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晚報》2021年03月10日 B07版 曉萱 人生需要心靈雞湯,一可勵志,二可安心,名流也不例外。蘇軾一生,命運多舛,歷經坎坷,還差一點掉腦袋。東坡一生,優哉游哉,自得其樂,這歸功于他的自制雞湯。 沉醉詩文,助他度過困厄。東坡勤奮好學,且天賦過人,詩、詞、文、書、畫、禪無所不精,其詩文不僅成為北宋巔峰,放在中華五千年文化史上,亦是翹楚。旁人寫詩要“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他則多是信手拈來。在元豐二年罹“烏臺詩案”后,他被責授黃州團練副使。這本是蘇東坡人生中最黯淡的時光,然而曠達的蘇東坡卻以詩文自娛,其間最著名的“一詞兩賦”,一舉奠定了他文學大師的歷史地位。“烏臺詩案”之前他是蘇軾,之后便是名滿天下的蘇東坡了。詩人不幸詩家幸! 寄情山水,使他心曠神怡。東坡好游歷,每有郁悶煩心之事,便呼朋喚友,或登高遠眺,或江河泛舟,以化解憂愁,忘懷不快。游西湖,他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游赤壁,他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游廬山,他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甚至看到一幅風景畫,他也會詩興大發,“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祖國大地幾多名勝因他的直播而蜚聲中外! 鐘情美食,讓他忘卻悲苦。蘇東坡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并非貪求口腹之欲,而是遭朝廷一貶再貶,越貶越遠,英雄無用武之地,只好把追求美食當成一種仕途失意的補償和安慰。他喜歡吃魚,“但有魚與稻,生理已自畢”。每吃到一次可口飯菜,他就大發議論“我生亦何須?一飽萬想滅”。由他始創的佳肴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東坡豆腐、東坡春鳩膾……不僅使當時的自己解脫痛苦,樂而忘憂,而且這帶貨行動至今還在惠及后人。人間有味是清歡! 結交朋友,令他心有慰藉。蘇東坡的朋友圈很大,不僅有詩人、文友、官員、塾師,還有和尚、道人、平民、歌妓,可謂“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好友和尚得知他被貶黃州后,便專程到黃州陪住了一年多。東坡由黃州赴汝州時,參寥又親自送到九江,并住在汝州附近的寺廟,繼續陪伴他。還有他的同鄉老友巢谷,得知蘇軾被遠謫到海南時,不顧自己年已古稀且重病纏身,徒步從四川去海南看望東坡,結果累死在途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朋友的深情厚誼,支撐了蘇軾充滿魅力的一生。 身為蘇州人,忍不住說幾句題外話。我常常疑惑為什么蘇軾沒有為蘇州多留下一些文字或傳奇故事,雖說有“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這樣的廣告詞,但終究不是老蘇原話,總覺得說起來有點不夠意思。他本人的感慨是“過姑蘇,不游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時任黃州太守的閭丘孝終乃蘇州人,一生正直,為官清廉,沒有像別人一樣打壓、排擠蘇東坡,反而禮遇有加,奉為上賓,詩酒唱和,交往甚密。等到閭丘致仕回到閭邱坊巷的故園,蘇軾還為夢中遇見的恩人填過《水龍吟》,在蘇軾調任浙江時,多次來蘇州探望恩人,寫下過《浣溪沙》等詞。只嘆世事變遷,這個典故逐漸被遺忘在這條小巷中,包括定慧寺旁的蘇公弄,實屬官宣不到位。虎丘的“鐵華巖”“千頃云閣”“仰蘇樓”等景點都與蘇軾有關,可惜在2500多年厚重歷史的壓制中敗下陣來。無奈中只能跟東坡先生說聲對不起了! 東坡一生,以詩文自娛,以游歷悅情,以美食療傷,以交友暖心,修煉出寵辱不驚、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終于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文化巨人之一。西哲有言:“人不能左右風的方向,但能夠調整生命之舟上的風帆。”若不能掌握命運,無法掌控未來,那就主動調整自己,東坡牌雞湯即是楷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