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留言詢問“碳中和”概念基金的小伙伴又多了起來,想必都注意到了該題材個股的靚麗表現。以Wind碳中和指數(8841429.WI)為例,春節后以來指數大漲近30%,而同期滬深300卻下跌超過12%,截然不同的走勢讓“碳中和”概念【再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咦,司令為何用到了“再次”二字呢?因為早在去年12月23日文章,司令就已經為大家介紹了“碳中和”概念基金,如果挑選主動型基金,建議從“低碳環保”和“新能源/新材料”主題入手! 彼時光伏板塊表現靚麗,借著談光伏能源投資機會的同時,司令為大家分析了“碳中和”概念的投資機會。因為當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任務之一,并要求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既然現在又有不少小伙伴對“碳中和”概念感興趣,那么今天就索性再來為大家分析下:在沒有碳中和指數基金的前提下,哪只指數更能抓住“碳中和”概念的投資機會? 分析前,先一起來看看Wind碳中和指數包括哪些了個股?從成份股所屬行業來看,主要分成“環保”和“電力”兩派。環保股比如,北清環能、華騏環保、奧福環保、金科環境、農尚環境、龍馬環衛、嘉澳環保、天壕環境、聯泰環保、通源環境、鵬鷂環保、雪浪環境、先河環境等;電力股比如,深圳能源、節能風電、桂冠電力、樂山電力、神馬電力、上海電力、西昌電力、中國西電、平高電氣、國電南瑞、國電南自、南網能源、閩東電力等。 可見,最接近“碳中和”概念的指數應該是“能源”和“環保”。那么,為什么不是“新能源”呢?因為新能源指數包括了比較多的有色金屬行業個股,能源指數則包括電力、石油等傳統能源行業個股。 下面,一起來看看幾只傳統“能源”和“環保”指數的表現。春節后以來(截止3月16日),上證能源(000032.SH)上漲11.63%,全指能源(000986.SH)上漲7%,中證能源(000928.SH)上漲5.84%,中證環保(000827.SH)下跌-15.40%。單從指數漲跌對比來看,三只傳統能源指數或許更接近“碳中和”概念? 目前市場上還沒有跟蹤上證能源指數的基金。跟蹤中證能源指數有1只:匯添富中證能源ETF(159930);跟蹤全指能源指數也有1只:廣發中證全指能源ETF(159945)。 中證能源指數成分股共有19只,是從中證800指數中挑選出能源行業個股;中證全指能源指數指數成分股共有51只,是從中證全指中挑選出能源行業個股。前者前十大權重股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神華、陜西煤業、中國石油、杰瑞股份、美錦能源、東華能源、廣匯能源、兗州煤業、山西焦煤,合計占比83.43%;后者前十大權重股包括:中國石化、陜西煤業、中國神華、中國石油、杰瑞股份、美錦能源、東華能源、廣匯能源、兗州煤業、海油工程,合計占比58.18%。可見,兩只能源指數的成分股非常接近,區別更多在于權重股的占比。 可惜的是,從兩只傳統能源指數“身上”并沒能看到“電力”和“環保”較為集中的特征。節后以來的上漲,更多是受到化工和煤炭板塊走勢利好的影響。 回過頭來再來看看中證環保指數,照理說應該包括較多環保和電力行業個股啊!中證指數官網顯示,中證環保產業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包括:寧德時代、隆基股份、長江電力、億緯鋰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恩捷股份、中環股份、先導智能、金風科技,也是接近新能源指數。 分析至此,想要依靠指數基金抓住“碳中和”概念,難道基本已是無解?還好司令發現了另外一只指數,叫做中證環境治理指數(399806.SH),春節后以來上漲近20%。同樣根據中證指數官網的介紹,中證環境治理以中證全指為樣本空間,選取涉及污水處理、固廢處理、大氣治理和節能再生等環保業務的上市公司作為成分股。 中證環境治理前十大權重股:格林美、怡球資源、華宏科技、先河環保、高能環境、聚光科技、旺能環境、三聚環保、浙富控股、瀚藍環境,合計占比25.06%。不管是從節后以來的指數表現,還是成分股特征來看,都比較符合苦苦尋找的“碳中和”概念。跟蹤中證環境指數的基金共有兩只:匯添富中證環境治理指數A/C、交銀中證環境治理LOF。 司令如此分析,和大家一起尋找“碳中和”概念指數基金,不知道還滿意嗎?最后有個提醒:近期此概念漲幅已較大,即使非常看好也可以選擇定投方式或者等待回調后再考慮入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