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則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張云雷調侃事件處罰結果”和”德云社道歉”。 事情的經過是前段時間,有一個關于張云雷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的內容是2018年12月31日,張云雷在青島跨年表演《大上壽》節目時,講了一個段子,調侃了汶川地震。 今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哀悼日,這段視頻表演被翻了出來,引起網友很反感。 昨天相關部門對張云雷下達了處罰書。 7月2號青島文化局罰了兩家單位,天津華娛天橙被吊銷演出許可,青島藝人文化被罰款5萬,并要求德云社整改、道歉。 前天下午,德云社發布道歉聲明。 從張云雷調侃汶川事件可以見得:話注意分寸感,真是太重要了。
近幾年,不斷有明星因為說話沒有分寸,而遭到網友們的反感。 前有趙立新言論:日本侵占北京8年,為什么沒有搶走北京的文物,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 此后,遭到網友們群怒。 哪怕一個普通人,說話都必須講究分寸感,更何況公眾人物? 衡量一個人會說話,并非這個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口吐蓮花,而是時時刻刻把握說話的尺度,注意場合、注意身份、注意談話對象。 有一次,老梁在節目中提到說話特別不講究分寸感的人,多么讓人厭惡。 老梁的一個親戚的朋友,在郊區蓋了一棟三層別墅,北方有個習俗,樓蓋起來了之后有個喬遷之喜。朋友就說那多整幾桌,讓親朋好友都來做客。 別人去了都說幾句好聽了,但是老梁的親戚說:三哥啊,你這樓蓋的有多高啊? 主人就說有多高多高。老梁的這個親戚就說: 你這樓這么高,這要是塌下來,得砸死多少人啊? 一句話把人給惡心透了。 在這個大喜的時間段,那么多人在祝賀呢,他非得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說出這樣不吉利的話,這不是明擺著找不痛快嗎? 這就是不注意場合說話沒有分寸感。
前段時間,我參加一個飯局,友人葉子跟我提起了最近一件奇葩的糟心事兒。 葉子拉黑了一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S(男),原因是這個S原本是葉子的朋友介紹,在工作上希望跟葉子可能有一些合作。 S加了葉子的微信剛開始聊了一些關于工作的事情,后來話風轉了,問葉子:有沒有結婚,多大年齡,什么時候生子。 還一幅好為人師的角度教育葉子啥時候應該生一胎,啥時候應該生二胎。 問題是,你一個剛認識不久以工作合作為前提的異性人,非常冒失的問一個姑娘家結沒結婚,應該生幾胎,什么時候該生孩子。 這只是一個家里的長輩們適合問的問題,一個剛認識的陌生人,這么問一大堆別人隱私的問題,合適嗎? 當然不合適,一個不注重兩個人的親疏關系,隨便冒失打聽詢問,指點別人私生活的人,不僅僅是說話沒有分寸感,完全是沒有修養的表現。 說話前,你得注意你的交流對象是誰,你們之間的親疏關系在哪個位置。 有些話只有親密關系的朋友,甚至親人之間才能說的,千萬別交淺言深,表面好像是直爽,其實這是一個沒有分寸感,甚至是沒有禮貌的表現。
在古代,因為說話沒有分寸感,而招來殺身禍的案例不在少數。 朱元璋當年出生貧寒,得了天下之后。有一天有一個發小來找朱元璋,本來朱元璋想給這個發小一個官來做做。 不料一個發小在朝堂上口出狂言,在朝堂之上公然稱呼朱元璋的乳名“朱重八”。 而且還在朝堂上揭朱元璋的短,把小時候偷鄰居家的土豆的丑事兒全部抖了出來,哈哈哈大笑。 本來朱元璋是一忍再忍,后來忍無可忍找了一個借口,把這個發小送向了斷頭臺。 這個發小就死在了自己的一張嘴上,死在說話沒有分寸感上,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朱元璋是什么身份。 私下可以慢慢敘舊,但是朝堂之上,一個非常嚴肅的地方,怎么如此兒戲不顧及帝王的龍威? 這是說話不顧及場合而沒有分寸感的表現。 同樣的一句話,對同樣的人說,但是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就是分寸感。 哪怕是身為父母,可以在家里關起門來批評孩子,但是不可當著眾人的面批評孩子,因為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這就是不同的場合,該注意分寸的感。 同樣,公司要好的同事之間,可以私下交流私人生活情況,但是不可在公司交流,因為場合不合適,這就是分寸感。 老梁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 所謂的情商有三個層面: 第一、了解自己的情緒,并且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二、了解對方的情緒; 第三、通過這種雙向了解,來把控雙方交往過程中的尺度。 以前,我以為的高情商就是八面玲瓏,口吐蓮花。 后來我才發現一個人說話時候,能隨時隨地掂量自己的分量,注意自己的身份,考慮到談話的對象和場合,做到恰到好處的分寸感,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作者簡介:張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頭發雖長見識不短,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職場的認知大坑,歡迎關注@我是涔汐,公號(id:zhangcenxi99)讓你增值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