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部抗日神劇《亮劍》橫空出世,便掀起了一陣陣高潮,也一直大火了十幾年。當然,此“神劇”非彼“神劇”,良心之作《亮劍》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一些粗制濫造的“抗日神劇”的嘲諷,一提起它,就會想到李云龍身經百戰,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堅毅的面龐。 不過,稍微了解過《亮劍》原著小說的人們可能會對電視劇意猶未盡,因為電視劇只是放到李云龍最后授勛,當上了將軍,便再無后文。不僅僅是李云龍,楚云飛、趙剛、孔捷、丁偉等人的結局也并沒有交代,幾乎是將原著“攔腰斬斷”。 很多人說是因為礙于一些敏感的原因才沒能將其拍攝出來,但是真正看過《亮劍》原著的人所感受到的一定是悲壯和痛心。電視劇畢竟不同于小說,后面的情節太過于沉重,自然是沒有辦法很完美地將其和前面的熱血情節一起展現的。 在小說《亮劍》中的結局并不是一個大團圓,甚至會引起人們不適。李云龍作為英雄,身邊總有一個卑鄙小人王副軍長在襯托他。這個王副軍長也是特派員,還自稱是李云龍的死敵,他沒真正打過仗,紙上談兵卻是了得。 在劇中王副軍長害死了當時的政委,還差點搞垮了李云龍的新一團。俗話說“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王副軍長做錯了事,反而還記恨李云龍。但是李云龍在授勛后,王副軍長自然是不敢下黑手的,直到特殊時期,他才找到了下手的機會。 在小說中,李云龍和護士田雨互相傾慕,成為夫妻;但是王副軍長也想橫插一腿,破壞別人的家庭。李云龍自然是要保護田雨的,這就使得王副軍長怨恨到發狂。李云龍最后被王副軍長誣陷為“劊子手”,不容申辯就將其關進了監獄。 李云龍在獄中遭受毒打,也不肯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他將自己的名譽看得十分重要。而田雨前來看望李云龍的時候,也被關押了起來。兩人本想死在一起也沒能如愿,李云龍只能朝著田雨大喊:“你是龍,我是云,我們永不分離!”便舉槍自盡。 而田雨隨后便受到了王副軍長的侮辱,在萬念俱灰之下,她選擇了割腕自盡。不僅僅是李云龍和田雨的結局讓人潸然淚下,其他的戰友的結局也并不像理想中的那般美好,甚至也可以說是慘烈。 這樣的結局本身就已經和電視劇《亮劍》所需要的表達的主題背道而馳了,再仔細想想,這本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倘若真的全都拍攝出來,前面還在宣揚勇敢堅毅和保家衛國的精神,后半段便是英雄不幸落幕。這樣就會向觀眾傳遞錯誤的價值觀,以至于產生“小人終會得志,英雄反被辜負”的錯覺。 此外,一部受人廣泛認可的好電視劇,一定是貫徹了深刻的道理,其表達方式可以豐富多彩,但一定不會是意指不清。而且,《亮劍》這部電視劇已經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量還原了原著,將最后的結局定點在李云龍受勛才是影視藝術表達中非常聰明的手法,沒有過多冗長的對后事的描述才顯隆重和輝煌。 以大團圓作為結束的影視劇也并不是中國的專利,就以非常淺顯的迪尼斯動畫片為例,美麗的公主們往往和會和堅強勇敢的勇士們在歷練的途中產生感情,其他卑鄙的王子們總會從中阻攔。故事的最后結局也只會定格在“有情人終成眷”這一幕,至于公主和騎士婚后到底生活得如何,會不會有戰爭,或是否受到其他王子的迫害,這些就無需再做過多贅述。 畢竟影視劇和小說還是不同,《亮劍》這部小說更像是李云龍本人的人生傳記,但影視劇只有在拍人物傳記的時候,才會死磕一個人一生的歷程。通過描寫李云龍從普通人奮戰到軍長的位置,這才是振奮人心的好影視劇,又何必要將后半段拍出來影響眾人的心情呢? 點“閱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