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中醫藥領域,更是全盤照搬西方所謂先進發展模式,即使現代中醫院校出來的學生,相當大一部分也幾乎是數典忘祖。他們對傳統中醫藥,不屑一顧,完全是一副中醫假洋鬼子的嘴臉!指望這些人,將中醫傳承并光大,無異于癡人說夢! 中醫對于藥物的認識不是內在成分,而是在于藥物的“四氣五味”,在于藥物的產地是否“道地”,在于藥物的采收季節是否“合時宜”。唐·孫思邈強調“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不知采集時節……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金.李東垣:“凡諸草木昆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性味不全。”可見,中醫治病靠的是以中藥的四氣五味,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寒涼偏性,而不是現代醫學所強調的純粹化學成分。 中醫有句話叫做“是藥三分毒”。而對于中藥的毒性,世人普遍存在錯誤理解,導致現代中藥研究中,把重點放到去除其“毒性”,保留其“藥性”上,而不是放到療效上。殊不知,恰恰正是中藥偏性(毒性)的存在,才使中藥具有了治療效果,同時也十分嚴謹的規劃了不同產地,同種藥物之間的細微差別。中藥的地域性充分顯示了萬物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精華所在。 可是當你用工業手段從麻黃中提取出麻黃素后,它的功效就與麻黃迥然不同了。麻黃素是擬腎上腺素藥物,有顯著的中樞興奮作用。如果再用它來治療風寒表證,顯然已功效不再。 再例如青蒿,其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功效為清熱解毒、除骨蒸、截瘧。 而青蒿的提取物青蒿素盡管是目前國際公認治療瘧疾效果最好的藥物,但是青蒿素已經是幾乎無味無嗅的晶狀體,性味歸經已經發生了改變。 我們說麻黃與青蒿是中藥,大家很容易理解。因為它們都是多種復合成分的載體,它們都要經過古法炮制,它們有著完整的性味歸經屬性。 麻黃素和青蒿素就不再是中藥,很多人就不理解。它們雖然同樣具有療效,但不再是多種復合成分的載體,不可能再按古法炮制,也沒有了性味歸經屬性。所以,麻黃素和青蒿素只能是工業合成制品而歸類于西藥。 所以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諾獎,人們對青蒿素是中醫成果還是西醫成果爭論不休時,一個理智的中醫人便不會介入其中。無論青蒿素是中藥方式提取,還是西藥方法合成,都是古老中醫學的驕傲,它的歸屬已經不那么重要。 比如,石膏的化學成分里沒有一個成分是可以退熱的。再比如,白芷的化學成分會導致人體變黑,但實際上古代后宮佳麗們都在用白芷來美容。 有句話,我很想對中醫人講:如果你真的喜歡中醫,想要弘揚中醫,那么請先從自己做起:放下抖音和王者榮耀,遠離那些讓你玩物喪志的女主播,靜下心來去讀幾本中醫典籍,吃透精髓。不要只是短視地盯著錢,你掙錢的日子在后頭。中醫認識世界的層次在神與氣,當然,這需要能量的關照!中醫人,加油!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