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左徐婧 2021-03-23

    學書臨帖毛筆這個很要緊,每一個時代的毛筆制作工藝不同,其書寫的技巧和書法藝術顯示的風格也不相同。如果能夠摸清某一時代書家所用的工具——毛筆的工藝特點,那么,我們在臨寫其法帖時,一開始就接近了與書家,學其書法、臨期字帖就對了路。如果再能最大限度的還原其書寫動作,那么,在臨帖技術上就占了先機,學書何愁不成呢!

    今天向朋友們推薦了翁志飛先生的文章《書筆論》,希望朋友們慢慢研究,一定會有收獲和領悟。 另外,朋友們還可參考一下本頭號的歷史文章:臨帖,你要還原書寫動作!


    書筆論

    中國書法史不僅包含文字發(fā)展史和風格演變史,而且也包含書寫工具——毛筆的演變和發(fā)展。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古人多有論及。如宋董逌《廣川書跋》有:“余求前人論書,必先擇筆,至于動作,皆得如意,然后論工之善,非是未嘗書也。韋昶善書而妙于筆,故子敬稱為奇絕。然書必托于筆以顯,則筋骨肉理皆筆之所寄也。”因為中國藝術講“技進乎道”,技在書法上主要指筆法,技之所施就是毛筆。

    古人對技巧的錘練,若沒有相應的毛筆制作工藝的提高作為支撐,是不會有所突破的。所以,隨著字體的演變和書風的發(fā)展,勢必要對毛筆進行不斷地改進,以適應上述需要。同時,不同的材質(zhì)及制作工藝所制成的筆給書家?guī)淼男睦眢w驗自然會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書論上也有明顯地反映。以前,談論書法更多的是就文字談字體演變,就書風談書風,兼及當時社會文化背景、學術思潮、文人交游等等,很少從其它方面介入。自沙孟海先生《古代書法執(zhí)筆初探》的發(fā)表,從生活習慣談晉人執(zhí)筆兼及書風,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振聾發(fā)聵。對學術界影響很大。

    本文的寫作,一部分也是受其啟發(fā),主要是將毛筆制作工藝的演變與字體、書風的演變結(jié)合起來談,以期以最基本的東西來從新梳理書法發(fā)展的脈絡。當然,書法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影響和制約它的還有很多因素。就工具來說,還有紙、墨、硯等等。在本文中也會偶有提及。但就其對書法影響的程度來說,毛筆顯得更為突出。所以,本文主要討論毛筆選料、制作工藝的改進與文字演變及書風發(fā)展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一、秦及以前的筆與書風


    中國人用毛筆的歷史,似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巖畫,以及陶器上的紋樣,因為這些巖畫、紋樣,很明顯是用一種毛制工具蘸上礦物顏料描繪上去的。但它與文字無關,所以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這里只能從較成熟而又成系統(tǒng)的文字談起,那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和金文的點畫都是兩頭尖,中間粗,呈梭形,都要經(jīng)過刀刻,只是由于龜甲和獸骨較硬,所以,寫的時候盡量用方直的點畫,刻后拓出的點畫多顯細勁。而金文是刻在陶范和蠟模上的,質(zhì)地較軟,能較忠實地保留筆意,拓出的點畫多圓勁渾厚。其共同特點,就是用筆簡單,規(guī)律性強,以使轉(zhuǎn)為主。所以對筆的要求不會很高,可能接近于湖南、河南出土的戰(zhàn)國毛筆。(圖1)以竹為桿,髹以漆汁,用麻絲把兔箭毛包裹在竹桿的外圍,形成筆頭。元吾丘衍所云:“今之篆書,即古之平常字,歷代更變,遂見其異耳。不知上古初有筆,不過竹上束毛,便于寫畫,故篆字肥瘦均一,轉(zhuǎn)折無棱角也。”[1]正是指此,其要求只有“轉(zhuǎn)折無棱角”。這種筆雖然也有一定彈性,但不能重按作隸書,而只能作大篆,重按易使點畫扁平開叉。這樣一來,對執(zhí)筆的姿勢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就是“寫篆把筆,只須單鉤,卻伸中指在下夾襯,方圓平直,無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師傳,只如常把筆,所以字多欹斜,畫不能直,且字勢不活也。”[2]這里的“如常把筆”就是雙鉤五指執(zhí)筆法,是元時寫楷、行、草之法。以此寫篆書,自然要欹斜而不靈活了。隨著文字的演變發(fā)展,如隸化的趨勢,對筆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1954年湖南長沙左家公山戰(zhàn)國古墓發(fā)掘的一支毛筆,筆桿的一頭劈成數(shù)開,夾上兔毛,并用細絲線纏住,外涂漆加固。到戰(zhàn)國晚期,如1978年,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所出毛筆,將竹管的端部鑿成腔,以藏納筆頭。這種筆彈性好,不易開叉。當然,這時字體的演變也由篆書向古隸過渡。在民間,隸書的使用已很普遍。所以,所謂蒙恬造筆之說,[3]其實就是毛筆制作工藝一次重大改良,它發(fā)生在字體演變最為激烈的時候,可以說這次制筆工藝的變革對書法來說極為重要,是將書法導向藝術極為關鍵的一步。其貢獻:一,在對筆管的選取上;二,在選用鹿毛、兔毛、羊毛做筆頭,特別是“鹿毛為柱、羊毛為被”的被柱法。這種筆筆肚結(jié)實,書寫時提按自如,大大豐富了毛筆的表現(xiàn)力。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二、漢代的筆與書風


