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其實很早之前就想寫了,但我覺得還應該多觀察觀察,想印證一些想法是否符合我的推論。 我身邊有一些“隱藏高手”,觀察了一段時間,差不多可以出這么一篇文章; 這些人特別不容易被發現,他們穿著非常平淡,長相平凡,放在大街上就屬于路人甲的情況。 但是,你一跟他們溝通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厲害之處;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顯然也不能發現這樣的隱藏高手。 什么叫隱藏高手?高手,百度的解釋是在某一技能或者領域方面非常突出,達到專業級別;這顯然屬于高手的范疇。 還有一種就是,在專業技能方面并不突出,但是綜合能力很強; 第一種高手,屬于縱向型高手,在某個領域非常專業,這是外顯的,是公開的大家都知道的外功高手,比如幾十年的木匠。 第二種高手,屬于橫向型,沒有在某個領域達成專業級能力,但卻擁有著體系化的思維模型和非常高的職業素養,這屬于內功高手。 外功高手很容易被發現,因為他只要在某一個領域做事情,就會吸引一批人; 今天談的是內功高手,而且是那種很不容易被發現的內功高手。 要發現這些高手,就必須要了解他們有什么特質。 內功高手有以下幾個特質,你們對號入座。 1、外貌特征很平凡并不是說外貌特征很優秀的人就沒有高手,而是說那些隱藏的高手,如果他們不平凡,就容易被人注意到,那么,也就不是我今天談的所謂的“隱藏的高手”了。 他們對吃穿并不會太講究,唯一講究的就是干凈衛生即可,至于吃什么,穿什么對他們而言,無所謂; 如果有訪客或者朋友登門,要么在家里弄點家常菜,要么到干凈的小飯店將就吃。 他們很少會為了迎接一位與自己旗鼓相當或者沒有高出自己太多的人而大擺宴席; 不喜歡整一些有的沒的過場,可見他們不拘小節。 所以,你可能看到的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在館子里和幾個人一起吃飯,通過這樣的場景,你是無法聯想到他們是高手的。因為在很多人的思想當中,對高手有一定的誤解; 有一部分人認為,高手,就是那種排面整的很大的人。 如果你也這么想,你顯然不能夠發現身邊的隱藏高手。 2、降維溝通這是我給這群人總結的這么一個概念,指的是,你在和他們溝通的時候,他們通常情況下會根據你的知識儲備量來對你的問題進行解析,你和他們溝通會有一種“很有道理”的感覺; 這是因為,他們比你厲害的多,但他們卻能夠用最通俗易懂以及盡可能精簡的語言和你溝通,雖然你看上去都是大白話,但你會有一種感覺就是:“這么簡單?” 你會發現,以前可能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經過對方這么一說,突然就變得不那么復雜了。 他們的思維層次會比對方高,所以,為了讓對方聽得懂他們的語言,他們會降低自己的思維層次來和對方溝通,盡可能站在對方的層次上去不幫助對方。 而且,他們也會照顧你的情緒,可能在你看來這個問題很讓人著急、很嚴重,但是在他們看來,這個問題并不是無解的,既然是有解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所以,他們會表現的比較淡定,同時也會安慰你的情緒。 甚至,如果可能,他們會犧牲自己的情緒; 比如,你把杯子打碎了,你很自責,這時候,他們會為了讓你不陷入到負面情緒中,會安撫你,如果安撫不管用,就會往自己身上攬責任,他們可能會說:“我剛剛就覺得這杯子放在那里很扎眼,怪我沒有把它放到安全的地方,害得下了你一跳,下次我一定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 這就是降維。 3、精神耐力強通常,我們說的耐力指的是外在的體力; 但這些隱藏高手的內在耐力也是非常強的; 他們做的事情基本都不是為了即時滿足,而且,有著很強的內在驅動力去抵抗來自精神上的痛苦。 最好的表現特征就是看書,我特別欽佩那些喜歡堅持看書的人,因為我覺得對于一般人而言,看書一定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能把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長期做下去,他的毅力一定不會差; 你看一個人的內在驅動力強不強,就看他是否一貫的堅持閱讀。 我為什么拿閱讀來舉例? 因為閱讀是一件非常反人性的事情,要想從書里面獲得知識,可不是讀一本兩本就可以的,它的作用就像中藥,來的非常慢,但大多數時候能夠治根; 閱讀這件事情,是需要長期堅持下去才有效的,而且還是那么的反人性,我說它反人性有兩點: 第一點是,它不能馬上獲得收獲,甚至你讀了一本之后你已經記不得這本書講的是什么了。 第二點是,它需要長期的,持續的堅持。 一個人如果能夠長期的做這種反人性的事,大概率他的精神耐力也不弱。 厚積薄發,說的就是這回事。 4、快速的學習能力由于綜合能力強,雖然不能掌握表面上的專業技能,但他們會探索事物背后的本質,他們懂得這項技能背后的底層代碼; 所以,盡管你看起來他們在某些事情上并不是那么專業,但這只是他們用來迷惑我們的假象,如果他們要進入到某一個領域,對于掌握了底層代碼的他們而言,絕非難事。 他們的學習能力還表現在一個地方,就是“懂得避開雷區“。 