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福利“畫大餅”,莫因小失大 張冬梅 企業發放的住房(租房)補助只躺在賬面上,業務考核進前10名才能全額報銷交通費,寫進企業管理辦法的探親假不執行……據媒體報道,部分企業存在用福利待遇“畫大餅”吸引員工,在發放中又變相減少甚至虛假承諾的現象。對此,不少網友質疑:難以夠著的“福利”還叫福利嗎? 不難發現,現在很多企業都會將福利待遇作為引才招人的“籌碼”,但也有許多只是口頭承諾的福利,最終能否兌現還要打一個問號。一些企業在畫大餅時說得天花亂墜,但員工真要拿到被承諾的福利卻著實有點難——兌現時條件多、不作數、變相減,福利成了止渴的“梅子”,終是“吃”不到。 不可否認,從管理上說,必要的愿景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和目標,向員工承諾福利和獎勵是一種激勵手段。但企業是否言行一致、能否兌現落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員工對于此類行為的態度。用得好了,可以提升員工積極性、凝聚力,用得不好則會適得其反。要知道,企業要實現發展愿景,必然要通過員工齊心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如果承諾的福利頻遭變卦、分“蛋糕”時過河拆橋,試問何人還會真心實意、用盡全力去為企業打拼? 據了解,目前,除了勞動法所規定的勞動保障和社會保障外,我國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強制企業發放福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發放福利待遇考驗著用人單位的誠信度。誠信是企業立身之本,企業發展離不開人。現實中,有的企業用福利“畫大餅”把人才“忽悠”進來,即便不兌現福利待遇,一些員工也只能吃虧認栽、敢怒不敢言。但失了信譽,企業即便留得住人,又如何留住人心?當信任遠去,企業又能走多遠?最終不免傷了員工,也反傷了自己,落得人財兩失的境地。 聰明的企業還應該算好一筆賬:類似交通費、電話費等福利金額在總支出中的占比并不多,而不誠信用工成本會更高。企業用工不誠信,員工跳槽率就高,企業花在招聘新人和培訓上的投入會更多,長遠來看,用工成本會更高。因此,企業用福利“畫大餅”千萬別因小失大,如若不能落實,就不要隨便承諾,免得讓自己陷入無法兌現的尷尬中。且從長遠看,一個企業善于“畫大餅”,也許會贏得一時;而沒有掌控大局的智慧,只會“畫大餅”,則會在新競爭中失勢。企業要發展就必須讓員工與之同向前行,與其讓員工望梅止渴,不妨在能力范圍內實實在在“遞上一小杯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