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高考改革以后,語文的權重進一步提升,甚至出現了“得語文者得天下”的金句。語文是一門大科,占分比重大。同時,語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 不過,再困難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學好語文都有哪些方法呢?這篇很精辟的文章,值得家長一看! 俗話說: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才是學霸里最拉分的科目! 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很多孩子卻學不好,分數永遠停留在很平庸的階段,提不高,也無法突擊,讓孩子和家長頭疼。 其實,學好語文不用腦子特別聰明,也不需要老師整天耳提面命,只要孩子掌握整個語文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提高語文成績是手到擒來的事! 下面是資深語文老師為孩子總結的小學1——6年級,每個階段語文的側重點,有了這個學習規劃,孩子就能建構一個清晰明了的框架,學好語文就靠它了! 一、二年級 一、二年級的孩子對學習概念是模糊的,沒有學習意識。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興趣和習慣,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好地基。 ? 學好拼音 一、二年級沒有很難和深奧的字詞句讓孩子學習,主要學習拼音的運用,家長要花功夫讓孩子把拼音掌握,不要學的一塌糊涂,會讓以后的語文學習變得吃力。 ? 培養大聲朗讀的能力 培養孩子大聲朗讀的能力。朗讀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培養孩子的情感表達,但一、二年級就培養孩子這項能力,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語感,有了語感,學習語文就會變得容易的多,讓孩子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都迅速提高。 ? 塑造好的學習習慣 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也不是很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那么趁著這個還算輕松的年紀,趕緊塑造孩子的學習習慣。 比如書寫習慣,做到筆記整潔、書面不亂畫;按時完成作業等小的習慣,看似很小的習慣,卻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對學習的態度也會認真起來。 三、四年級 8、9歲的孩子小學階段是心理發生變化的轉折點,孩子會比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熟起來,對世界的感知能力也逐漸變強,這時候就要逐步增加學習任務了。
家長要清楚的知道,閱讀習慣永遠是孩子第一重要的學習習慣,不會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一切都是空談。 數據表明,幼兒時期孩子的閱讀量就要達到50~100萬字,這樣的閱讀量才能開啟孩子的閱讀萌芽,讓孩子對閱讀有意識,6~12歲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 ▲小學階段年級學生閱讀量統計 閱讀能力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后期寫作能力的奠定,這個時候塑造孩子的閱讀習慣,相當于塑造孩子對語文的興趣,直接決定了以后孩子對語文學科的態度。
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齊頭并進,先用閱讀提高孩子的語感、充沛孩子的感情、豐厚孩子的詞匯積累,當這一切打好基礎后,培養孩子寫作能力就顯得很順其自然了,沒有突兀感和讓孩子一時無法接受。 作文在日后的考試中,占有很大的分數比,所以家長不要小看寫作能力,可以從句、到段落、最后成文章,一步步積累,到了高年級,寫作對孩子來說,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 家長一定要記住:只有不怕寫作文,才能寫好作文。 五、六年級 到了五、六年級以后,就成了高年級學生,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學習的意義也越來越鮮明,就是為了應對考試。 而應試教育,需要考驗孩子的綜合能力,五、六年級,孩子 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開始從被家長督促的被動學習逐漸走向自主學習,這個時候,就需要孩子全面兼顧了。
● 交流能力: 這個年級的孩子都自我標榜大孩子,有了自己的世界,所以家長也要及時轉換角色,不要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多和孩子分享和溝通,孩子會很樂意和家長交流。 ● 閱讀能力: 低年級的閱讀能力僅限讀,只要讀了便是讀過,而到了高年級,閱讀能力就要一定要提高了,包括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除了閱讀感興趣的書外,家長要開始讓孩子接觸名著、小說和散文。 ● 寫作能力: 隨著考試難度的增加,作文考試開始考察孩子的寫作技巧能力,不能平鋪直敘,家長培養孩子寫作能力時,要開始鍛煉孩子的寫作技巧,主要有這幾個方面:語言是否優美、主題是否鮮明、結構是否完整。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會受到心理變化的影響的,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側重點,家長要重點突擊和科學教育,不要一股腦就想讓孩子全部掌握,這樣不僅會敗壞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增加孩子的負擔,只有逐步攻克,才能全面獲勝! 小語推薦(點擊可閱讀): ▍標簽:小學語文 學習方法 ▍作者:東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