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力活動當時常無心前區疼痛發作,但活動后或精神疲勞后,甚至休息時均可出現;氣短主要是患者主觀上感到空氣不足、呼吸不暢,呼吸頻率常不增快。屋內人多擁擠或通風較差的地方容易引起發作。喜嘆長氣,嘆息樣呼吸后便感舒適,長時間過度換氣可致呼吸性堿中毒,伴四肢發麻、手足搐愵,頭暈等表現。 體征: 體格檢查可無異常發現。患者可有焦慮和緊張,手掌及腋下多汗,兩手顫抖,體溫及血壓有時略升高,心率增快,心音增強,心搏有力,可伴有胸骨左緣2、3肋間Ⅱ級左右的收縮期雜音,偶有過早搏動。心前區的肋骨、軟組織及其表面皮膚可有壓痛點。
![]()
心臟神經官能癥主要癥狀: 心悸是本病最常見的癥狀,患者能感覺到心跳、心前區搏動和心前區不適,運動后或情緒激動時癥狀更加明顯;心前區疼痛的部位常不固定,以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者為多見,也可在胸骨下或右前胸,疼痛的性質不盡相同,大多為一過性刺痛,每次持續1秒至數秒,或呈持續性隱痛,發作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癥狀繁多易變,時好時壞,反復發作,除心血管系統的癥狀外,尚可有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的癥狀。 心臟神經官能癥常見癥狀:自覺心悸、心前區痛、呼吸憋悶、易激動、多汗、顫抖、頭暈、失眠。 針對神經官能癥,中醫養脾調神湯認為理氣開郁、調暢氣機、怡情易性是治療神經官能癥的基本原則。凡病必先氣病,氣得疏通,郁之何有? 對于實證,首當理氣開郁,并應根據是否兼有血瘀、痰結、濕滯、食積等而分別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濕、消食等法。虛證則應根據損及的臟腑及氣血陰精虧虛的不同情況而補之,或養心安神,或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對于虛實夾雜者,則又當視虛實的偏重而虛實兼顧。 |
|
來自: 新用戶6723enBr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