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可得乎#曾國藩# 生活,不止詩和遠方,更有當下的華實……
曾國藩受萬人敬仰,就是因為會“守口”。擅長開口說話,廣結(jié)善緣,自然前程無憂;懂得適時閉嘴,知而不言,正是一種修養(yǎng)。 古往今來,但凡不通說話之道,都難成大事,而能成事者,一定在語言方面具有其獨特的能力。 一句恰到好處的話,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出善言、結(jié)善緣 一個人的嘴,就是他的風水曾國藩在他傳奇的一生中都奉行著一個原則:“行事不可任心 ,說話不可任口”。 有些人一開口,聽著如沐春風;有些人一出言,氣氛突然緊張,說好一句,可以為人生錦上添花;說壞一句,可能就要得罪一群人。 早年,曾國藩官運亨通,因而說話輕狂,吃了不少苦頭。 他直斥皇帝過失,惹得龍顏大怒,差點被治罪;他痛批朝政,得罪整個官場,以致舉步維艱。 連連碰壁后,曾國藩反省自身,終于領悟到說話的藝術,他不再疾言厲色,而是語出溫和,口吐蓮花。
語言,就是你的風水 不會說話的人,總是觸碰到別人心里的禁區(qū),傷別人自尊,揭別人傷疤,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矛盾激化。 會說話的人,往往能憑幾句話化解僵局,實現(xiàn)良好的溝通。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會給人很舒服的感覺,他們那和風細雨的語言,總是有直擊人心的力量,你有什么樣的人際關系,跟你會不會說話有很大關系。 曾國藩人際關系好,究其原因,就是會說話,他拿捏住了分寸,該說話則說話,該閉嘴則閉嘴。 語言,就是你的風水,一言可以興邦,更可以成就人的一生。 戒多言 能閉嘴是修養(yǎng)?
曾國藩“戒多言”就源于這件小事: 當時他剛進入翰林院不久,正值春風得意,一次在給父親過生日時,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夸夸其談,由于得意忘形,曾國藩跟鄭小珊發(fā)生摩擦。 兩人大吵一場,鄭小珊大怒而去,事后曾國藩后悔萬分,認識到多言的弊端,并總結(jié)了自己有三大錯:
后來他教誨兒子:“自古以來,兇德致敗的道理有兩條:一是驕傲,二是多言。” 禍從口出”,立身之事 敏于事、慎于言——
俗話說,“禍從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輕浮和自滿,從而說出一些不恰當?shù)脑挘蛘邽榱俗晕铱湟鲋e吹牛。 因為這樣一來可能會給自己招致災禍,二來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最終都難成大事。 會說話的人,總是很顧及別人的自尊,也能在遇到問題時,不卑不亢地化解尷尬。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懂得閉嘴,是一個人最高的修養(yǎng)。 敏于事、慎于言 說話是人的本能,會說話是一種修養(yǎng)劉墉說:
會說話的人,既能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讓人愉快地接受,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把話說到心窩里,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yǎng),他既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智慧,又彰顯了一個人的格局。 一個人若能做到“會說話,懂閉嘴”,才會贏得人心。 會說話,懂閉嘴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也是傳遞喜怒哀樂的載體,你的話語里透露出你的狀態(tài),也決定著你在人際交往中的關系好壞。 一個會說話的人,能用好的情緒影響他人,也能用好的心態(tài)讓身邊人感到溫暖舒適,這才是語言的魅力所在。 說話,是一生的修行,愿你說話得體,帶來一生富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