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師范生活系列·校 園 文 / 路喆 (“白河觀潮”公眾號特邀作者) 按原來的設想,沒打算寫這一章。行文至此,想到現在的校園,和我們在校時相比,已經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因此,決定對舊的校園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以資紀念。 話說1988年的金秋十月,我們在國慶39周年的歌聲中,走進了這所有著深遠影響的學校。 但當時的校園,已然變得樸實了!校園整體是座北朝南的,大門口兩邊的門垛子系青磚砌成,外邊用一層水泥包裹,并刷有白灰之類的簡單涂料,上面隱隱約約還有不知何時刷的標語之類的印跡,但已是斑斑駁駁,頗顯陳舊。 東邊門垛子上掛一白底黑字的木頭牌子,上書“河南省唐河師范學校”,其中“范”字用的是繁體字,標準的楷書體例,字寫的端莊秀麗,當時不知是誰的手筆,后聽說是一位早期的學長叫陳中賢(陳默)的書法家在校時手書,只是聽說,真偽無從考證,該師兄現名陳默,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在國內已小有名氣。 校牌上已有些裂紋,看來也有些年頭了。據說,這個大門是1955年建校時所修,1989年學校更名,只換了牌子,1991年我們畢業離校時,是“南陽地區第三師范學校”這塊牌子,但仍然掛在這個大門的東邊門垛子上。現在的新大門,系我們畢業后所修。 大門正對面約有一箭之地,是一個南北長的方形池塘,北岸偏西有一顆歪脖垂柳,每當春風蕩漾,柳絲飄飄之時,樹下總有一些少男少女們弄姿留影,給這棵樹賦予了些許詩情畫意。池塘東邊是一棟教職工宿舍樓,西邊沿岸一條路直連著外面的世界,路西有幾間小房,有一小吃店,賣一些鹵羊肉、鹵豆腐皮、花生米之類的小吃和白酒、散裝啤酒,也是一些癮君子經常光顧的地方。 進大門向北不遠是一個橢圓形的花壇,以花壇為界,東西兩邊各有一條向北延伸的水泥板小路,把校園的南半部分成西、中、東三個區域。西邊是學校行政辦公區域,中部是實驗室和一個學生食堂,東邊是教職工的宿舍和幾個教室,一水的青磚紅瓦的尖頂房舍。 沿水泥板小路繼續向北大概六排房距離,校園豁然開朗,是一大片草坪,嚴格來說,應該叫草地,面積應該有三四個足球場那么大,扯東道西,雜草叢生,不加修葺,質樸無華。草地的草被不時踩踏,其實并不長,亦不嫌荒蕪。 課余飯后,足球愛好者不約而同,在西邊劃出一塊,來回奔襲,煞有其事,不管師生,其樂融融。這片草地,把校園分成了南北(前后)兩個部分,北邊即是教學區。草地正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水泥板路,路西雜草叢生,路東則顯得稀疏、只緊挨路邊的地方有些雜草,向東向南地勢漸次增高,系天然的沙石地面,空地東南角有一眼水井,一座水塔高聳,為全校師生員工提供生活必須的水源。 草地中間的水泥板路自南向北延伸過來,兩邊各有一棟教學樓,東西排列,三層磚混結構,每棟每層4個教室,樓梯置中,每兩個教室之間有一間房,用作教師辦公室或單身教師的住室。 沿路繼續向北直通到宿舍樓前。路東是一個小院,尖頂紅瓦,系教職工住室。路西是一個池塘,內植蓮藕,岸栽垂柳,朗月之夜,荷葉田田、蛙聲陣陣、月光融融、柳絲飄飄,很有點兒朱自清大師筆下《荷塘月色》之意境。 荷塘北邊,是女生宿舍樓,四層磚混結構,我們入校第二年才投入使用。女生樓向東一箭之地,是男生宿舍樓,三層磚混,紅墻平頂,房間對面設計,即所謂的“筒子樓”。每間宿舍設8個床位,鋼管焊接的高低鋪,房門兩旁的墻壁上設壁櫥8個。 教學樓前空地的東邊就是東餐廳,面西背東,南北排列,紅磚紅瓦,總有一二十間房之多。里面并無餐桌凳子,南頭是一個較大的操作間,本校當時有兩個學生食堂,這是其中之一。 晴天時,做飯師傅們便將飯菜抬出去,擺在西邊空地上,學生憑票打飯,熙熙攘攘;雨天,則擺在餐廳里。同學們或席地而坐,或站立窗臺,或端進教室,三三兩兩,結伴而食這油腥不多的飯菜。 東餐廳內的北邊是一個禮臺,說是餐廳,其實也兼有禮堂的職能。每有重大集會或元旦晚會的演出,均在此地進行。每年春期,學校特有的“兩會”——團代會、學代會也是在這里舉行。東餐廳的后面是操場,南北長、東西寬,每年為期一周的”春季田徑運動會”也在這里舉行。 跑道之外芳草萋萋,春夏時節,每到課外活動,草叢中三三兩兩的少男少女們席地而坐,提一瓶水,擺兩只碗,喝水聊天,其樂融融。擬或在球場上龍騰虎躍,揮汗如雨;擬或揮拍跳起,小球翻飛;擬或在跑道上往來飛奔,強筋壯體。 如今,只有兩棟教學樓、兩棟宿舍樓依稀尚存,其他的已被徹底改造。大門口的池塘已被填平,并蓋成樓房,小吃部變成了招待所,學校大門修的高大威猛,并加了平頂,上書“南陽三師”四個大字,系魯迅先生的手筆。校園內的尖頂房舍已經幾乎被全部拆除,多被花草、亭臺、假山和多座樓房代替。教學樓前的草地空地被建成一個小型花園,東餐廳也被拆除,教學樓后的小院被拆除綠化,連那個含情脈脈的“荷塘”也變成了垃圾山,一片荒蕪。原來的“荷塘”的西面,新修了二層樓的禮堂和餐廳...... 我們眼中的校園,已經成了我們心中永存的記憶了。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路喆,男,河南新野人,現供職于唐河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喜文字、愛旅游,曾有諸多作品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