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 1.生平:1856年-1939年。 2.尊稱: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3.故事:弗洛伊德于1856年5月出生于捷克共和國的一個猶太家庭里。其父親是一位商人,其母親是父親的第三任妻子。弗洛伊德在上初高中期間學習了大量的古典文學,學習了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英語,還自學了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1873年,弗洛伊德進入了維也納大學學習醫學專業,188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其先后在外科、內科、精神病治療所工作過。期間在巴黎跟隨沙可學習,從沙可那里學到了有關治療歇斯底里癥的方法。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1884年與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 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合作完成了一部《歇斯底里癥研究》一書。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他也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學”這個概念。 1897年弗洛伊德開始了對夢的分析,于1899年出版了《夢的解析》一書。該書后來被許多人推崇為弗洛伊德最偉大的著作。隨著該書的出版,精神分析運動逐漸發展起來。一些志同道合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組”,又稱“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1902年發展成立了心理分析協會。其中就包括阿德勒、榮格等。 1904年出版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一書,探討了種種生活中常見失誤的心理作用,如遺忘、失言、筆誤、錯放東西等。1905年又先后出版了《多拉的分析》、《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性學三論》。 1909年,弗洛伊德本人被美國克拉克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并與美國心理學界名人威廉·詹姆斯、鐵欽納、卡特爾等人會晤,這標志著精神分析理論獲得了國際上的承認。 在精神分析影響日盛的時候,精神分析學派內部因學術見解的不同,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阿德勒離開小組,并創立了個體心理學。榮格也辭掉了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的職務,并自創了分析心理學。 1913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一書出版,書中提出了三大觀點:夢是無意識欲望和兒時欲望的偽裝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兒童具有性愛意識和動機。1919年,弗洛伊德創辦了一家國際性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發行精神分析學方面的雜志和書籍。 1923年,弗洛伊德被診斷為口腔癌,生命后期非常痛苦,于1939年9月,在倫敦辭世。享年83歲。 4.學術貢獻 (1)弗洛伊德創立了經典的精神分析理論。將人的心理活動分成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的。 (2)本能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的心理發展是由兩種本能的內驅力推動的。一種是生本能,弗洛伊德用力比多(libido)一詞來表示。另一種是死本能,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可以指向內部,表現為自虐或自殺等;也可以指向外部,表現為仇恨或攻擊等。 (3)心理發展階段理論。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各個發展階段將經歷不同的心理沖突,并形成心理結構及其特征。 (4)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5)焦慮與自我防御機制。弗洛伊德認為,引起焦慮的危險信號更多的來自本我即內驅力。他描述了三種性質的焦慮,分別是現實性焦慮、神經癥性焦慮、道德性焦慮。弗洛伊德認為自我防御機制是自我為了對抗來自本能的沖動及其所誘發的焦慮,保護自身不受潛意識沖突困擾,而形成的一些無意識的、自動起作用的心理手段,主要包括壓抑、抵消和隔離、反向作用、置換作用、固著、退行、投射、內設、升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