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翔山水畫寫生班(15名)施云翔山水畫寫生班(一年制) 導師:施云翔 學制時間:2021年5月中旬開學,半脫產學習一年(全年分期安排集中學習) 招生人數:15人 報名日期:即日開始報名 施云翔山水畫寫生班(短期班) 導師:施云翔 學制時間:臨摹寫生創作40天集中班 (室內專業課由導師主講,從傳統筆墨向現代語境轉型,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堂示范。野外寫生課由導師親自領隊外出采風及創作,助教全天全程輔導。) 施云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全國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導師,北京榮寶齋畫院名家工作室導師,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創作基地特聘教授,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徐悲鴻畫院原副院長, 四川峨眉山畫院原副院長, 廣州書畫專修學院教授, 《中國藝術家》雜志副主編,中國畫學研究會青城畫院院長。 1985年四川峨眉山畫院成立,出任畫院副院長,1996年辭職。北上京城求學,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進修學習,畢業論文《論中國畫的意象道學觀》《中國畫的立意與美學思想》兩篇學術文本入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年志》特聘為研究員。 1997年南下廣東,應聘到廣州書畫學院執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2008年 再次北上京城求學,進修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攻讀“當代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高級研修課程班。 2009年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 攻讀美術理論與中西繪畫史論專業。特聘為《中國藝術家》雜志副主編。 2010年 辭職廣州書畫專修學院,應聘到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全國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導師。在導師專項研究班工作室執教至今。 2012年 受聘中國徐悲鴻畫院,先后擔任秘書長、副院長等職。 2013年 在清華美院創作基地組建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 出任會長。 2018年 辭職中國徐悲鴻畫院, 受聘到北京榮寶齋畫院名家工作室, 任名家工作室導師并執教至今。 2020年組建中國畫學研究會大風堂青城畫院, 出任畫院院長。 施云翔 潑彩山水 泛論金碧青綠山水的古典形施云翔山水畫課堂講座 今天的講題是與創作有關的,我們要搞創作,就要先了解中國畫的文脈傳承和藝術特征。 創作, 是一個畫家必行之路,也是一個畫家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體現。中國畫創作首先要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有造型能力和筆墨運用的基本功。其二,有掌握表現技法的手段和手法。其三有借鑒和獨創的構思能力。 我今天要講的大課,是以中國畫金碧青綠山水的古典形態為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中國山水畫在大唐時期形成獨立畫科之后,傳承至今的文脈,主要是中國畫的筆墨形態和形式構建,以及傳統語言的表述能力,這在中國畫中事關重要。我們把“筆墨”被稱為中國畫的精神,因此,唐宋以后的“水墨畫”似乎就是中國畫的代名詞。那么,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畫需不需要色彩呢?歷代中國文人畫反映出來的答案是“可有可無”。不過,我今天講的課題的確強調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在對中國畫傳統文脈梳理過程中,被我們忽視的古典精神。中國畫尤其是中國文人畫的興起,已經把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推到了一個極高的地位,而古典精神包含的過去那些精工敬業的“工匠精神”卻被許多文人漠視和不屑。回望過去, 在華夏文明古老漫長的歷史畫卷中, 輝煌絢麗的敦煌壁畫沒有一幅是名家大師繪制的,全是民間高手的杰作,這些優秀的傳統壁畫包含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氣象,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難道是沒有文化和藝術價值的東西嗎? 施云翔 潑彩山水 當我們走進敦煌石窟 , 面對絢麗輝煌的壁畫群,那氣勢恢宏的藝術真讓人嘆為觀止!強烈單純的色彩,多變有力的線條, 真是 震撼人心, 令人肅然起敬。這些作品, 在繪畫藝術中, 凝注了我們民族的個性與氣質, 它是華夏文化的瑰寶,是偉大民族的象征, 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征。 而今天讓我們值得深思的是: 為什么在我們倡導的中國畫形式中,幾乎只有水墨淡彩才算正宗?在當今的山水畫中卻很少見到往昔的青綠重彩? 施云翔 潑彩山水 追溯中國的山水畫史, 在隋唐時期, 青綠重彩皆為主要的藝術表現形式, 隋代有展子虔的《游春圖》則是用青綠為主色調的青綠山水畫。唐代李思訓開創青綠山水之獨立的畫科為最早的山水畫樣式 。“青綠為質 , 金碧為文”以及“陽面施金,陰面施青'的理念, 續而成為盛唐時期金碧青綠山水畫的品格。中唐時期以吳道之、 王維為首,開創了單純的水墨畫,從此色 墨繪畫的古典藝術形式雙向發展, 宋代宮廷畫院力推青綠山水, 同時淺降山水也風行起來……北宋有王希孟的大青綠《千里江山圖卷》,南宋有趙伯駒的小青綠《江山秋色圖卷》已成為劃時代的經典之作。