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在農村長大,對于“炊煙裊裊,雞鳴狗吠的日常”,自是見怪不怪。哪家能沒個看門守家的狗狗呢,至于那鳴于桑樹顛的雞,更是農家婦女貼補生活的不二選擇……貓咪呢,就不用了。老家老人說:狗來富,貓來窮。可見貓是個自由身,它沒有認家,認主人的習慣,誰家好就跟誰走唄! 18歲之前,有一兩年的時間都是一個人生活。你能想象,一個半大的孩子,自己種田,干活,做飯,洗衣服,還讀書寫字,一個不拉。我自顧自地過著日子。 在跟著左鄰右舍,有樣學樣的時候,竟然養起了雞。以前的農村,每到這個時候,也就是開春三月,有很多的炕房,孵雞,然后走街串戶地賣。我就跟著隔壁奶奶們一起,人家有錢就買幾十只,我呢,家里糧食少,又沒有專門的雞窩,就少買幾只。在我的精心呵護下,小雞一天天長大,小雞仔變成了老母雞,大公雞。老母雞下蛋,大公雞打鳴,養雞的樂趣日漸增多。有了小雞的陪伴,家有了溫度。 雞也是閑不住的愛熱鬧,這一點倒是和我相反,我愛靜,我們像是靈魂互補的小伙伴。白天,是雞的天下。“咯咯噠,咯咯噠”不用看,一定是哪只老母雞下蛋了,在發聲炫耀它的本事呢。有時候聽見隔壁奶奶的追趕打罵聲,我就知道我家那只威武雄壯的公雞又去隔壁招惹人家的母雞了。它扮演者“大眾情人”的角色。 我家的雞生的自由,住的也是自由。天為被地為床的那種,家里的草垛可以睡,墻角也睡。下蛋也是隨性,沒個固定的窩。這一點不能怪雞,誰叫主人沒給它們一個安穩舒適的家呢。鄉人淳樸善良,自然也就不計較今天多個雞蛋,還是少個雞蛋。依我的性格,更是簡單到每天都有雞蛋吃就好。 都說家禽通人性,一點不假。雞仿佛也懂得,小主人一個人勢單力薄,不容易。萬一有個偷雞賊,它們恐怕難逃毒手。每到晚上,別人家的雞該進窩進籠。我家的沒地方可去,都練就了飛天上樹的本領。門前一棵大樹,成了它們棲息落腳的地方。我一聲呼喚,它們就會飛落而下,吃食,嬉戲,下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那個艱難時期,沒錢了,就抓幾只到集市上買。雞蛋也是生活的營養,少不了它。那一年多,多虧了誰?雞,功不可沒。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親戚問我,你愿意南下打工嗎?在當時,那是最好的選擇了,本來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于是收拾行李,背上行囊準備出發。 我當然沒有和我的雞們告別,我能說什么呢?我只能用掃把簸箕亂打一通,打得它們上竄下跳,叫個不停。我是想趕它們走,去左邊,右邊哪一家都好,我顧不上了,不要它們了。 自此以后,不養任何寵物。 蘇蘇,財務工作者,泗陽人,現定居淮陰。80后,天生愛做夢,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偶爾心潮澎湃,拙筆竟然生花。熱愛生活,永葆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