    漢代是字體演變最劇烈,各種書體紛呈的時期。特別是隸書和草書的大量運用,對毛筆的制作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表現(xiàn)為:

    (一)純兔毫的制筆工藝在西漢時期更趨成熟完備

    適宜于側(cè)鋒取勢,“篆直、分側(cè),直筆圓、側(cè)筆方,用法有異而執(zhí)筆初無異也。其所以異者,不過遣筆用鋒之差變耳。蓋用筆直下,則鋒嘗在中,欲側(cè)筆則微倒其鋒,而書體自然方矣。古人學書皆用直筆,王次仲等造八分,始側(cè)法也?!盵4]側(cè)鋒的出現(xiàn)對于書法極為關鍵,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筆勢。正是這種中側(cè)鋒的運用所產(chǎn)生的筆勢的連綿變化,將書法直接導向藝術。1993年2月底,在江蘇連云港市東海縣溫泉鎮(zhèn)的尹灣漢墓,出土了數(shù)百枚竹簡,其中有文壇詩賦珍品《神烏傳》,及雙管毛筆,使我們較為直觀地了解到西漢中晚期的書風及制筆工藝。兩者的關系是極為緊密的,因為要寫出象《神烏傳》這樣成熟的章草書風,必須要有性能良好的工具為前提。石雪萬《連云港地區(qū)出土的漢代“文房四寶”》有:“漢時兔毫筆不但選料精,而且做工也非常精致。選大料做小筆這是連云港市出土的漢代毛筆的一大特點?!薄皾h時制筆選長毫做筆頭,但是露鋒卻不多,有時竟有一半儲入桿內(nèi),如網(wǎng)疃漢墓毛筆,其中有一枝毫長四·一厘米,竟有二厘米儲入管內(nèi)。這樣做的好處是使毛筆的儲水量增加很多,蘸墨后可以一氣書寫幾行,甚至一短篇文簡可以一氣呵成。它使簡的書寫通篇連貫,氣韻生動,也給當時的快速記寫帶來極大的方便。若從漢時的書風來看,簡牘草書的長撇,大波磔、快速行筆和時而婉蜒的細絲相間,有時更有一筆到底的長撇豎,都給毛筆的性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它要求毛筆達到鋒利墨潤,轉(zhuǎn)折自如,蘸墨次數(shù)少,能連篇書寫的性能。因此漢代工匠們競選長毫做短鋒筆,以適應當時漢書的特點?!保▓D2)(圖3)章草的出現(xiàn),自然是為了書寫的快捷。書寫的快捷需要性能良好的筆毛,而毛筆性能的改進,使連續(xù)書寫成為可能。這種連續(xù)書寫是書法藝術抒情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因為這種筆圓潤飽滿、彈性好、手上的細微動作都能體現(xiàn)在筆端。

    (二)選毫的范圍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僅有兔毫,還有羊毫、鹿毫、貍毫、狼毫等等。

    (三)制筆之法,有以兔毫為筆柱,羊毫為筆衣。這樣的筆軟硬適中,具有早期“兼毫”筆的特征,不似戰(zhàn)國時那么尖銳了。

    選毫范圍的擴大及兼毫的出現(xiàn),一方面,可能是為了適應書寫的要求,比如漢人重厚葬,以隸書碑或墓室題記,字體都較大,這就需要制作較大,鋒較長的筆。這樣既利于蓄墨,寫起來又輕松自如。(圖4)(圖5)另一方面,純兔毫一旦寫大一點的字,容易露圭角,而兼毫既飽滿又軟硬適中,正可避免這種問題,如漢蔡邕《九勢》云:“轉(zhuǎn)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jié)目孤露。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澀勢,在于緊駃戰(zhàn)行之法?!彼?,兼毫筆的出現(xiàn)使書家的書寫行為更自由、更便捷、更具有抒情特征。

    漢末,對制筆工藝起重大改進的就是張芝。對張芝筆的形制,因缺乏史料記載,難以論述。只知道魏韋誕對其筆極為推崇,與自己所制墨并稱:“蔡邕自矜能書,兼斯喜之法,非流紈綺素不妄下筆;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徑丈之勢?!盵5]因為張芝善章草“一筆書”,這就與漢隸筆法重提按少使轉(zhuǎn)又有了很大不同,而是重使轉(zhuǎn),提按在使轉(zhuǎn)的運動中完成??梢哉f,制筆技術的改進使書家心手之間的感應更為靈敏。這種由毛筆的書寫感應于心手而達到的快感,正是書法成為藝術的重要原因。至此,書家可以通過書法自抒胸臆。所以,“專用為務,鉆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shù)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角思出血,猶不休輟。”[6]也就不足為奇了。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三、三國魏晉南北朝的筆與書風


    魏晉時期是中國文藝由自發(fā)轉(zhuǎn)為自覺的大發(fā)展時期,書法更是如此。一,紙張取代竹木簡,使書寫工具及文書制度發(fā)生重大變革。二,隸書向楷書的簡化,是繼篆向隸簡化之后的第二次重要簡化。字體雖然得到簡化,但由于士大夫的參與,將其審美因素融入其中,反而大大豐富了書法的用筆。三,楷、行、草的漸趨成熟,特別是今草的出現(xiàn),使書法成為一門成熟的藝術形式得以確立。四,士大夫階層的積極參與,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書家,大大豐富了書法的內(nèi)含,使書法成為一門高層次的藝術,成為士大夫?qū)で缶窦耐械闹匾问街弧?/p>

