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第一應該是郭德綱。 ? 郭老師功底深厚,說學逗唱俱佳。雖然單獨拿出一門兒來,他未見得是業內最高水平,但一個藝人拼的畢竟是綜合實力。 除了本門的相聲,郭老師在京劇、梆子、西河大鼓、評書等藝術形式上都有一定的造詣(當然是和相聲演員比較來說),肚囊兒寬綽,知識面豐富。 現在的郭老師在對口相聲方面好像沒什么追求了,更多的心思放在單口和京劇上。其實我也覺得他的對口從12年之后就開始走下坡,但畢竟最能代表他對口特點的還得是05年那會兒的老段子。 第二,高峰 ? 很多人認為于謙應該第二,這實在是盲目的崇拜。我也很喜歡于大爺,但如果真心論相聲功力,高峰是在于謙之上的。 首先來說,高峰在相聲藝術上有極高的追求,他的目標是比肩馬志明、田立禾這樣的老前輩。臺風穩健,抖包袱講究鋪平墊穩,高老板深得津門相聲之精髓。其次,高老板肯下功夫,大家可以看看他早年的手稿。德云社能做到作品回味悠長的,除了高峰也沒幾個。相比之下,于謙顯得隨性的多。 能拿《十八愁繞口令》這樣節目作為把桿活的,德云社上下有幾個人? 第三,于謙 ? 相比于老師的藝術,我更崇拜他玩世不恭的性格。當然,畢竟是人生贏家嘛。 于謙的捧哏厲害之處在于,舉火點鞭分毫不讓,該現掛的地方絕不留情,這是最受觀眾喜歡的地方,但這也導致現掛太多缺少了對整段作品節奏的把握。仔細聽您會發現,于老師捧哏離“穩健”二字差得很遠,經常被帶跑一起瞎鬧,而且有時候犯口誤,這一點比他師父石富寬差得多了。這個跟老郭也有相當大原因,我個人甚至認為現在來說,于謙跟高峰搭檔更加適合。 當然,一個至情至性的人難免有這些紕漏,喜歡他,就夠了。 第四,鄭好 ? 把鄭喜定放在第四,又有人要不同意了。不同意的人你絕對沒聽過鄭好的單口。 德云社能說單口的人不多,說得好的更少。鄭好擅長《造廚》、《借火》這樣敘事性強的段子,舞臺功底也很深厚,能穩住觀眾然后迅速入活,這一點非常難得。 加之鄭老師知識面極其廣博,某些層面甚至蓋過了老郭。不信您聽他的單口《慈禧進宮》。郭老師也很多次表達了對鄭好藝術的欽佩,可誰讓現在的觀眾越來越浮躁,聽不進鋪平墊穩的相聲。馬三立使八個《吃餃子》,也不如張云雷哼哼兩句清水河。呵呵。 第五,孫越 ? 大胖子師豬的能耐不小,沒兩把刷子當年也不敢開山立柜。 孫越的捧哏是一個“穩”字當先,當然有時也得陪著岳云鵬鬧鬧,誰讓現場觀眾愛看呢。在能靜下來的時候,孫越的作用就凸現出來,一字一句都非常有老先生模樣。不管《當行論》還是《學小曲》,您聽孫越的捧哏,越聽越有點意思。 第六,劉春山 ? 在天津相聲園子里,武老板可以說無人不知。 作為高峰的同門師兄弟,劉春山也是典型的天津相聲風格。臺風瀟灑大方,敘事不急不躁,能做到這兩點就十分難能可貴,而且劉春山又多了幾分火爆。 來到德云社,搭檔一直也是個問題,畢竟兩個系統出來的人,往一塊兒湊合需要時間。還是得感嘆他和許健裂穴實在可惜,小劇場摔打出來的,那是真能耐。 剩下兩個位置,我不知道該放誰了。岳云鵬、郭麒麟、閻鶴祥、劉鶴春、張鶴倫們都可以。至于張云雷、孟鶴堂、燒餅,我就不加評議了。當然,如果算上之前的曹某何某,現在這些徒弟都得靠邊。 點“閱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