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到1953年以后,中央軍委根據戰場需求,改編了第1、16、54、21四個軍作為第八批志愿軍入朝作戰。 1953年1月,第1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8年10月才撤軍回國。 軍長先后由黃新廷、唐金龍擔任,政治委員先后由梁仁芥、顏金生擔任,副軍長徐國賢,參謀長楊文安,政治部主任吳融峰。 黃新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唐金龍、梁仁芥、顏金生、徐國賢、吳融峰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楊文安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1軍下轄第1、第2、第7師。 第1師師長羅坤山,政治委員劉佩榮,副師長徐立樹,副政治委員徐文禮,參謀長韓雙亭。 羅坤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劉佩榮、徐文禮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徐立樹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韓雙亭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第2師師長游好揚,政治委員栗光祥,副師第16軍下轄長易禎貴,參謀長王時軍。 游好揚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栗光祥、易禎貴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王時軍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第7師師長吳子杰,政治委員戴金川,副師長劉致善,副政治委員李生堂。 吳子杰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戴金川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劉致善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李生堂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1953年1月,第16軍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6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至1958年4月撤軍回國。 軍長先后由尹先炳、潘焱擔任,政治委員先后由陳云開、吳保山擔任,副軍長兼參謀長楊俊生,副參謀長安懷。 尹先炳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陳云開、楊俊生、潘焱、吳保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安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第16軍下轄第32、第46、第47師。 第32師師長賴光勛,政治委員田維新,副師長涂學忠,政治部主任張瑞厚。 賴光勛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田維新、涂學忠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張瑞厚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第46師師長蒲大義,政治委員胡立聲,副師長曾長柏。 蒲大義、胡立聲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晉升為少將軍銜。曾長柏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第47師師長鄭統一,政治委員郭強,副師長兼參謀長徐仲禹,政治部主任賈魯峰。 鄭統一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郭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徐仲禹、賈魯峰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 1953年2月,第54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54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到1958年7月完全撤回國內。 軍長丁盛,政治委員謝明,副軍長吳瑞山。 丁盛、謝明、吳瑞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第54軍下轄第130、第134、第135師。 第130師師長蔣潤觀,政治委員姚國民,副師長韓懷智,副參謀長廉潔明。第134師師長張曉冰,政治委員藍文兆。第135師師長任思忠,副師長韋統泰、陳德志,參謀長耿志剛。 ![]() 蔣潤觀、張曉冰、藍文兆、韋統泰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姚國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韓懷智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2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任思忠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陳德志、耿志剛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 1953年3月,第21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1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到1958年8月完全撤回國內。 軍長吳詠湘,政治委員謝福林,副軍長周長勝,參謀長胡煒。 吳詠湘、謝福林、周長勝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胡煒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 第21軍下轄第61、第62、第63師。 第61師師長黃光明,政治委員劉建功,參謀長胡興茂,副參謀長馮福林。 第62師師長孫云漢,政治委員施義之,副師長陳福勝。 ![]() 第63師師長李光軍,政治委員章震,副政治委員肖潮。 黃光明、劉建功、孫云漢、施義之、肖潮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胡興茂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陳福勝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 李光軍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晉升為少將軍銜。 章震資料不全,有資料顯示章震即張政,但是查看張政年表,他曾擔任解放軍63師政委,入朝后擔任的是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張政的話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