    而以上成就的取得,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書寫工具的改良。其中一重要人物就是善制筆墨的韋誕,其《筆方》曰:“先次以鐵梳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穢毛,蓋使不髯。茹訖,各別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齊毫鋒端,本各作扁,極令均調(diào)平好,用衣羊青毛——縮羊青毛去兔毫頭下二分許。然后合扁,捲令極圓。訖,痛頡之?!薄耙运蛎薪?,用衣中心——名曰'毛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齊,亦使平均。痛頡,內(nèi)管中,寧隨毛長者使深,寧小不大、筆之大要也。”[7]又清桂馥《札樸》云:“筆墨法云:'作筆當以纖梳梳兔豪毛及羊脊毛,羊脊為心,名曰筆柱,或曰墨池?!被究煞从碀h末魏時的制筆工藝,以羊青毫為柱,兔毫為副。由于這種筆有兩層副毫,所以,能“鋒雖盡而心故圓?!盵8]用起來剛?cè)嵯酀?,不會出現(xiàn)圭角。另一位對毛筆的改良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書圣”王羲之,其《筆陣圖》有:“書虛紙用強筆,書強紙用弱筆?!笨芍獣x時毛筆已有強弱之分。又其《筆經(jīng)》提到:“先用人發(fā)杪數(shù)莖,雜青羊毛并兔毳裁令齊平,以麻紙裹柱根,令凈;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見,然后安之?!薄拌钫呔忧埃ィǘ陶撸┱呔雍?,強者為刃,要者為輔,參之以(麻的纖維),束之以管,固之以漆液,澤以海藻,濡墨而試?!边@就是“纏紙法”。其作用:一,是固定筆毫,紙吸墨澎漲,使筆腔充實;二,是增加蓄墨量。唐何延之《蘭亭記》說王羲之書《蘭亭》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笔箜殑倓庞杏喽嵬蟛蛔?,不知晉人是怎么處理制作的?羲之又是如何運用的?(圖6)晉代還出現(xiàn)了一種“有心筆”,由于沒有實物發(fā)現(xiàn),只能從文獻記載推測其形制,是在筆心中加上一個棗核似的小樁子,即為“有心”。其主要功能是固定筆毫,這樣就可以做較大的毛筆。用于尺牘這種字體稍大,隨意揮灑的書寫形式。這種筆的優(yōu)點是筆鋒彈性好、形制大,便于取勢,可以寫連綿的草書;不足之處是蓄墨量不大,容易出現(xiàn)飛白。由于這種筆中還時常加入數(shù)莖鼠須,容易出現(xiàn)賊毫。(圖7)這種制筆工藝一直延續(xù)到唐末,可以說經(jīng)歷了中國書法最為重要的時期。從王羲之《用筆賦》所描繪的境界,使我們充分感受到他由用筆的精妙而達到精神上的自由與放縱。后人都以晉人書論比況奇巧非之,其實,后人已很難體會晉人由于書寫工具的改進而實現(xiàn)技法上的突破,及與文藝思潮的勃興,兩者的有機結(jié)合給書家心靈帶來的解放。這里無所謂法,也無所謂傳統(tǒng),只有用筆及其與心靈的共震。這種作品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用筆強勁率真,變化多端而出以自然,這似乎是不期然而然的。所以,明楊慎《升庵集》有:“晉人書雖非名法之家,亦自奕奕有一種風流蘊藉之氣,緣當時人物以清簡相尚,虛曠為懷,修容發(fā)語,以韻相勝,落花散藻,自然可觀。可以精神解領,不可以語言求覓也。”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四、隋唐的筆與書風


    隋唐時代,社會經(jīng)濟文化空前繁榮。書法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提倡,更是得到全面發(fā)展。制筆工藝也進入鼎盛時期。由于缺乏史料記載,我們只能通過書風推測其制筆工藝。關于唐代書法的劃分,宋魏泰《東軒筆錄》云:“唐初,字書得晉、宋之風,故以勁健相尚,至褚、薛則尤極瘦硬矣。開元、天寶以后,變?yōu)榉屎瘢撂K靈芝輩,幾于重濁。故老杜云'書貴瘦硬方有神’,雖其言為篆字而發(fā),亦似有激于當時也。貞元、元和已后,柳沈之徒,復尚清勁。唐末五代,字學大壞,無可觀者?!彼?,唐代書法基本可分為初唐、中唐和晚唐三個時期。

    初唐,制筆工藝基本延續(xù)東晉制筆之法,仍然是有心有副,有被有柱。并在此基礎上更為講究,特別是在選料上,宣州由于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兔毫而成為全國制筆中心。在書法上,初唐是對唐以前書法進行整理和重新認識的時期。由于王羲之善楷書和行草,所以整理的重點也就在這兩個方面??瑫拇砭褪浅跆扑募遥輹拇砭褪菍O過庭。從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來看,(圖8)似乎柱與被在捆扎時中間有填充物,所以,在運筆過程中往往將輔毫帶出,使點畫看上去似有疊影。褚遂良對紙筆要求極高,又是寫如此重要的作品,自然不會用退筆。但在歐、虞作品中,卻沒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歐書用筆古拙,唐張鷟《朝野僉載》:“歐陽通,詢之子,善書,瘦怯于父,常自矜能書,必以象牙、犀角為筆管,貍毛為心,覆以秋兔毫?!币部赡苡玫木褪沁@種以貍毛為心,兔毫為副的筆。而虞書用筆溫潤,似為兔毫為心,羊毫為副的筆所書。草書以孫過庭《書譜》為代表,將王羲之《十七帖》的書風演繹得淋漓盡致。從墨跡來看,此帖側(cè)鋒取勢運用得很普遍,應為單鉤側(cè)鋒所書,筆筆圓轉(zhuǎn)自如,但是一遇到豎筆長鋒,往往有中怯之感。(圖9)用筆過重就會出現(xiàn)點畫中空的現(xiàn)象,(圖10)可能所用筆有心,心可能不是很大,但對重按的點畫會有影響,側(cè)鋒運腕取勢就不會出此問題,因為心是固定筆毫的,所以側(cè)鋒最能體現(xiàn)這種筆的力度。由于這種筆蓄墨不多,容易出現(xiàn)枯筆,而這種枯筆與后來散卓筆形成的枯筆是不一樣的。宋米芾《書史》云:“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而直,此乃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法,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笨隙藢O過庭學王的成就。所謂“作字落腳差近而直”,可能是以《十七》帖作比較的,指字勢結(jié)構(gòu)。因《書譜》字取縱勢為多,結(jié)體偏長,而《十七帖》字取橫勢為多。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到初唐筆的形制變化不是很大,書家還是能充分體會到晉人用筆的。

