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不僅可以分解人體內的毒素,還可以影響新陳代謝。腎病一旦發生,就很難從尿中排出廢物,水分會積累,腎也會降低人體抵抗力,延緩新陳代謝,還會導致其它器官的異常。 腎病發展緩慢,會慢慢衰竭甚至發展成尿毒癥,現階段腎功能基本喪失,除了換腎,只有兩條路可走,我相信這是我們不愿看到的,腎病會影響到我們的腿、腳以及其他下肢部位,如果下面的三個異常,或許腎病已經嚴重了,讓我們來看看吧。 一、出現一水腫 腎在排水方面非常重要,當腎有問題時,有排尿障礙,鈉的調理作用不佳,會導致體內水份和鈉的增加,最明顯的是身體易出現下肢水腫。如因腎病而導致下肢腫脹,通常是下肢腫脹。首先從腿開始腫脹,然后上身,最后是臉部,包括眼瞼的腫脹。 二、皮膚瘙癢 腎臟疾病后,體內尿素不能通過尿液排出,也會通過皮膚排出,從而刺激皮膚,此外,體內毒素積聚會引起周圍神經病變,也會引起皮膚瘙癢,一般會發生在手腳。另外,病人體內的有毒代謝物排出受阻,身體就會累積過量的蛋白質代謝產物,如尿素氮、肌酸等,這些物質可能會在腿和手臂上形成白色的頭皮屑,洗澡時無法清潔干凈或染成紅色。 三、腿麻木 腎功能不全或衰竭時,剛開始會感到腿麻木,慢慢會有明顯的肌肉痛,后期痛得很厲害,必須通過下肢的活動來緩解。過了一段時間,ADHD出現了。 腎病人易發生腎衰竭和尿毒癥,這部分人群應積極治療,注意預防。腎病的病因復雜,但仍可加以控制和治療。其病因主要與診斷不明確,病人對治療的看法及生活習慣有關。腎病患者若對以下各點多加注意,則腎衰進程將變得緩慢,甚至無法進行。 一、不濫用藥物 腎臟疾病患者必須服從醫生的安排,因為很多藥物和毒素會損傷腎臟,而且即使是與小感冒藥相似,也不要盲目服用。如各種止痛藥或某些抗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可吸收的多種磺胺類藥物等,對腎臟都有毒性,有的可出現血尿、晶狀體尿液,有的則有腎絞痛,有的則有嚴重的腎衰竭。 二、防寒 腎病人應特別注意預防感冒,因為感冒會誘發和加重腎臟疾病。感冒是急性腎炎的相關危險因素,慢性腎炎加重的誘因,腎功能不全的危險因素,腎移植患者不宜多食,要警惕感冒和嚴重肺部感染。 三、大量飲水 許多腎病患者害怕飲水,怕加重腎臟負擔。我要提醒腎病患者,不要害怕喝水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因為腎臟必須有充足的水來排除體內毒素和尿液。使腎“渴”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是喝少量的水,多尿。 四、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 很多腎病患者都是年輕時就患上的,因為病程長,背負重擔,疾病的發生既有基因因素,又有感染、疲勞、飲食失調、壓力過大、環境污染、有毒物質暴露等外部因素。因為你要試著接受,所以不要傷心。唯有心境平和才能為康復帶來極大益處。 五、定期檢查 腎臟疾病在早期是一種“無形殺手”,大多數人只有在常規尿液檢查時才能發現該病的痕跡。治療期間,還需多次復查,多數腎病患者必須進行體格檢查,特別是腎病病情不穩定時,最好每半個月或一個月復查一次。在指標穩定的情況下,可每3-6月復查一次。疾病穩定一年以上,每年可復查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