但元代文人畫的興起至明清兩代水墨畫的大興,文人重墨輕色, 青綠山水隨之漸遭冷落, 文人畫家只是偶作青綠而已, 專攻青綠山水者, 除仇英等鳳毛麟角而外,已寥若星辰。至今, 這一優良的傳統, 已成絕響。遠古經典的藝術精神, 那些富有鮮明民族個性的藝術語言似乎被我們遺忘太久?繪畫史的發展如此偏頗, 固然有其復雜的歷史因素, 但如此現實, 不能不令人深感遺憾。 施云翔 潑彩山水 我們今天的藝術家在對筆墨形態結構的重視下, 大談繪畫的“抽象美”和“形式美”。那么,傳統繪畫的古典形態,比如,青綠山水最早的平面空間構成,是否屬于“抽象美”?而青綠重彩再加以描金的唐朝繪畫是否屬于“形式美”?我以為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我的講座大綱是談“金碧青綠山水的古典形態”,那么我今天舉例說,唐朝才是最初開辟藝術“形式美”的時代,首先,我們從重彩描金的青綠山水畫,傳世的佳作中,就可以發現那個時期興起的“形式之美”。 中國畫的傳統精神與文化內涵要有“士人之氣”, 這是傳統文人士大夫強調的首要標準,那么, 中國畫若保持民族信念中的“廟堂之氣”難道就消解了“文氣”嗎?答案是否定的。我今天的路是以跟隨大風堂師祖張大千先生從藝之路的印跡,即來研習傳統繪畫,即先以明清水墨畫入手,再追溯到元代淺絳山水的筆墨法式,之后,在往上直追唐宋時期的青綠山水,那些具有古典形態的高古圖式,它是被我們忽視和久違了的古典形式美。 施云翔 潑彩山水 從近致遠,對歷史的追溯和對傳統文脈的梳理,我們才會發現過去一些被忽視的東西和它原有的價值。優秀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復興,才是我們今天需要倡導的主題。 我們今天對“唐風”的復興倡導,不是倒退而是前進, 因為復興不是復古, 我們的民族在當前恰好處在21世紀又一個“盛世景象”之中,因此,有人以為金碧輝煌的重彩山水畫已經過時了,相反,我認為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完全符合我們這個時代。 施云翔 潑彩山水 談對景寫生文 / 施云翔 古人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近代藝術大師黃賓虹先生講:“師我不如師古人,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師古人首先是對傳統筆墨的了解與認識,師造化是對客觀物象的觀察與體驗,而心源則是主觀精神的表達與寫照。可見,造化、筆墨、心源,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與重要性,這也是繪畫的關鍵。決定了你畫出什么樣的作品。 施云翔 潑彩山水 外師造化,既拜大自然為師,走出畫室去向大自然學習,而寫生是心靈與大自然的溝通,山水寫生也是溝通生活與創作的一個媒介,寫生可以幫助我們為創作提供更多的尋找表現語言的機會,使我們與自然有更多的交流、傾聽自然的心聲,也可以借用自然這面鏡子來觀照我們自己。固然,我們不該把古人現成的筆墨樣式乃至符號,強拉硬扯地照搬使用,但我們在師造化之前先師古人的臨習當中,我們所學到的古人高層次的審美規律和處理畫面的具體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鑒的。 ![]() 施云翔 潑彩山水 中得心源,這個“心源”就是畫家的人格、品格、性格、學養和經驗的總和,用它去控制、觀照藝術。這是中國畫從精神層面上進入高層次審美的內在感應。另外,你在“中得心源”當中,對筆墨的領悟也事關重要,筆墨與心聯系最緊密。因此,筆墨是通心的、通人的,俗話說十指連心,元人講指掌傳神就是這個道理。筆墨與畫聯系在一起,就是心源自然的流露。筆墨就是繪畫,中國畫就叫筆墨。 ![]() 施云翔 青綠山水 ![]() 施云翔 青綠山水 ![]() 施云翔 青綠山水 ![]() 施云翔 青綠山水 ![]() 施云翔 青綠山水 ![]() 施云翔 水墨山水 ![]() 施云翔 水墨山水 ![]() 施云翔 水墨山水 ![]() 施云翔 水墨山水 ![]() 施云翔 水墨山水 ![]() 施云翔 水墨山水 施云翔授課及寫生現場 ![]() 榮寶齋畫院施云翔高研班開學學員作品點評 ![]() 榮寶齋畫院施云翔高研班課堂 ![]() 榮寶齋畫院施云翔高研班課堂教學示范 ![]() 榮寶齋畫院施云翔高研班青城山寫生采風 ![]() 榮寶齋畫院施云翔高研班寫生采風教學示范 助 教 介 紹![]() 劉一鑫 1973年1月生,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留校任教至今。2014年進修于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任清華大學中國畫施云翔高研班助教,北京榮寶齋畫院施云翔名家工作室執行助教,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理事。 ![]() 助教劉一鑫作品 助 教 介 紹![]() 馬連德 黑龍江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雞西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白山黑水畫院副院長,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理事,清華大學中國畫施云翔高研班助教,北京榮寶齋畫院施云翔名家工作室助教,多次入選全國美展。 ![]() 助教馬連德作品 班 主 任 介 紹![]() 王敏,山東濟南人,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清華大學中國畫施云翔高研班班主任,北京榮寶齋畫院施云翔名家工作室班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女子書畫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畫家協會會員、大風堂畫學研究會理事、施雲翔入室弟子。 ![]() 班主任王敏作品 教學環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