    到中唐,情況又發(fā)生較大變化,因書寫的字體不斷增大,出現(xiàn)了大楷和狂草,對制筆工藝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從留存的作品以及存世的遺物來看,(圖11)由于毛筆形制的增大,如何更牢固地固定筆毫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將筆毫深入筆腔;二,是可能仍用心從中固定,所以頭粗而短,這樣才能保持筆的彈性。提與按的運用在懷素《自敘帖》(圖12)中有充分的表現(xiàn),這種筆不適于側(cè)鋒取勢,所書以中鋒為主,如印印泥、錐畫沙,說的就是這種用筆。所以,書法至中唐漸漸與二王體系拉開距離,形成了自我的風貌。其中以張旭、顏真卿、懷素為代表。米芾已看到這種變化,但他歸結(jié)于唐玄宗李隆基,他說:“開元已來,緣明皇字體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時君所好,經(jīng)生字亦自此肥。開元已前古氣,無復有矣?!盵9](圖13)又說:“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談,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尤可憎惡也?!盵10]張旭的代表作有《肚痛帖》、《古詩四帖》、《千字文》等,筆者以為其中《肚痛帖》更接近于張旭真跡。(圖14)所謂“狂草”在這件作品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字勢雄強,點畫連綿。其實,米芾也提倡創(chuàng)新,所以,以上兩點不應是米芾所誹薄的,主要是因為張旭相比于晉人,用筆缺少變化,一,是正側(cè);二,是出鋒角度的變化,而這正是晉人特別強調(diào)的。所以,張旭書風的繼承者懷素,自然也免不了米芾的一番批駁,只是語氣要緩和些。中唐,由于制筆工藝的變化,行草書側(cè)鋒取勢的角度都不大,重使轉(zhuǎn)提按,書風為之一變,剛健渾厚而乏峻逸。

    到晚唐,筆鋒漸長,在選毫上有所改進,但還是一種有心有副的筆,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云:“向見柳公權一帖謝人惠筆云:'近蒙寄筆,深荷遠情。雖筆管甚佳,而出鋒太短,傷于勁硬。所要優(yōu)柔,出鋒須長,擇毫須細,管不在大,副切須齊,副齊則波磔有馮,管小則運動省力,毛細則點畫無失,鋒長則洪潤自由,頃年曾得舒州青練筆,指揮教示,頗有性靈。后有管小鋒長者,望惠一二管,即為妙矣?!毕啾扔谕豸酥畷r代的筆又有了很大不同。宋邵博《聞見后錄》載:“宣州陳氏家傳右軍《求筆帖》,后世蓋以作筆名家。柳公權求筆,但遺以二支,曰:'公權能書當繼來索,不必卻之?!麉s之,遂多易常筆。曰:'前者右軍筆,公權固不能用也?!笨磥韰s實用著不習慣。書至晚唐陷入底谷,用筆上下如引繩,無欹側(cè)之勢。米芾譏“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始有俗書?!盵11]看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唐代,制筆工藝在前人基礎上更趨精致,選料更精,書法的風氣又盛,所以成就很高。講法度以致面面俱到,雖然豐滿壯美,但缺少一種曠逸自然之氣。制筆工藝的變化,也使書家的心理體驗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智巧兼優(yōu),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薄熬壦纪▽?,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12]而一變?yōu)椤跋才礁F,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盵13]似一出世,一入世,都達到技巧與心境相融相發(fā)的最高境界。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五、宋代的筆與書風


