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點:屬于脾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該患者脾氣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留而浮腫,津液不布,故口干。便溏,舌苔脈象均符合脾氣陽虛的證候。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言脾虛不能主導運化功能而出現腹部脹滿,水濕停留而出現四肢及面部浮腫等癥。
西醫觀點:屬于腎水腫一定是腎臟病嗎? 來腎內科就診的患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顏面或下肢水腫。那么,水腫一定是腎臟出問題了嗎?
水腫一定是腎臟病嗎? ▲你“腫”么了? ●什么是水腫? 水腫指的是體內水分在皮下組織內潴留,臨床上也叫浮腫,水腫是一個癥狀,并不是一種疾病。一般分為二種類型,可凹性水腫和非可凹性水腫,按壓水腫部位,立即出現凹陷者就是可凹性水腫;按壓水腫部位,不立即出現凹陷者就是非可凹性水腫,非可凹性水腫主要見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患者,一般與腎臟病沒有直接關系。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女性患者有水腫癥狀時,建議檢查甲狀腺功能。 ●哪些情況能引起可凹性水腫? 腎臟病引起的水腫一般是可凹性水腫,不同類型的可凹性水腫可由不同疾病引起。 ①單側下肢可凹性水腫:常見于下肢靜脈曲張、下肢靜脈血栓等。 ②雙側下肢對稱的可凹性水腫或全身性水腫:可能是腎臟病,也有可能為右心衰竭、肝硬化或重度營養不良等。 ③單純性水腫:有些中年婦女,尤其是肥胖者,月經期前出現輕度雙下肢可凹性水腫,但體格檢查及尿化驗均正常,這種水腫被稱為單純性水腫,與體內某些內分泌激素代謝紊亂有關。 ●腎臟病引起的水腫有什么特點? ①腎臟病引起的水腫為可凹性的,一般先從眼瞼、顏面等皮下組織疏松的部位開始,然后再出現于下肢,常從踝部開始,嚴重時遍及全身,并且可能出現腹水和胸水。 ②水腫出現后,由于組織間隙被水分撐張,患者常有眼皮腫脹、穿鞋發緊等不適癥狀;而腹水、胸水出現后,患者又會有腹脹、胸悶、憋氣等不適癥狀。高度皮下水腫可導致皮膚緊張發亮,甚至皮褶處液體滲出,水腫消退后,皮膚常留下紫紋,是因為皮膚彈力纖維牽張斷裂造成的,時間久后變成白紋。出現腎臟病水腫時,患者體重會增加,一般體重增加5公斤以上才出現水腫。 ③有的患者因為感覺眼皮或手腳發脹, 自認為出現水腫而去就醫,但檢查并未發現體重增加,實際上這不是水腫。這種情況常發生于神經官能癥患者。 水腫分為心源性、腎源性和肝源性,以腎源性水腫較為多見。 水腫可以由許多原因引起,不同的水腫有不同的特征。由腎臟疾病引起水腫稱為腎源性水腫(renal
edema)。腎源性水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水腫原因,也是腎臟疾病的常見癥狀之一。任何原因引起的腎小球濾過減少或腎小管重吸收增加,使水和鈉的排出減少,引起組織疏松部分不同程度的水腫。病因治療是根本,應積極治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對癥治療包括限鹽、利尿、控制蛋白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