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嘴,又叫黑尾、包頭臘嘴、包頭、皂兒、小桑嘴等別名。生活于我國東北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分布在我國大部分省區。臘嘴,嘴蠟黃,雄鳥頭尾黑色,翅黑色但末端有白斑,身上的羽毛呈灰色,肋呈棕色,尾部有分叉。雌鳥翅黑色,其余多為灰色,尾羽末端為黑色。桐子,梧桐科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初夏開花,無花冠,花萼粉紅色,圓錐花序;果實分為四五個分果,外面暗紅色,內面漆黑色。 工筆《臘嘴桐子圖》繪畫步驟教程第一步:白描,首先用鉛筆把白描稿拷貝到白紙上,將拷貝好的白描稿在畫板上,再將礬好的仿古絹下面用羊毛板刷刷上水,背面四周涂上糨糊或脫水,趁濕將絹繃到白描稿上面,用油煙墨在硯臺里研好濃墨,待絹干后即可開始色線。 第二步:勾線,先以重墨勾鳥眼和嘴,再以淡墨細線勾翅膀大羽和尾羽,繼之勾鳥爪。鳥的絨羽部分畫白描稿時要將輪廓位置勾出,勾線時不要勾。梧桐莢以較淡墨流暢細線勾出,果實以重墨稍粗線勾出,最后以重墨粗線勾出枝干。 第三步:渲染,先以重墨染蠟嘴的頭部,再以較重墨色染翅膀的大羽和尾羽,越接近羽根色越淡,繼之以淡墨用高染法(染高不染低)染絨羽的北部和翅膀上部,接下來以低染法(染低不染高)分數染梧桐莢,染樹干要以有濃淡變化的墨色一遍染成,之后,再用赭石加朱磦以高染法染鳥腹部絨羽的顏色,用淡赭墨染鳥嘴中的果實。 第四步:罩染,先以極淡墨罩染梧桐的枝干,再以淡赭石罩蠟嘴的眼和爪,以淡花青罩翅膀的大羽和尾羽,以淡赭墨罩梧桐莢,以較重的墨罩染果實。 第五步:絲毛勒爪,每幅工筆重彩畫都有一些細部需要精致刻畫,本圖絲毛、勒爪即屬于精致刻畫。將人的發須或鳥的羽毛、獸類皮毛一根一根畫出來,中國畫術語叫做絲,絲羽毛或獸類皮毛就叫絲毛,絲毛的方法分為單線絲毛和散筆絲毛。單線絲毛是用細線一根一根地絲,散筆絲毛則是把筆鋒散開來絲。本圖畫絨羽采用的是單線絲毛,在畫好的墨線上用色或墨線再描一遍,中國畫術語叫做勒。本圖以赭石來勒蠟嘴鳥爪的線。 第六步:石色渲染打背襯,本圖需要的礦物質色是白色的蛤粉,先從下面用重的蛤粉畫鳥嘴,再用重墨在頭部與嘴的交界處絲出黑毛,之后把絹揭下,從背面用厚蛤粉在鳥嘴和眼及四周打背襯,最后以稍厚蛤粉在鳥羽毛背面打背襯。背襯的石色也要上膠礬水。 本文編輯:小魚 素材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