    宋代,無論是社會風氣、生活習俗,還是學術思潮,相比于唐代,都發(fā)生了重大變草。對書法影響較大的有:一,禪宗的興盛,士大夫多參禪,重頓悟而輕漸修,以禪喻書。所謂尚意,說是取晉人之意,其實更多的是禪意,所以董其昌要說:“宋人自以意為書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保ā度菖_集》)二,科舉上對書法沒有特別的要求,“唐以前身言書判設科,故一時之士無不習書,猶有晉、宋余風。今間有唐人遺跡,雖非知之人,亦往往有可觀。本朝此科廢,書遂無用于世,非性自好之者不習,故工者益少,亦勢使之然也。”[14]三,科技的進步,如印刷術的發(fā)明等。四,書寫姿勢由高案桌椅代替了席地據(jù)幾。執(zhí)筆亦由單鉤轉(zhuǎn)而為雙鉤?!拔展苤ㄓ袉毋^雙鉤之殊,用大指挺管,食指鉤,中指送,謂之單鉤;(圖15)食中二指齊鉤,名指獨送,謂之雙鉤。勝國吾子行善單憎雙,試之果驗。單則左右上下任意縱橫,雙則多所拘礙,且名指力弱于中指,送亦耎怯矣。小時習雙,今欲改之,增我一障,詳說以示初習書者。凡單鉤情勝,雙鉤力勝;雙鉤骨勝,單鉤筋勝;單鉤宜真,雙鉤宜草;雙鉤宜大,單鉤宜小?!盵15]趙宦光這段話的不是之處在于單鉤更適于寫小的行草。單鉤據(jù)幾轉(zhuǎn)而為雙鉤高案,看上去只是書寫姿勢的變化,其實,隱含的卻是書法體系的重大變革,即單鉤側(cè)鋒取勢系統(tǒng)轉(zhuǎn)而為雙鉤中鋒力運系統(tǒng)。這兩種系統(tǒng)給書家?guī)淼男睦眢w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體現(xiàn)在書家及書論中,就是宋以后的書家對晉唐用筆的不能理解。五,書寫樣式漸趨多樣,比如大字行草條幅,這在宋以前幾乎是沒有的。

    筆者以為制筆工藝的變化與書法體系的轉(zhuǎn)變是互為因果的。對宋代制筆工藝起關鍵作用的是安徽宣城的諸葛高,他在唐末柳公權長鋒筆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重要改革,以“三副筆”和“無心散卓”筆為代表,“三副筆”有心有副,用毫在兩種以上參差捆扎而成。主要是改良筆毫的處理工藝。宋以前的筆多用兔毫,本身彈性已很好,但是由于“制毫太熟”,反而使筆毫生硬、易磨損而不耐用。于是他用生毫做成筆后,放到甑中蒸,熟一半飯的工夫拿出來,然后懸在水饔上數(shù)月才用。這種筆彈性適中,經(jīng)久耐用,受到士人贊諭。如歐陽修《圣俞惠宣州筆戲書》詩云:“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筆。宣人諸葛高,世業(yè)守不失。緊心縛長毫,三副頗精密,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京師諸筆工,牌榜自稱述,累累相國東,比若衣縫虱;或柔多虛尖,或硬不可屈,但能裝管榻,有表曾無實。價高仍費錢,用不過數(shù)日。豈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p>

    “無心散卓筆”,黃庭堅《山谷筆說》云:“宣城諸葛高系散卓筆,大概筆長寸半,藏一寸于管中?!彼尾獭惰F圍山叢談》云:“宣州諸葛氏,素工管城子,自右軍以來世其業(yè),其筆制散卓也。吾頃見尚方所藏右軍《筆陳圖》,自畫捉筆手于圖,亦散卓也。又幼歲當元符、崇寧時,與米元章輩士大夫之好事者爭寶愛,每遺吾諸葛氏筆,又皆散卓也。及大觀間偶得諸葛筆,則已有黃魯直樣作束心者。魯公不獨喜毛穎,亦多用長須主薄,故諸葛氏遂有魯公羊毫樣,俄為叔父文正公又出觀文樣?!碧K軾也稱:“惟諸葛高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如人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已?!?/p>

    諸葛氏之筆相對于宋以前的筆,在筆鋒的彈性上自然要弱一些,更趨向于軟硬適中。反映在書寫過程中,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宋倪思《經(jīng)鉏堂雜志》云:“本朝字書推東坡、魯直、元章,然東坡多臥筆,魯直多縱筆,元章多曳筆?!被究梢苑从尺@三家的運筆狀態(tài)。蘇東坡所用筆,鋒短而飽滿。執(zhí)筆單鉤枕腕,講求“知書不在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意未始不在筆?!薄皶赜猩瘛?、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盵16]諸葛氏之筆偏軟,自然空易見血肉,卻傷于弱,不易見骨力神氣。雖然,自稱“余書如綿里鐵。”但還是經(jīng)常受到后人非難。黃庭堅雙鉤懸腕,認為“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直須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备甙笗鴮懪c筆的偏于軟熟,勢必會使執(zhí)筆、用筆姿勢發(fā)生變化,雙鉤以無名指抵筆,正可避免力弱之弊?!霸耆率?,試宣城諸葛方散筆,覺筆意與黔州時書李太白《白頭吟》筆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后百年如有別書者,乃解余語耳。”[17]從黃庭堅的作品看,他用的似乎是一種長鋒羊毫筆,(選毫、彈性與現(xiàn)在所謂羊毫筆不同)在書寫過程中以提筆書寫為主。他由蕩槳而悟筆法,那種舒展而蕩漾的點畫,也只有借助這種筆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圖16)并說:“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需年高手硬,心意閑澹,乃入微耳?!盵18]手硬筆軟,寓禪于書,心意閑澹,正是他晚年書風的真實體現(xiàn)。米芾是學古的高手,他學晉人,一開始就抓住了要點,就是取勢。他說:“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鐘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盵19]可謂見解深邃。

    散卓筆雖然彈性適中,經(jīng)久耐用,但運用不好容易出現(xiàn)軟弱無力的毛病。米芾已看到此弊,他說:“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秀潤生,布置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變態(tài)貴形不貴苦,苦生怒,怒生怪;貴形不貴作,作入畫,畫入俗;皆字病也?!盵20]所以他對人和自己有這樣的評價:“海岳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shù)人,海岳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上復問:'卿書如何?’對曰:'臣書刷字?!盵21]“刷”(圖17)字生動地概括了他用筆的特征,這也是晉人側(cè)鋒取勢用筆的一種發(fā)展。雖然兩者都有刷掠的味道,但由于書寫工具的極大差異,表現(xiàn)自然不同。晉人書風清秀剛健,以筋骨勝,宋人骨肉停勻,以豐姿勝。