在相處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也是很驚人的,會隨時注意對方的小細節,如果自己說的話引起了對方的不適感,他們就會警覺:這句話可能沒說好! 他們一定會長記性,并且過后會反思,這種反思不僅僅是反思這句話哪里不好,為什么不好,還會通過這種情況推演出對方可能對什么不感興趣(或者討厭),那么,下次他們就會避開對方的討厭或者不喜歡。 這是很可怕的能力,這種能力導致他們很少樹敵,也讓跟他們相處的人覺得舒服。 大家口中常說的高情商就是這種表現; 加餐內容:高情商是可以訓練的,它的訓練方法就是:快速學習+復盤反思+執行迭代 記住上面這個公式!! 5、特立獨行在之前,這一點可能并不是很正確,因為我看到有的高手是特立獨行,有的高手是打著哈哈左右逢源。也許,我并沒有深入到他們的私底下的生活當中去; 而有的人他卻總是把自己搞得很孤僻的樣子,這種人在正常人的眼里叫做“不正常、不合群”。 對于這種現象,最近我有了答案: 打著哈哈左右逢源的人是已經成為了高手,而那些特立獨行的“不合群”的人是正在成為高手。 這種人一般生活中話不太多。 也不太會把一些小事情掛在嘴邊講,更不會因為屁大的事情斤斤計較;因為他們需要排除繁雜,保持靜心,他們深知時間是最好的復利 有的人說:不太愿意曬朋友圈的人都是厲害的人,這話我并不是很認同,我身邊也有不曬朋友圈的普通人,所以,這一點不可取,但他們有一個特質就是:從來不會咋咋呼呼 6、含金量很高的理性思維什么是含金量高? 就是有很大的價值的事物。 20年以前,大家接收消息的渠道非常單一,無非就是,聽別人講和看電視,這種情況導致信息堵塞特別嚴重,會很容易出現信息圈層。 重要的信息一定只會存在核心的信息圈,被核心的人掌握。 但20年后互聯網打破了信息圈層,重要的信息可以被普通人很快速的掌握;所以,互聯網讓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實現了躍遷。 但同時,信息圈層的破碎也迷失了更多人的眼睛,導致大家好壞不分,輕重不知,從眾心理越來越嚴重,一個人網紅的話,可能勝過了一個權威科學家的話。 互聯網絕對是一把雙刃劍,一面障眼,一面破圈。 所以,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擁有高度理性的思維顯得彌足珍貴。 擁有這種思維的人絕對只是極少數。 沒錯,他們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異類”! 含金量高的理性思維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主要是那些耐以生存的方面; 比如經濟,很多人都有沖動消費的習慣,一看到打折,買,一看到有優惠券可以領,習慣性的就領了; 但是領了如果不買就要過期,過期了就代表“屬于自己的東西要損失了”,這就有了損失厭惡心理,人們為了避免自己陷入損失厭惡的心理狀態,于是乎:買買買!!! 再比如,工作,這類人絕對不會輕易得罪同事,很少會出現“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想法,對于他們而言,方向一旦定下來,剩下的就是堅持,一切影響堅持的事情都要避開。 得罪同事一定不是一件好事,這類人在職場就屬于老好人,倒不是他們真的是性格脾氣非常好,而是他們會去分析:“得罪他,我會損失什么?” 記住上面的思維方式!!! 還有就是,他們有著很強的邏輯能力,這也驗證了上面說的【降維溝通】,邏輯不強的人不太可能把語言組織的那么精簡而且對方還能聽得懂。 他們不會公開揭別人的短處,揭短是蠢貨干的行為,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更愚蠢的是,揭短的人還自認為別人不在乎。 最后上面幾點并不全是高手的特質,他們的優良品質非常的多,處處都體現在平凡的日常中,我發現了,所以我總結下來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能看到這里,說明你很棒!而如果你認為這是一篇雞湯,那我就表示很遺憾。 信則有,不信則無! 做則有,不做則無! 信了,做了,就一定有! 上面的這些內容,我可以肯定地說,大部分的普通人連上面的一樣都不能擁有;當然如果你非要說「外貌特征平凡」算一個,那…可能你說的也對。 以前,我以為我是個高手,但我拿身邊的高手一對比,我發現還是差了很多; 我也反思過差在哪里。 是的,并沒有差在技能方面,而是差思維方面。 我以前的文章也說過,技巧類的能力都是表面能力,對于一個真正的高手來說,他們不是不會,而是,他們不需要會,甚至他們不想會。 真正拉開人和人差距的一定是思維的差距,我也曾說過,思維的差距一旦拉開,最后的結局就是秒殺,如果你和擁有高級思維的人溝通過,并且,你去復盤或者感受他們的思考方式的時候: 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有一種羞愧感。 這點我深有體會。 我也一再倡導大家要多思考,多追問,我承認思考是痛苦的,是很難熬的,但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很容易,那么... 我問你,你還有什么競爭優勢? 完! 所有內容來自:溫清河 |
|
來自: 新用戶31227YBx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