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有人提問說:“為什么人年紀越長,朋友越少?” 其中最高贊的一個答案是:“一是因為走著走著,方向就不一致了;二是因為隨著年紀漸長,不愿意再遷就了。” 時間如同一張巨大的網,會慢慢過濾掉那些不同路的人。 而年紀越長就越懂得,朋友不在于多,貴在彼此交心。 唯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并肩同行,看懂同一片風景。 作家蘇岑也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誰都不想取悅了,跟誰在一起舒服就跟誰在一起。” 余生不長,真心很貴,時間和精力都要留給對的人。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的提問,說他年收入只有7萬,老婆卻非要讓兒子上一所貴族幼兒園。 理由是想讓孩子融入更好的圈子,可光每年的學費就要5萬塊,家中實在是難以負擔。 為此,老婆和他吵得不可開交,他既覺疲憊,又深感困惑,“圈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留言區里,有條評論甚是扎心:“圈子的確很重要,但融入不屬于自己的圈子,卻是悲劇的開始。” 網友Tik就出生在一個工薪家庭,可父母卻堅持將她送到了“貴族學校”。 那幾年里,她常常會感到無比的自卑。 倒不是因為同學的有意孤立,而是巨大的家庭差異,讓她難以合群。 除了學校組織的活動外,她幾乎從沒和其他同學一起出去玩過。 就算有人邀約,她也會找各種借口推掉,因為他們的消費水平,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并非她有意攀比,只是在別人眼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對她而言,卻幾乎耗盡了全力。 古人說:“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比翼。” 不屬于你的圈子千萬別硬擠,就算勉強自己去合群,也終歸不是一路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因為害怕孤獨,或是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于是就勉強自己去合群。 可就像那句很有名的話一樣:“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獨,勉強合群卻是真正的孤獨。” 你每一次迎合別人,都是放棄了內心堅守的一片陣地。 你委屈了自己,取悅了別人,最后卻活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模樣。 羅曼羅蘭說得好:“不要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眼光。” 與其在人群中如履薄冰,不如一個人活得瀟灑肆意,寧愿孤獨,也不違心。 網上有句很火的話:“朋友雖少,真心就好;圈子雖小,舒服就好。” 朋友不在多,貴在彼此交心;點頭之交三千,不如知己兩三。 聽星辰教育的CEO肖逸群,分享過他的一段經歷。 說他剛畢業時,總覺得追求成功就是要快速地積累人脈。 所以但凡有飯局、聚會,他都會是最好邀約、最積極的那個。 為了能結識到更多的人,他做了貿大校友會,拉了幾十個微信群,也快速地結交了幾千個厲害的校友。 為此他感到喜不自勝,覺得自己擁有了強大的圈子。 可后來,在他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去聯系這些所謂的人脈,卻發現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地幫到他。 于是,他通宵刪掉了那些所謂的人脈,退出了60多個微信群。 從那以后,他再也不刻意追求所謂的人脈,放棄一切無效的社交,開始把時間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 可隨著他事業的上升,卻有越來越多厲害的人,會來主動地結交他。 古人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酒桌上聊得再是投機,也未必是真的走心,危難之際伸以援手的,才是真朋友。 太多復雜的人際關系,不過是在自我消耗。 減少不必要的社交,你才能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去。 當你有足夠的價值,人脈便會不請自來。 一個人的成熟,是從學會社交斷舍離,精簡自己的朋友圈開始。 因為精簡社交的背后,是一種無畏孤單和不懼旁人眼光的勇敢。 開心麻花的演員李洋曾說:
人這一生大概會遇到8000人,但真正懂你、真心待你的,其實寥寥無幾。 戒掉無效的社交,精簡自己的圈子,和頻率相同的人同行,和讓你舒服的人相處,才是幸福的訣竅。 在熱播劇《親愛的自己》中,張芝芝為了和“精英太太”們拉近關系,記住每位太太的口味和喜好,經常做小甜品送給她們。 主動攬下做派對策劃的工作,積極參與太太團的每一次聚會。 她平時省吃儉用,只舍得背58元包郵的包包,可每次陪太太們喝下午茶,都要花費近2000元。 即使她只點一杯免費的檸檬水,也要平攤近400元的費用。 盡管她這樣努力地迎合討好,可精英太太們卻從未把她當做真正的朋友。 不止把她踢出了群聊,在她遭到欺負的時候,誰也沒有挺身而出,反而還教育了她一頓。 她在路邊無助哭泣時,太太團們也無動于衷,依舊若無其事地,讓她明天做小蛋糕。 聽過一句話:“但凡讓你辛苦維系的關系,都是錯的。” 一廂情愿的付出,從來換不回真心,那些需要你努力迎合,才能得以維持的關系,終究是難以長情。 凡是辛苦,皆是強求;真正的交情,從來無需費力討好和刻意經營。 網絡上曾有一個很流行的詞,叫 “無需回應式友情”。 意思是真正的朋友之間的相處,不必刻意地聊天,也不必保持太密切的聯系,但這并不會影響彼此之間的關系。 你們依然時刻惦記著對方,想發消息時就發,也不用在意對方回不回。 甚至有時候,聊著聊著,有人就突然消失了。 可下一次,還能再接著聊,彼此間不會尷尬,也不會有顧慮。 就像劉嘉玲和王菲,是相交20多年的好友,可劉嘉玲曾在采訪中說,她們約出來也不一定非要聊些什么。 有時就是各自發呆、靜坐一天,但卻從來不會覺得尷尬。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系,莫過于此:相處舒服,無言也暖;久處不厭,閑談不煩。 有人說:“人到中年,認識的人會越來越多,知心的卻會越來越少。但留下的人,也越來越重要。” 不必為那些走散的人而傷感,經得起歲月沉淀和考驗的,方才是真心和真情。 成年人的世界,已經有太多的不容易,那些讓你太累的關系,不如就棄了吧! 不在同一頻道的人,沒必要硬擠;不把你放在心里的,沒必要低聲下氣。 酒肉朋友三千,不如三兩知己懂你。 余生很貴,愿你和舒服的人同行,和懂你的人交心,把每一天都過得暢快如意! 作者 | 蘇綰,想要用文字治愈你心底的荒涼。 主播 | 聞悅,知性溫暖的聲音。 |
|
來自: 青島Looker > 《善念永存 幸福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