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溫馨微語”“關注”我們。歡迎指導,期待賜稿,體裁不限。訴說靈魂情感,傳播社會萬象,品論人生得失,關注百姓喜樂,倡導原創,感謝轉發分享。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賜稿郵箱:jstjtx@163.com。 文/李蕊芬 黃沙岡的世界是純凈靜謐的,舅舅的世界是旋轉飄移的,我終于發現,我有我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搖搖晃晃的。搖搖晃晃的世界里有美麗,有溫暖,也有我第一次感受到的那種冰冷入骨的東西。我不知道它叫什么,但我知道它已經毫不留情地擠進了我的生活。 我們的童年里是春季招生。 上學的日子是快樂的。一大早,安妹替我背著書包,我們像兩只麻雀嘰嘰喳喳歡叫著飛出51號大院兒。 “呦,上學去啊?”門口的周奶奶笑盈盈地問。 “周奶奶好!我也上學了,我是我姐的小跟班兒,我給我姐背書包!”還沒等我說話安妹妹就歡快地炫耀。 街門口的石獅頭上身上一層厚厚的積雪,“我們給石獅捏個雪球吃吧,爺爺不是說正月十五吃元宵嗎?就當石獅吃元宵了!”我想起西北長安的爹媽,不知他們是否想著汴梁城里還有一個他們的娃娃。我們團了兩個雪球塞到石獅的嘴里。 “走嘍——”我一手扶著安妹的肩頭,一手拄著爺爺給我的彎鉤拐杖搖搖晃晃向學校走去。安妹瘦小的身板被我拽扯得趔趔趄趄,路和房在搖,行人、樹木、天空在晃,整個世界都在隨著我們一起搖晃。 春節的腳步剛剛走過,春寒料峭,大街上星星點點的炮仗碎屑和尚未融化的積雪凍在一起,草未見綠,柳未吐芽,滿街卻有紅艷的梅花!我們一步一滑,隨著我們搖搖晃晃的腳步,我的彎鉤拐棍在積雪中戳出一個一個黑洞,仿佛一只只窺視世界的眼睛。 學校的一切吸引著我,和藹可親的女老師吸引著我。安妹很快樂,我更快樂,哇啦哇啦大聲地念著那些有趣的字詞和句子,傻呵呵地看著小伙伴們打鬧嬉戲,滿眼艷慕地看著小伙伴們靈巧的手在老師指導下寫出的漂亮的字...... 老師知道我我握不住筆,不要求我寫作業,可我并不覺得快活,那些漂亮的字兒就像一根根小刺兒深深地扎在我心里,那種刺痛只有我知道。 “交作業!”小組長站在我和安的書桌旁,安趕緊拿出自己的作業。 “你的呢?”她冷冷地對著我。 “我……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她手不好,老師說她可以不寫作業……”安為我辯解。 小組長嘴一撇:“握不了筆?寫不了字兒還來上學?”語氣中浸透了輕蔑。 小組長坐在我后面,是個漂亮的女孩,高挑個兒,彎眉細眼兒,她的穿戴,包括學習用品,總和我們不一樣。她的言談舉止也和我們不一樣,落落大方中透著徹骨的高傲。她人漂亮,字兒寫得也漂亮。只知道她家住在書店街,卻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無數次猜想:她有怎樣的父母?她的家會是什么樣?她怎么知道的比我們多,誰教她的呢…… 那天放學我對安說:“我們走書店街吧!”安同意了。 鉆出窄窄的小胡同,眼前忽然一亮,“書店街”隨著墨香飄逸而出! 街上的建筑古樸典雅,書店鱗次櫛比,許多店鋪的墻面、門窗和欄桿上,不僅有造型別致的木雕裝飾、鑲著人物、花草、動物造型的藝術雕塑,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結實厚重的雕花木門、精巧華麗的各式格窗的店鋪門頭上拙樸凝重的橫額牌匾,匾上的書法店名或瀟灑飄逸,或莊重古樸,或削瘦挺拔,“振興隆”、“德五祥”、“鳳麟閣”、“博雅齋”、“環文閣”……一家挨一家的店鋪里不是油鹽醬醋,而是書籍字畫、文房四寶,那一排排書架上琳瑯滿目的書籍讓人頓生肅穆之感。陡然間想起地主爺爺的話:書里不僅有故事,還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這么多的書,該有多少故事、多大的一個世界啊! 