    所以,宋代由于制筆工藝的重大變革,使書家用筆的方法、體會及書論都迥異于前,顯現(xiàn)出完全不同于前的風貌??梢哉f,這個時期是書家擺脫功利的束縛,而完全成為文人抒情寄趣手段的時期。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六、元代的筆與書風


    南宋,書法全面走向下坡,楷法的弱化是其主要原因。而這個原因中,毛筆制作上筆鋒彈性的偏軟是不應忽視的。(圖18)

    趙孟羈吹秸庵智榭觶雌鴝裰S捎諮Ч毆ι睿又熳首吭劍刪挽橙?。有曰磸角v諂淞種隆G宄羅褥凼樵疲“趙子昂,乃古今一大關鍵也。子昂能集晉、唐以來眾家之長,而筆下有北朝碑版遺意,人所不識?!痹?,蒙古族入主中原,采取的是一種文化滅絕政策。趙孟鉅運問易誶資嗽淙揮腥杳冢裥巳褰蹋厥詠逃煅謾K“一大關鍵”又不止于書法了。正是由于異族的野蠻統(tǒng)治,元代大批士人南下,制筆中心也隨之南移,湖州成為制筆中心。選料以山羊筆、野兔毛和黃鼠狼尾毛,經(jīng)過浸、拔、并、配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這種毛筆筆鋒堅韌,渾圓飽滿,修削整齊,具尖、齊、圓、健“四德”。其中以馮應科、張進中、周伯溫、陸文寶最為有名。這個時期筆工與書家的交往更為密切,所謂筆的改革,文人多參與其中。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話》載:“都城耆老,善制筆。管用竹桿,毫用鼬鼠,精銳宜書。吳興趙子昂、淇上王仲謀、上黨宋齊彥皆與之善。尚方有所需,非進中筆不用,進中每月執(zhí)筆入宮,必蒙賜酒食?!摈蠹袋S鼠狼,這種筆又稱“狼毫”,這種毫的彈性介于羊毫和兔毫之間。趙孟睢睹钅な櫸ā吩疲“澄心靜慮,端已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實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后,分間布白,勿令偏側(cè)。墨談則傷神彩,絕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勿使傷于軟弱,不得怒降為奇。調(diào)勻點畫,上下均平。遞相顧搰筋骨,精神隨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勿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省此微言。孰為不可也!”[22]又云:“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jié)字亦須用工,蓋結(jié)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jié)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23]狼毫彈性適中,對前一則來說,正好可以避免軟弱和怒降為奇的弊病;對后一則來說,狼毫筆正適于取勢。(圖19)趙孟釗銜湃擻帽是Ч挪灰椎墓丶諶∈疲酥母叨仍謨謨帽嗜∈菩矍浚鲆宰勻?。震}且蛭酥爍襠嫌幸還煽∫葜S媵酥啾齲悅項似乎看到了自己天姿的不足,所以,他只有在學力上下功夫,日書萬字而不知疲倦。追求的是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的韻度。而精細的狼毫正好適合于他的要求。他對選毫極為苛刻,清錢泳《履園叢話》云:“相傳趙松雪能自制筆,取千百技筆試之,其中必有健者數(shù)十枝,則取數(shù)十枝拆開,選最健之毫并為一枝,如此則得心應手,一枝筆可用五六年,此其所以妙也。”同時,對紙的要求也極高,親自監(jiān)制?!八裳┳灾乒{:松雪摹靖節(jié)像,其紙亦松雪齋自制箋,粉中隱起八分書'子昂’二字?!盵24]又說:“書貴得紙筆調(diào)和,若紙筆不佳,雖能書亦不能善也。譬之快馬行泥淖中,其能善乎!”[25]趙孟罟αι睿獎示慵眩鲆粵髏潰帽實牧Χ確且話閎慫苤G宸氚唷抖垡魘橐吩?!摆w子昂用筆絕勁,然避難從易,變古為今。用筆既不古,時用章草法便拙。當其好處,古今不易得也?!薄八裳┱亲訉O之守家法者爾,詆之以奴,不已過乎!但其立論,欲使字形流美,又功夫過于天姿,于古人蕭散廉斷處,微為不足耳?!闭f得很恰當。趙孟鈧苣亞饕祝叢誆嚳嬡∈粕?;染|飼烤ⅲ運砟耆》ɡ畋焙#蚓馱謖飫鎩F涫擔櫸緄腦踩罅髏潰睪跣鄖欏6咧柿康墓ぞ擼約八奶熳恃Яλ锏降木辰紓且話閎慫巖蘊寤岬摹K惺?!肮艁砻淌揽蓴?shù),余者未精心不降;欲使清風傳萬古,須如明月印千江?!盵26]或可于此體會一二。

    元代是純狼毫筆一統(tǒng)天下的時期,做工精細,不單單用于書法,而且廣泛用于繪畫,這種筆形制比兔毫筆大,性能優(yōu)良。趙孟鈑惺?!笆顼w白木如籀,畫竹還與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27]狼毫筆都能很好地適應元人這種書畫上的要求。從而促成了文人書畫新風的形成。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七、明代的筆與書風


