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讀完一本書,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寫出來, 真的是非常困難而且費時間的一件事,但我就是喜歡,沒辦法, 我比較喜歡挑戰這些高難度的事情,哈哈,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自己提升之余也能夠給大家多多少少傳遞一些我認為有用的知識, 我從來不認為我理解的就一定是對,每個人的看法肯定不可能一致的, 說回來,今天我讀的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思維轉換可以重塑你的工作和生活。 ![]() 什么叫做跨越式成長,說簡單點就是思維的轉換, 人,最難改變的就是思維,你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對你的思維固定化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一個人想要改變思維真的是非常難的一件事,但是難不代表不可能,只是自己愿不愿意去接受的問題, 很多人的通病:總喜歡把自己定義成一個什么樣的人,這輩子就應該干什么, 生活本身就是不確定性,強行把自己生活變成確定,帶來的風險會更大, 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定義死,你以為自己不可以的事情,未來也有可能成功, 每一個人都可以脫胎換骨,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可以重新思考, 以往想學習一個新技能真的非常得慢,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尤其是出現互聯網, 現在你想學習一個新技能已經不是難事,而且門檻真的非常低甚至沒有, 比如,很多領域的教學視頻都可以再網上搜索到,進行免費學習。 接下來,我說下書中個人覺得比較重要的幾個點, 一、讓沒用的過去成為你的一種優勢。 這里我說一個比較接近目前生活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目前短視頻非常的火爆, 很多看似以往沒用的技能,比如說打街頭籃球,常被說到是不務正業, 可是很多街頭籃球愛好者通過短視頻表現出來,收獲了不少粉絲,從而產生很大的商業價值, 你認真的去發現一下,生活中有很多人的業余愛好都演變成自己工作的一項技能, 所以不要隨便否定過去的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愛好,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成為你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業余愛好往往會帶來寶貴的思維靈活和洞察力,可以增強你的工作能力, 說得差一點,即使真的做不到用于工作,你的大腦也會得到很強有力的鍛煉。 二、非傳統性學習,重寫規則。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事與愿違,世界非常的復雜,遠超過人類的想象, 這里邊有一個例子,就是外國做過一個研究, 一些社工為了幫助一些底層的孩子, 盡可能讓他們遠離其他任何不好的事情,給予充分的呵護和教導, 可是到他們長大以后,發現這些孩子和其他沒有被呵護過的孩子的生活質量截然不同, 這些被呵護的孩子,生活都過得不太順利或者說一團糟, 這里說明一個問題,當一個人一直被當作弱者對待的時候,并且傳輸他主流價值觀, 就是說你應該怎么做,一直呵護和關愛他,這樣會讓他養成依賴的習慣, 當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發現根本不堪一擊,被生活打到滿地找牙, 所以給予關愛的同時,也要適當給予基礎的價值觀,不要太過于超前跨越。 假設有一個底層的人,你給他一直傳輸中產階級的思想, 這些思想確實會改變他很多思維質量,但是同時會讓這個底層的人根基不穩,無法打拼上來, 容易造成錯誤觀念,從而忽視生活中很多基礎的意識和技能, 這讓我聯想到創業賺錢也是 ,比如你加入了一個短視頻社群,然后里邊一直都是說短視頻創業,什么都是跟短視頻有關, 時間一長,你自身也會被過度洗腦,以為創業賺錢離不開短視頻,一直養成依賴,不去思考更多可能會發生的創業賺錢想法, 短視頻確實是風口和紅利,但是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媒介,即使不用短視頻,生活也有很多賺錢的思路可以去發現, 你是要利用短視頻,而不是被短視頻利用, 除了短視頻,其它很多領域都是如此。 回到這個小標題上邊,傳統學習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階梯式學習, 這個階段應該干什么,下個階段應該干什么, 學完以后出來就應該干什么,不單單是這本書給我的感悟, 我的生活經歷也是讓我對這種觀念非常排斥, 沒錯,文憑很重要,敲門磚,但是如果你的能力跟不上這張文憑, 不好意思,轉頭就把你開除了, 反過來,你能力很強,你能夠把事情做得很好, 也許你在某個時刻被某個老板挖掘,從此你可能開啟不一樣的人生, 當然,如果你文憑好并且能力也不差,那就更好了, 這里補充一點,能力不是單純指你技能的好壞,更重要的是你的學習吸收能力, 學無止境,你不可能從學校讀完書出來什么都會了, 這個世界太多東西是你完全不知道的,所以不要存在這種什么都會的幻想。 