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副主編 在“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的今天,廣泛、深度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少關心閱讀的家長都聽說過“中美孩子閱讀量相差6倍”等驚人數據,你是不是也好奇: 在疫情陰影籠罩的2020年,美國孩子都在讀什么?如何做到廣而深的閱讀?不同年齡段的閱讀側重點是什么? 每年3月,美國閱讀教育公司Renaissance都會發布針對K-12學生的閱讀報告《What Kids are Reading孩子們讀什么》(點擊此處查看去年報告)。 前不久,Renaissance發布了最新的2021年報告,帶你了解美國孩子過去一年的閱讀情況。 這份報告是根據700萬學生在閱讀軟件(Accelerated Reader)的追蹤記錄得出,覆蓋了26344所美國學校、2.5億本書。 美國孩子去年平均閱讀36.2本書過去一年,美國K-12孩子平均每人閱讀36.2本書。 與上一年相比,最顯著的區別是,美國K-12孩子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是此前的兩倍——890萬小時,而上一年為430小時。 其中電子閱讀的比例增加了一倍,極大可能是受疫情影響,線上學習增加、發放實體書不便。 (電子閱讀的比例增加一倍) 數量方面,二、三年級孩子閱讀書籍數量最多,一年可達50-60本。
(各年級平均閱讀量) 可以看出,三年級后,隨著年級升高,孩子閱讀書籍的平均字數每年翻倍,直到九年級開始保持穩定。因此,三年級后是孩子閱讀能力變化較明顯的一個階段,需要多注重閱讀積累。 這個階段的變化,其實也符合很多中國孩子身上出現的“三年級滑坡”現象:
其實,問題不僅出在知識難度提升,而是各科對閱讀能力的要求更高,考驗不同文本、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因此在孩子小學低年級,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難度的進階尤為關鍵。 (2-4年級閱讀能力變化最明顯) 與上一年類似,在2020年秋季,孩子們的閱讀理解總體得分約為80%,僅在虛構類書籍(Fiction)的表現略好于非虛構類(Non-fiction)。 可能很多家長沒注意過,Fiction指虛構的、非真實的故事,包括童話、小說、神話等形式。Non-fiction則是非虛構的、描述真實世界的文章,通常涉及人文、科學、數學、天文地質相關話題。 即便電子閱讀的比例增加,在內容選擇上,美國孩子仍然更偏好與虛構類書籍——閱讀時長比非虛構類多了了一百多萬個小時。 但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孩子們花在非虛構書籍上的時間越來越長。 此前我們也分享過,美國學生的非虛構閱讀要求越來越高:小學四年級后,非虛構作品占總閱讀量的50%,到高中時要求達70%。 因為非虛構作品主要是為了傳遞知識,教孩子看清整個世界,對批判思維和分析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 (中學生閱讀非虛構作品的平均時長不達標) 那么我們該如何利用非虛構書籍,培養孩子的分析、整合能力? 閱讀趨勢:重視專題式閱讀和數字閱讀 報告給出建議,多搜集同一主題的作品,成專題的深入閱讀。 哪怕孩子更喜歡虛構的小說,也可以配合同主題的非虛構作品,從不同角度豐富知識面和世界觀。 (推薦給六年級學生的閱讀搭配。拉至文末可查看完整書單的獲取方式) 報告還強調了深度閱讀的重要性——讀同一主題、不同難度和類型的書籍,有利于培養孩子們閱讀復雜主題的 '技能和意愿'(skill and will)。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正循環——讀得越多,知道的越多;知道得越多,讀得越多。每個孩子都應該學會,通過多篇文本的深入閱讀,建立對某一主題的基礎背景知識。這也是未來孩子進入社會必不可缺的能力。 此外,報告還引用了三位老師的采訪案例,提到過去一年間她們如何用不同方法推動孩子閱讀。這三個案例的共同點便是重視數字閱讀的運用,我相信這也與疫情以來線上學習的普及有很大關系。 一、瓦內莎:三年級老師,鼓勵自主閱讀、電子閱讀 在諾克斯小學,所有課程都需要閱讀(包括數學),以加強已經學到的東西。 瓦內莎在每一學年都以閱讀為重點,從閱讀指導開始,以“獨立閱讀時間”結束,并配合軟件進行遠程理解測試。 她認為,重要的是要為學生提供平衡的書單選擇,包括學校推薦讀物和孩子自主選擇的。而在家長關心的自主閱讀,“允許孩子選擇書籍是內驅力的關鍵。當學生能自己選擇,我看到他們讀更長的書,在測驗中得分更高。” 為了幫助孩子保持閱讀,瓦內莎嘗試了各種方法,比如大聲朗讀、以身作則展示對閱讀的熱情、表揚在閱讀上進步的孩子。 她鼓勵和孩子就所讀的作品進行開放性對話,經常互相分享閱讀的數量和收獲。甚至讓學生猜測,她為什么閱讀某一本書,讓孩子分享他們最喜歡的書籍和理由。“當學生更積極參與有關閱讀的討論,他們在閱讀上的表現更好。” 二、阿曼達,一年級和五年級的特殊教育老師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