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收集了從北魏、隋、唐直到宋、元、明、清上下幾千年的佛教藝術珍品(壁畫、雕塑、佛經)。經過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天災、人禍和自然損失),依然向世人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輝煌! 莫高窟始建于五胡(匈奴、鮮卑、狄、羥、羯)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人樂尊路過此地,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于是便在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佛,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后來“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另外一說為: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的功德更高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尚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展較快。隋唐時,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到武則天時已有洞窟千余個。北宋、西夏和元代逐漸衰落。 清光緒26年(1900年),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不幸的是,在滿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藏經洞發現后不久,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國人鄂登堡(不倫不類的名字)接踵而至敦煌,以欺騙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上騙取了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不幸流失。現在分別藏于英、法、日、俄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剩少量存于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滿身珠光寶氣的貴婦 空中音樂——飛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