那么,非傳統學習是什么呢, 先說說兩種概念:T型人才,π型人才(數學里的pai) T型人才只有一條腿,π型人才有兩條腿, 通俗點就是第一技能和第二技能, 第一技能跟工作相關,第二技能跟激情相關, 比如我喜歡短視頻分享,跟激情相關,是我的第二技能, 但是我不能無條件分享是吧,不然得餓死,所以我就去某些平臺分享賺點費用, 這就是我的第一技能,跟工作相關, 但你要記住,第一技能和第二技能并不是一直不變的, 當分享到一定程度,變成更大規模的分享之后,也許我會自己開平臺培訓分享, 這時候我的第一技能就是短視頻分享,跟工作相關, 那么第二技能就變成了其他,管理?投資?推廣?都有可能, 以此類推,不斷的調整和變化,不斷地學習, 所以非傳統學習其實就是根據我們自身環境變化給予適當的學習和調整, 我們必須要抱有終身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 這個世界處于烏卡時代(有興趣自己百度一下),你要不斷的學習和強化自己,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抗風險能力。 三、中年機遇。 很多人常說中年危機,感覺中年就是危機蔓延, 但這里提出中年機遇,就是說大部分人到了中年, 其實生活都趨向穩定,并且積累的一定的人脈經驗和資源, 所以對于自己的愛好或者機遇才更容易把握住, 書里有一個例子,說一個物理學家在自己領域到中年遇到了瓶頸,止步不前 后來在自己不知道該干什么的時候,通過不斷的社交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 發現了生物學非常適合自己,從而全身心投入,最后成為美國科學院的院士, 從這個跨領域的例子可以看出,首先,不管你在一個領域好還是不好, 一定會有遇到瓶頸并且趨向緩和的時候,從而止步不前, 如果你真心覺得自己不知道該干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社交,也許會打開你的新靈感世界, 但是不要對學習上癮,要懂得選擇性忽視,并且懂得知行合一,學了要去用, 用了之后得到反饋或者自己總結,再去看看需要再學習什么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而不是盲目不斷學習,總以為自己是百科全書,可以吸納海量的知識,這樣容易造成失衡, 學了要懂得遷移到生活,去運用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會紙上談兵,夸夸其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再好的理論也要懂得去實戰運用才能知道到底適不適合, 更不要什么都想去干,這樣你只會什么都做不好。 還有說到止步不前,書里也說到, 比如說,你工作已經止步不前,晉升空間也沒多少, 但是你完全意識不到,因為你每個月都準時發工資,感覺還挺穩定的,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跟我上一篇說到薇婭的故事一樣, 薇婭就是不斷的改變,不追求確定性,因為生活本身就沒有確定性可言, 你的公司隨時都有開除你的可能,所以無論何時都要有警惕,居安思危。 人生一定會有很多干擾因素, 這些干擾因素,往往會讓你更加專注的去做好那件事情, 因為干擾存在,所以你必須得更加認真去看,去聽,去做, 書里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有個人去播音,但是他有口音, 自己也非常擔心說不清楚,觀眾會對他有意見, 但是后來恰恰因為他有口音,觀眾更加需要認真和使勁去聽他講什么, 最終觀眾聽進去了,讓他說出來的內容更加有說服力。 最后再說一個觀點,也是書里的, 未雨綢繆非常重要,也就是我前面說的居安思危, 不要等一件事情做不下去再去想另一件事情, 被動轉型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我記得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 他說他一輩子可能都是做他那個崗位的了, 他非常信賴他認為的鐵飯碗,這樣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潛在的風險, 人生匆匆幾十年,不長不短,變數太多, 今天可能你賺了很多錢,生活很穩定,無視了很多的風險準備, 可是明天一場大病就沒收了你全部財產,病好了,錢沒了, 這時候你才意識到轉型就會非常迷茫和痛苦,從而陷入無限自我否定的循環當中, 結尾,學習的核心目的是長本事,你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比學校或者他人給你制定的學習計劃也許會更好, 很多人會說,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怎么給自己制定計劃, 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沒想清楚自己知不知道或者經常三心二意,看到別人沒做好就開始懷疑自己的定位, 你的人生沒有人會給你負責,你自己都不知道,別人難道會比你還清楚你自己嗎, 即使別人跟你說,你好像適合什么,可能當時你是感覺好像也是這樣, 但是過了一段又感覺不適合,假設當成一個概率的問題, 你自己比起其他人對自己的了解概率大太多了, 以上是我讀了《跨越式成長》的一些小總結和感悟, 其實跟我的說的打破定義,學無止境有著很相似的意思, 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年齡,人都會有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 在迷茫的時候, 不妨抱有謙虛的態度,來一次思維的轉換,來一次跨越式的嘗試和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