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對于人類來說,太陽到底有多重要呢? 太陽是一顆典型的黃矮星,恒星的壽命一般都和質量掛鉤,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因為質量適中,壽命不算太長太不算太短,100億年就是太陽的壽命極限,目前太陽已經45.7億歲了,也就是說,大約50億年后太陽就會逐漸“死亡”。 太陽不可能永遠發光發熱,從本質上來看,太陽就是一團聚集在一起的“氫”,這團氫的內部就是太陽的內核,內核中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比較穩定的核聚變反應。氫原子不斷的聚變為氦原子,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了大量的能量,這就是太陽發光發熱的根本原因。 50億年后,太陽的內核會逐漸開始無法保持穩定,因為大量的氫聚變為氦會形成一個“氦核”,核心中的氫元素不斷減少,就會導致整個核心失去平衡,太陽就會進入“紅巨星”階段,這個時候的太陽會更加閃亮,但是表面溫度會不斷降低,同時太陽的體型會更大,質量會更低一些。 紅巨星階段是恒星最后的掙扎,當一顆恒星開始進入紅巨星階段時,影響最大的就是膨脹的體型和不斷減少的質量,未來太陽演變成紅巨星時,水星和金星都會被膨脹的太陽給撕碎,地球可能會被太陽的引力撕碎,也有可能因為太陽引力的減少讓軌道發生變化,從而逃過一劫。 恒星變成紅巨星后,因為質量開始不斷降低,產生的引力也會發生變化,這會導致原本恒星內行星的軌道發生變化,甚至是脫離恒星系進入宇宙中流浪。恒星并不會保持紅巨星狀態太久,大約幾百萬年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恒星的“死亡”在下一個階段才真正開始。 太陽演化為紅巨星后,會因為劇烈的溫度變化導致外部的大量物質逃逸,形成一個“行星狀星云”,內核會遺留下來演化成“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種高密度高溫度的恒星,但是它的亮度很低,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降溫,最終變成一顆“黑矮星”。 白矮星演變成一顆黑矮星需要很漫長的時間,甚至要不現在的宇宙年齡還要久,因此現在宇宙中還不存在黑矮星,只有少量的白矮星還在發光發熱。在遙遠的未來,太陽也會成為一顆暗淡的黑矮星,不再發光,不再發熱,只是默默的在宇宙中漂浮,等待著和其他物體發生碰撞,迎來最終的毀滅或是新生。 02 太陽系的最終結局 在遙遠的未來,地球可能會被太陽的引力給撕碎,就算幸運逃過了一劫也會被因為太陽的引力不斷減少離開太陽系,可能是被路過的恒星系引力給俘獲,成為其他恒星系的一員,或者孤獨的進入宇宙中成為一顆流浪行星。 太陽系的最終結局就是只剩下太陽一個,不再發光熱,那個時候的宇宙中應該出現了許多和黑矮星,宇宙開始不再年輕,整體的能量活躍度開始降低,換句話來說,宇宙熵增了。 從現在的理論來看,熵增是宇宙中的必然結局,雖然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氫,但是氫的核聚變總有盡頭,天下沒有不算的宴席,宇宙也是如此。 當然,宇宙還是充滿希望的,因為宇宙中存在最大的奇跡——生命,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極度低熵狀態的,并且生命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我復制”,在不斷復制基因的過程中還可以針對周圍的環境做出修改和調整。在數十億年的進化中,地球上誕生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生物“人類”。 人類文明是地球上第一個文明,可以說是生命全新的存在方式,因為人類的知識和科技改變了這個星球,很有可能在未來還會改變地球的命運,就像是電影《流浪地球》中一樣,人類科技在未來甚至可以把地球改造成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攜帶著我們的寄托遨游宇宙。 太陽會有熄滅的一天,但是人類的未來沒有盡頭,在宇宙中存在無數和太陽類似的恒星,也有數不清的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從目前來看,太陽留給我們的時間還很寬裕,至少還有數十億年的時間讓我們努力。 |
|
來自: 楚科奇0118 > 《宇宙、物理、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