出調研的差旅時間。用餐時間怎么會減少這么多?老貓回憶了一下,發現是因為春節期間很多用餐時間都花在社會交往尤其是聚餐上面,而沒有記錄到個人的用餐時間上。 但是睡眠時間增加了21分鐘,怎么回事?老貓有點羞怯,撓著頭說,主要是春節期間喝酒多了,很難早起。另外,中轉區間也增加了26分鐘,看來任務切換沒有那么順暢啊。因為喝酒?個人事務也增加了8分鐘,如廁增加了5分鐘。 這一分析才知道,表面上看老貓減少了個人生活的耗時,實際上只是減少了生產性的個人時間(比如調研差旅時間),非生產性的個人時間(睡覺、如廁等)都增加了。看來春節的影響是如此劇烈,就連擁有鋼鐵般意志的老貓也不能免俗。 在家庭生活上,老貓二月平均每天耗時4:09:28,比2020年多了46分鐘。主要原因是帶娃增加了19分鐘,理財增加了30分鐘,家務增加了3分鐘。對于老貓來說,2月份有兩個因素導致他在家庭生活的時間消費增多。一個是春節,陪家人尤其是帶娃玩耍的時間增多了。一個是因為一月底發了年終獎,老貓手頭上多了些錢,花在理財的時間就增加了。 時間被浪費了? 在論文寫作上,老貓二月平均每天耗時2:13:03,比2020年少了31分鐘。其中,文獻準備少了17分鐘,正式寫作少了38分鐘。整體來說,這個月受到春節的影響(喝酒晚起,外出游玩),花在寫作的時間每天少了半個小時。 在文獻研究上,老貓二月平均每天耗時2:08:45,比2020年只少了38秒。但是微信瀏覽多了8分鐘,說明看書的時間還是少了。 在娛樂休閑上,老貓二月平均每天耗時1:47:02,比2020年多了53分鐘。主要原因是游玩多了1個半小時,而看電影則少了半個小時。春節期間老貓回歸家庭,帶家人到處游山玩水,沒有時間學習,也沒有時間請老婆看電影。當然,也沒什么好看的電影,老貓嘿嘿笑道。 在工作事務上,老貓二月平均每天耗時1:25:55,比2020年少了36分鐘。其中單位工作少了4分鐘,學生工作少了15分鐘,單位外工作少了23分鐘。可見,春節期間,日常公務也少了很多。 在田野調研上,老貓二月平均每天耗時1:24:52,比2020年多了20分鐘。這一點讓我非常詫異,不可能吧?看了一下細目,其中訪談時間多了25分鐘,調研準備多了18分鐘。老貓有點不好意思地解釋道,我把春節期間跟親戚朋友們的交流當做調研了。這個做的不錯嘛,聽老貓這么一說,我對他有點刮目相看了。是啊,既然春節期間要到處走親訪友,為什么不能利用這樣難得的機會來做一下調研呢?了解一下這一年來大家伙過得怎么樣,也是蠻有趣的。對于社會科學研究者來說有一個好,那就是調研可以隨時隨地開展。 在社會生活上,老貓二月平均每天耗時0:26:57,比2020年多了5分鐘。主要原因是春節聚會多了。 在健康生活上,老貓二月每天耗時跟2020年差不多,主要是室內健身多了4分鐘,羽毛球多了3分鐘,但是室外跑步少了6分鐘。 把二月的時間消費捋了一遍之后,老貓感嘆道,春節對自己的科研工作看來還是影響不小啊。吃喝玩樂多了,睡覺多了,寫作就少了。不知道別人都是怎么安排一天的時間呢?老貓有點孤獨唏噓的樣子,跟202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較,感覺二月份的時間被自己浪費了,著實可惜。 干得多,睡得少 那有什么難的,你想知道別人的時間如何消費,那就比較一下唄。于是我們按照OECD Time Use Database的標準來重新梳理一下老貓二月的時間消費。先來看看Our World in Data發布的一個圖表。 上述圖表按照付費工作、教育、睡覺、家庭生活、其他非付費工作、自我照料、吃飯、休閑娛樂來進行時間歸類,并且列出了23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按照這個分類標準,老貓的時間消費如下: 付費的工作。對于老貓來說,“工作事務”肯定屬于付費的工作。至于“課題研究”“論文寫作”“田野調研”“文獻研究”,雖然都屬于有一定自主性的科研工作,但本質上也是服務于所在單位,因為研究的成果都會署上單位的名稱。因此,這些工作也應當歸入付費的工作。這樣算下來,老貓平均每天花在付費工作的時間總共是7小時18分鐘29秒,即438分鐘,超過了上圖包括中國(315分鐘,在所有國家中最高)在內的所有國家在付費工作上付出的時間。如此看來,人們說“科研工作、沒日沒夜”,一點都不假。 睡覺。老貓二月份日均睡眠時間是7小時18分鐘29秒,在平均睡眠最多(9小時2分鐘)的中國人群里,簡直算是缺覺的。實際上,老貓的睡眠時間比上述所有國家的平均水平都低,睡眠時間最少的韓國人都有7小時51分鐘。 科研狗的日常 家庭生活。OECD統計的主要是家務和購物,如果只計算這兩類,老貓每天花費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遠遠低于中國人的平均水平(123分鐘),也低于上述國家中花費時間最少的韓國(89分鐘)。老貓說,家務基本上都是老人家承包了,他自己沒有機會插手(是不想干吧)。 其他非付費工作。除了家務、購物之外,其他非付費工作包括自愿照料家人等。老貓參與帶娃的平均時間是3小時15分鐘,即195分鐘。這個時間投入不僅遠超過中國的平均水平(56分鐘),而且超過上述國家中耗時最多的愛爾蘭(132分鐘)。即使是2020年的平均水平,老貓在帶娃的時間投入上也處于最高水平(接近180分鐘)。顯然,這跟老貓家的小娃還處于亟需伺候的年齡有關。當然,作為男同胞,他算是比較顧家了(在帶娃這方面)。 自我照料。我們大致可以把老貓的“個人事務”“洗漱整理”“如廁”歸入自我照料的范疇,合計耗時58分鐘,略高于中國人的平均水平(52分鐘),遠低于愛打扮的法國人(107分鐘)和韓國人(90分鐘)。 吃飯。二月份老貓的用餐時間是39分鐘,遠低于中國人100分鐘的平均水平。考慮到老貓把社交聚餐的時間刨除了,我們可以看看2020整年老貓的用餐時間,是63分鐘,跟美國人(63分鐘)和加拿大人(65分鐘)的時間差不多。看來,老貓不像一個好吃的中國人。 休閑娛樂。二月份老貓的休閑娛樂時間比較多,有107分鐘,但是也遠低于中國人228分鐘的平均水平,跟北歐的挪威(369分鐘)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即使是最不喜歡玩的墨西哥人(172分鐘),也比老貓休閑。如果我們看老貓2020年全年的平均休閑時間,不足53分鐘,簡直不忍直視啊。 總結來說,即使是在春節的二月份,老貓作為科研狗(貓)也算是工作狂了:工作時間長、睡覺時間少、家庭生活少(但是帶娃時間長)、休閑娛樂少。 不過,這大概也是科研狗(貓)的日常了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行業研習(ID:hangyeyanxi),作者:林輝煌(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院長助理),編輯:Susu,本系列上篇:《一位高校科研學者一年的詳細記錄:時間都去哪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