我們沒有找到小組長的家,但有一種感覺:這條街上長大的孩子一定都不會差! 每天晚飯后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安寫作業。 安貪玩,寫字特別快,那些字兒畫得就像一窩窩草。唰唰唰,我還沒看夠她就寫完了。 “妹,你慢慢寫嘛,你那字兒太難看了!”我生氣地說。 “好吧好吧,我再寫一遍!”她做個鬼臉兒笑笑說。 唰唰唰,她又畫完了。“走嘍,看二哥哥、玲姐姐納鞋底去了——”安妹拽著我。 二哥哥和玲姐姐在隔壁徐大大家納鞋底兒。賀妞媽我們叫她“徐大大”。徐大大在制鞋廠做工,她從廠里拿鞋底兒做補貼家用。我們家人口多收入少,有一段時間奶奶帶著我們糊火柴盒,一屋的紙盒紙片子,滿手黏糊糊的糨子,糊一堆也掙不了幾個錢。徐大大說不如納鞋底兒見錢,奶奶高興啊,二哥哥和玲姐姐就納上鞋底兒了!二哥哥十四歲,玲姐姐十二歲,每天放學寫完作業要納半只鞋底兒,這是硬任務。菊姐姐還糊火柴盒,安妹妹替奶奶跑腿兒,只有我和兩歲的琴妹妹是大閑人兒。 徐大大住在我家隔壁,空曠的大房深屋也是青石鋪地,也是木質隔斷,隔斷也是兩米多高的木板,房頂櫞棱裸露間間相通,鄰里隔板聊天是常態。爺爺覺少,夜深人靜時常常絮絮叨叨,或論幾句時政,或心緒不平發發牢騷,每當這時隔板那邊的徐大大就發話了,“李爺爺,這都幾點了?別說了,明天孩兒們還上學咧!”,也就是徐大大的話能讓爺爺結束他的夜半演講,家里的人都說不成。 賀妞哥哥、小玉、徐大大都在,在她家納鞋底兒也是賀大大的主意,她說在一起納鞋底兒熱鬧,還省燈油。再者奶奶家已經堆滿了各種紙片紙盒,也沒地方了。徐大大家很寬敞,盡管屋里靠墻的地方堆放著幾捆納好的鞋底兒和麻繩兒,二哥哥、玲姐姐、徐大大和三嬸兒、四姨兒都已擺開了陣勢,但屋里還是有地方供我們玩耍打鬧。屋子里彌漫著淡淡的麻繩特有的香味,蕩漾著毫無拘束的說笑聲。大大、嬸嬸和姨兒一邊納鞋底兒一邊東家長西家短地嘮著,說話和做活一樣起勁兒。只有二哥哥悶不聲兒地在納鞋底兒,家里爺爺奶奶年紀大,妹妹們都小,十四歲柔弱的肩已經過早地扛起了自己的責任。玲姐姐一邊納鞋底兒一邊和安、小玉笑鬧著,我和賀妞哥坐在二哥哥跟前看他納鞋底兒,賀妞哥哥比二哥哥小一點點兒,但他不用納鞋底兒,他有他爸他媽呢! 二哥哥系著一條大圍裙,兩個膝蓋被圍裙苫得嚴嚴實實,膝蓋夾住的是一個人字形的木夾板兒,夾板兒上夾住的是他正納的鞋底兒。他先用右手的錐針在鞋底上扎個眼,抽出錐針的同時左手就把帶著麻繩的針扎了過去,接著他用右手拔出針順勢把麻繩在手上繞了幾圈兒,把手掌和錐把兒繞在一起,然后就左手扶穩夾板兒上的鞋底兒右手使勁一勒,新納進去的一針瞬間凹進去一個小窩兒,半只鞋底兒已經被錯落有致的凹窩布滿了,這是他一晚上的辛苦。 賀妞哥湊上去看哥納的鞋底兒,我卻兩眼盯住了二哥哥那只握著錐針的右手,麻繩將手掌和錐針的木把兒纏住,仿佛長在一起……恍惚間那針錐變成了寫字的鉛筆…… 心砰砰地跳,心底深處有一種摁耐不住的驚喜,搖搖晃晃的世界里,我要用我的方式證明我的存在。即便我是一棵狗尾巴草,我也要用我的方式開好我的那朵花! 都說歲月無情,風過無痕,但我卻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感覺,這些熠熠發光的碎片早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生命的年輪。 作者簡介李蕊芬,女,1950年4月生人。陜西煤業集團物資供應有限公司退休員工,重度殘疾患者,用一根手指打字。所著《中華民族大家園》榮獲中國教育部、新聞總署“十個一工程”一等獎。《精彩瞬間》《幸福不殘缺》曾在市級報刊發表;《點亮心燈》曾榮獲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三十周年征文大獎。碼字兒是生活的另一種樂趣,只希望在碼字兒中發現另一個充滿活力的自己。圖片除署名外,其它均來源于網絡 轉載請注明出處“溫馨微語” 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