    明代制筆基本延續(xù)元人的制筆工藝。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云:“國初,此法流吳興,自馮應科、陸穎輩首被趙文敏賞識,而宣州之筆殆無聞焉?!劣谟靡庵睿R鋒不難,而腰強為難,鋒齊者類不能強,腰強者有不能齊,雖趙文敏用馮、陸筆,亦僅得其齊,而罕得其強?!壁w孟鈧災匱『粒淠康木褪鞘貢恃烤?。震}且恢稚⒆坷嗆簾剩用鞒酰慰恕⑺五サ淖髕分校頤強梢愿惺艿秸庵直實男閱埽沃菩〉院茫嘸狻⑵?、圆、健“四德”?/p>

    到明代中期,大幅行草的出現(xiàn),對制筆工藝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要做得大,蓄墨要多。這樣自然要增長筆毫,納入筆腔的毫就短了,所以既要鋒長又要腰強,成了一對難以解決的矛盾。明人尚態(tài),由于筆腰不夠強,只有增大用筆的幅度來增強體勢骨力。這樣氣骨是有了,卻傷于落筆太易運筆微硬。如文徵明、祝允明草書。(圖20)(圖21)

    明代中后期,由于大寫意繪畫的勃興,書畫家如徐渭、陳淳以畫筆作書,多用長鋒羊毫。長篇巨幅,氣勢撼人。

    明代晚期,重選毫,對毛筆性能要求極高的要數(shù)董其昌了,清倪后瞻《倪氏雜著筆法》云:“董用羊毫筆,其頭甚長,約一寸七八分,又略豐美,所謂毫毛茂茂,但筆尖瘦耳。此寫大小書筆也。寫小楷、小行或雜紫毫,或竟用紫毫,若論匾額,亦用羊毫之大者,絕不用棕及豬毫?!倍洳嗳⊥煤僚c羊毫相間的兼毫,在選毫上與古人相近,只是喜用長鋒,所以點畫瘦勁。董其昌門生王雙白曾為倪后瞻親書三十二字,“其中有'側(cè)筆取勢,晉人不傳之秘’十字,余初見以為不然。'勢’之一法,董先生以余年少雖未授余,然余每從書家見其說,以為未有從中鋒而得者也。今曰'側(cè)筆’,胡為乎?第余從事于此歷有年所,諸法盡透,惟此一法未盡了然,且思且疑,得毋中鋒之過乎?”可見當時已很少有人能理解側(cè)鋒取勢了,所以,王世貞說:“正鋒、偏鋒之說,古本無之,近專攻京兆,故借此為談耳。蘇、黃全是偏鋒,旭、素時有一二筆,即右軍行草中亦不能廢。蓋正以立骨,偏以取態(tài),自不容已也。文侍詔小楷時出偏鋒,不特京兆,何損法書?解大紳、豐人翁、馬應圖縱盡出正鋒,寧救惡札乎?”[28]由此可見董其昌識見之高。他自己說:“余學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不能實證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處耳。過此關,即右軍父子亦無可奈何也。'轉(zhuǎn)左側(cè)右’乃右軍字勢,所謂跡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奔粗競?cè)鋒取勢。[29]而董其昌書風正體現(xiàn)了一種長鋒兼毫,側(cè)鋒取勢的風貌。(圖22)而時人書法只重中鋒,談中鋒就不免要談藏鋒,而藏鋒需豎管取逆勢,與斜管側(cè)鋒取勢自然不同。如趙宦光《寒山帚談》云:“正鋒全在握管,握管直,則求其鋒側(cè),不可得也;握管邪,則求其鋒正,不可得也。鋒不正,不成畫,畫不成,學有獨成者乎?鄙俗審矣。”古法自此亡絕。

    與董其昌不同而揚名后世的王鐸、傅山、倪元璐、黃道周等,同樣注意到晉人對勢的重視,由于他們的作品都較大,需站立書寫,以雙鉤直腕執(zhí)筆,所以,他們以中鋒取勢為主。由于這種取勢幅度大,往往受到時人詬病,“覺斯字一味用力,彼必誤認鐵畫銀鉤諸法,所以魔氣甚大?!盵30](圖23)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晚明四家繼承并拓展了晉人書風的新境界,可惜此風如曇花一現(xiàn),隨著清人入主中原而灰飛煙滅了。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八、清代的筆與書風


    清代,滿族入主中原,為了鞏固其自身的統(tǒng)治,清政府自然會在文化上有諸多限制。如清初的文字獄、限以《四書》、《五經(jīng)》取士,試卷要以烏黑方亮的館閣體書寫等等,使讀書人顫顫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由于限制過嚴,反而致使一部分文人放棄了科舉之路,轉(zhuǎn)而以書畫自娛,并以此作為謀生的手段。同時地下文物的大量發(fā)現(xiàn),又使一部分文人轉(zhuǎn)入故紙堆,以考釋金石文字為業(yè)。在書法上,由于帖學漸趨衰落,需要一種全新的書風起而振之,這就是碑學的中興,以學習鐘鼎銘文、秦漢篆隸書、北魏楷書為主,最后匯歸于一種碑帖結(jié)合的書風。

    清代早期,由于康熙喜好董其昌書法,朝野爭效,一片董聲。董其昌自己說:“吾書無他奇,但姿法高秀,為古今獨步耳。心忘手,手忘筆,筆忘法,純是天真蕭灑?!盵31]又自比趙孟釧擔骸罷允橐蚴斕盟滋崾橐蟶瞇閔U允槲薷プ饕猓崾橥室?。当吾作意T书亦输覒彦P謐饕庹呱俁!薄拔嵊謔椋瓶芍苯誘暈拿簦諫偕6影褐歟植蝗縹嵊行閎籩!盵32]又說:“覺向來肆意,殊非用敬之道,然余不好書名,故書中稍有淡意,此亦自知之。”[33]董書秀潤、生、率意、淡意是其優(yōu)點,也是其缺點。學得不好就顯軟弱,以致輕薄,這也是清初書風糜弱的一個重要原因。

