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家為什么沒落了? 這個問題往大了談,可以談到宗教與科學的博弈。因為標題里指的“道家”,并不是知識層面的“道家”,而是普通認識中的“道家”——道教。 道家不是道教,道教也不是道家。 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一種哲學,諸子百家思想之首,春秋時期便已形成。而道教呢?更多的是來源于各路方士的鬼神信仰,只不過在形成的過程中,因為其本土性,便借用了道家理論和宗師級人物,完成其神仙系統的架構,也就是說道教是建立在道家理論上的一整套世俗系統。 這就是為什么作為道家創始人的太上老君(老子),佛家創始人的西天如來(釋迦摩尼)都要對天庭CEO禮讓三分的緣故,世俗系統的崛起,政權系統的覆蓋性,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不可或缺的——即便是死了,還有閻王來審判你、定奪你的來世命運。 道家是研究生命、宇宙的哲學思想。 道教是進行宣講,給予百姓心理安慰的宗教組織。 實際上道家思想傳承從老子“無為”下來,到莊子的“逍遙游”形成一個小高峰,然后是楊朱的“為我”,最后融入法家,形成獨特的“黃老之學”,老子本身思想流派就已經花開幾支,不復其本身的模樣。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黃老之學”后,再無道家。 就好像我們可以說董仲舒之后,再無儒家一樣,因為后面的就不是儒學,而是經學、理學、心學、陽明學——直到今天錯漏百出、百衲衣一樣的“國學”。 但是老子的“道”的理念卻無處不在,黃老之學中有它,玄學中有它,理學中有它,心學中有它,后來的學問家們無一不是在“道”的路上開創自己的天地,但是實際上手段中并沒有人再沿襲其“無為”——這是一種說法而不是做法。 你看看如今哪個官員敢在任上談“無為”?除了當年的皇帝,和某個領域中的最高領導人,沒有人敢真正奉行老子的無為而治,都是以有為之行,表無為之宏愿。 至于道教,只不過是借了老莊的《道德經》,《南華經》來做虎皮旗幟而已,其內核是最原始的鬼神信仰。老子的思想是“無為”,講究“道可道,非常道”,后來道教的煉丹、修仙、排班、符箓等宗教儀式可以說是完全背離老子的思想。 但是宗教一旦成型,信眾并不在乎這位所謂“道尊”的思想,一切都有自己的發展方向。 道教的壯大,與老子的思想不能說沒有關系,但并不緊密。 中國歷史上宗教的強大,哪一次不是和政治有關?道教在初唐的興盛,離不開李唐的國教地位,究其根本原因,是李淵集團門第不高,因而和老子李聃攀上家門,借此來自抬身價,凝聚國人。而在武則天時期,她捏造《大云經》,強勢支持佛教、打壓道教,不過是對李唐集團政治力量的打壓。后來的毀佛、尊佛,不都是皇帝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一種手段? 統治者有可能真正信仰一門宗教,但是在權力和宗教信仰之間,卻永遠是拎得清的。 那么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道教沒落了? 因為在新新時代宗教事務管理局手底下,中國的宗教從原來政權的依附力量完全剝離,成為一股純粹的民間行為,除了對宗教內部事務有管理權之外,再無任何對非宗教信仰者的干涉力量。 為什么有些國家的穆斯林信仰那么瘋狂?因為政教合一,國家的力量對宗教威力進行加成,世俗的力量對精神威力進行加成,讓個人在整體環境下迷失自我,喪失判斷能力。 而在我們國家,可以說是政、教完全分離。這一方面保證了宗教自由,另一方面也保證了非宗教自由——甚至從國家基本意識來說,我們都是在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浸潤下成長起來的,天生就是無神論者。這就從根本上斬斷了宗教培養接班人的路子,只能從世俗社會的失敗者、碰壁者、迷失者去吸收信眾,從心靈空虛的人中來發展下一代宗教執業者、信仰者。 宗教是一門信仰的產業。 當人們失去對它的信仰,而只關注它的產業之時,這門宗教就離沒落不遠了。 一定有朋友會說,我們這里很多成功人士都信啊,都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啊。 可是他們是真的信嗎?他們能搞懂佛經的各種參悟,道家哲理的思想突破嗎? 很多人不過是求保佑罷了,也就是說其本質還是對鬼神的恐懼,與真正的佛教、道家思想沒有關系。即使座上的是耶穌基督或者穆罕默德,只要能保證他身體健康,發家致富,財權不失,信一信又有什么關系? 王林不都有那么多大腕相信嗎? 我們要搞清楚一點,成功人士,只代表他在自身領域的成功,不代表他的精神、思想上有更高覺悟。如今的物質社會經常會讓人用金錢的標準來物化人的能力,這是最直觀的,也是沒錯的,但是一個人會賺錢,只能代表他經濟頭腦好,不代表他的思想境界高。 普通民眾的信仰無非是一種交換。我信道教,讓我成仙飛升;我信佛教,讓我跳出輪回;我信基督,讓我死后天堂;而且這是一種不等值的交換,我磕幾個頭,燒點香給你,你就讓我成仙。哪有這么好的事?宗教就有。因為宗教并不需要兌現。 按這樣說,應該是越來越興旺啊?為什么卻感覺這些宗教都在沒落呢? 因為這些求神佛保佑的行為說到底是一種心理治療,和傳統的宗教關系越來越淺。 江浙商人為鄧公塑像,網絡商家雙十一前拜馬神,這些大神,像不像遠古時期的求雨神?這就回歸到最樸素的原始崇拜了。你能說這是宗教么? 這當然不是,但是人類的心理出口越來越多,不再僅限于傳統的神佛上帝和阿拉。 這才是傳統宗教沒落的原因。 道教尤其如此。 道教本身的教義是以成仙為目的的戒律和修行。 現代文明的發展和偉大祖國的教育讓我們越來越看清這種不平等的交換是不可能的事情,讓我們清楚戒律和修行是不可能成仙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宗教信仰。 雖然過廟拜佛,入寺燒香,但你讓他用自己的一生供給某個神佛,斷斷沒有幾個人愿意。 老子的“無為”,莊子的“逍遙游”哲學思想本來就不是道教思想,如今大批國學學者在研究,還有道教什么事情?所以道教產生了極端的分化,搞哲學研究的務虛去了,另外那些則深深跌入世俗,成為樸素神靈信仰。 不管有沒有道教的存在,老百姓都是信神的,敬神的。而道教只是為我們創造了一大批神仙而已,這些神話系統一經完善,道教也算是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以治國為目的,結果發展出對宇宙和人類、生命終極思考的道家思想,實際上在漢朝時期就已經沒落了。后來者的發揚光大,無不是在其理論基礎上開拓、創造出適合新時代的想法和見解。 從“儒表法里”上位以后,道家的思想就再也沒有在統治階層中真正使用過(即使在唐朝),因而黃老之學下沉民間,結合多神教,成為道教基礎思想理論。 而道教的沒落,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昌明,迷信的破除,在普通人心中的地位自然被新知識、新思想、新宗教所取代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雖然有一代代的道士在努力,但是我們能寄希望于那些小孩在國外開著跑車、借著寺廟建設大發橫財的道教協會領導? 大道在人間,道士是老子的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