    清代中期,羊毫筆盛行,遂于古人擇筆、用筆產(chǎn)生錯誤理解。如梁同書說:“柳誠懸《玄秘塔碑》是極軟筆所寫,米公斥為惡札,過也。筆愈軟愈要掇得直,提得起?!?心正筆正’,莫作道學語看,正是不得不刻刻把持,以軟筆故。設使米老用柳筆,亦必如是?!庇终f:“筆要軟,軟則遒;筆頭要長,長則靈;墨要飽,飽則腴;落筆要快,快則意出?!盵34]羊毫已夠軟,再用長鋒,難怪要寫得快了。由于梁同書名氣大,號稱清初海內(nèi)三大書家之一,所以影響很大。另外兩位劉墉和王文治,劉用健筆濃墨,因用筆不得法而顯得臃腫。只有王文治用淡墨,稍有側(cè)鋒取勢之意,而得清新自然之氣。然而羊毫之盛還不止于此,“古人作字,皆用紫毫,無用羊毫者。國朝如王夢樓、劉石庵,皆用健毫。至包慎伯、何子貞、吳讓之諸君,始以羊毫臨池。慎翁更力詆裹鋒,專主輔毫,謂之萬毫齊放。其實由于筆力太弱,而屋漏、折釵之法,遂蕩無復存矣。”[35]近代王潛剛《清人書評》也說包世臣“只知用羊毫一種筆,故于古人用各種筆所作之書,未能一一體會。”(圖24)而何紹基用羊毫一味用力,執(zhí)筆又誤,更不用說步武古人了。

    乾隆時,揚州八怪以生宣作畫,同時用于作書,影響很大,就更無法理解古法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吳湖帆要說:“羊毫盛行而書學亡,畫則隨之。生宣紙盛行而畫學亡,書亦隨之。試觀清乾隆以前書家如宋之蘇、黃、米、蔡,元之趙、鮮,明之文、祝、王、董皆用極硬筆;畫則唐宋尚絹,元之六家、明四家及明末董、項、二王,皆用熟紙,絕無一用羊毫生宣者。筆用羊毫倡于梁山舟,畫用生宣盛于石濤、八大,自后學者風靡從之,墜入魔道,不可問矣。然石濤、八大有時亦用極佳側(cè)理,非盡取生澀之紙也。”[36]吳湖帆善書畫、富收藏、精鑒賞,這是他切身的感受。帖學至此走到盡頭。

    當然,清代書法并未就此完結(jié),而在另一方面卻有較為突出的成就。就是在秦漢篆隸及北魏碑刻的學習上。羊毫、生宣、逆入平出,在此卻運用自如。前有鄧石如、吳讓之;后有趙之謙、吳昌碩。包世臣《藝舟雙楫》云:“懷寧篆隸分已臻絕詣,真書雖不入晉,其平實中變化要自不可及?!编囀鐚W古功深,以隸筆作篆,綿密渾樸,對后世影響很大。(圖25)所以康有為說:“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為不可作之書,自非好古之士鮮或能之;完白山人既出之后,三尺豎童,僅解操筆,皆能為篆?!盵37]吳讓之繼之,出以婉麗。后趙之謙以大羊毫書篆及北魏刻石,以側(cè)媚取勢,渾厚壯闊,只是作意太多。而吳昌碩用短鋒羊毫、墨糊寫《石鼓文》,用鄧法而不主故常,時出新意。(圖26)比之趙之謙,似要高出一籌,他們那種凝重渾樸的風貌,后人稱為“金石氣?!?/p>

    繼他們之后的,就是一種碑帖結(jié)合的書風,因為行草必竟是書法的大宗。這時書家在用毫上更無多大講究,全憑自己的喜好。有以硬毫方筆入草的沈曾植、以羊毫取法魏碑入草的于右任、以硬毫參黃道周筆意入草的沙孟海和以長鋒羊毫參懷素、王鐸筆意入草的林散之,他們都能以筆盡已之性,為后人開出了一條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血路。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摸清毛筆制作工藝,你就飚上了學書臨帖的加速度

    九、結(jié)論


    書法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藝術。所以談技法,就必然會涉及到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工具材料;二是筆法及由此帶來的親身體驗。工具材料不同,自然筆法有別,體會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對于古代書論之所以不能簡單從字面理解,就是因為感覺的東西很難用語言描述。所以,比況奇巧是很自然的事。要理解古人技巧所達到的境界,對理解者來說,至少要達到與之相近的技術水平,不然就容易產(chǎn)生誤讀。而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了解古人所用工具的形制、材料、性能等等,然后在此基礎上找與之相近的工具材料進行練習,才能接近古人,找到與之對話的語言。有了這種語言,我們才能了解到他們靈魂的最深處,感其所感,思其所思,從而超越自我。不然,只能是瞎子摸象、融靴搔癢,而留于空談。對書法而言,這是最可悲的。

    朋友們,

    知道毛筆制作工藝和毛筆的特性,

    臨帖學書法就有了加速度,

    我看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嫩批日出水无码视频免费| 亚洲 制服 丝袜 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男人猛进出女人下面视频| 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无码|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67194熟妇在线直接进入| 久久亚洲精品11p|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116美女极品a级毛片 |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蜜臀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麻豆|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在线精品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欧美大屁股流白浆XXXX|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国产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成年在线观看免费人视频| 一区二区亚洲人妻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