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顧: 云鬘凝翠,鬒黛遙妝,螓首蛾眉,霧海佛光。 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華山。 這四座名山也是四大菩薩的道場,代表“智”的文殊菩薩在五臺山,代表“悲”的觀音菩薩在普陀山,代表“行”的普賢菩薩在峨眉山,代表“愿”的地藏菩薩在九華山。 四大菩薩各有坐騎,文殊菩薩的坐騎叫“青獅”,觀音菩薩的坐騎叫“金毛犼”,普賢菩薩的坐騎叫“六牙白象”,地藏菩薩的坐騎叫“諦聽”。 每個菩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頭異獸都有它們的來歷...... 黎明,站在峨眉山金頂上,仰望十方普賢兩面十頭的奇異金身,一種對佛法宇宙神鬼妖魔的遐思如山間的濃霧彌漫開去...... 上午游完大佛,匆匆乘車趕到峨眉山腳下,按照行程,僅有一天半的時間,徒步爬山是來不及的,只能選擇坐車去幾個中意的景點,峨眉山真是太大了。 下午三點左右才趕到景區,計劃先轉山腳下的報國寺和伏虎寺,然后坐車上接引殿,第二天一大早去金頂,之后坐車下山,游覽萬年寺、清音閣、猴區等景點。 以下的文字圖片也按照上述順序呈現。 【報國寺】 報國寺建于明萬歷年間,起初名叫“會宗堂”,是儒、釋、道三教會宗的意思。寺中供奉著三教的代表人物:佛教為普賢菩薩,道教是廣成子(傳說是李老君的化身),儒教是楚狂(楚狂名接輿,和孔子同時代,楚王請他去做官,他裝瘋不去,后來隱居峨眉山)。 清朝時會宗堂遷址于此,康熙皇帝取佛經“四恩四報”中“報國主恩”之意,御題“報國寺”匾額,所以現在叫作“報國寺”。 報國寺是游覽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廟,之前的游記中已經分享過很多寺廟的景致,這里也差不多,就不再多費筆墨了,只寫一些新鮮的東西。 寺中除了香,在一個桌上還擺滿了燈。從旁邊的說明了解到:燈是光明和智慧的表征,供燈是為了照破無明,心生慧解;此外,燈也是人和佛交流的媒介,人住凡塵間,佛在九重天,人和佛交流需要用到香煙和燈火,通過供不同的燈,可以向佛祈求各種福果,有佛緣燈、平安健康燈、姻緣送子燈、光明智慧燈、事業財源燈等等。 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的首寺中供奉著騎象的普賢菩薩。 茶禪一味:峨眉山不僅是佛門圣地,山茶文化也源遠流長。茶道中有峨眉一派,是公元845年間由峨眉山昌福禪師創立的。峨眉歷代高僧都會種茶制茶,“竹葉青”等名茶就來自于此。 武俠小說中的峨眉派,昭示著峨眉山的武術文化。讀經、習武、研茶,大概是山中僧道的日常修行。 【伏虎寺】 伏虎寺離報國寺不遠,它還有個名字是“虎溪精舍”,處在綠木濃蔭的山麓中,寺外有潺潺溪水,十分清幽。 法堂前的尼姑: 羅漢堂里也供奉著普賢菩薩: 我去時天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在寺內一處平臺上極目遠眺,滿山翠綠蒙上了一層霧紗,近處的飛檐螭吻莊嚴古樸,讓人如處在神話武俠的山水畫中,要是能飛檐走壁、騰云駕霧,多爽! 【金頂】 游完山下二寺,已近下午五點,趕最后一班上山的車,來到了的雷洞坪。一路上山路彎彎曲曲,云霧繚繞,司機開車倒是既穩且快,拐彎處也不怎么減速,就這樣,也行了一個小時左右。隨著海拔升高,氣溫越來越低,一下車就感到一股寒氣直入骨髓。 為了能第二天一大早登上金頂,我預定了接引殿索道招待所的房間。招待所離雷洞坪還有約半小時的路程,只好哆哆嗦嗦地往上爬,天色將暗未暗,小雨時下時停,霧色茫茫,雨聲瀝瀝,一路上只見到了零星的兩三個游人,偶爾從密林間傳出窸窣的響聲,忽而也能見到幾只啁啾的飛鳥,起初時的蕭索寂寥之感,走著走著,不覺淡去,生出一種天地悠悠任我行的豪爽...... 招待所的環境真的不怎么樣,臟、冷、窄,到處是蚊子,可不建議小伙伴們在索道招待所居住。 捱過一晚,第二天天未亮,不少游客已經起床排隊,等著坐第一趟上金頂的索道: 待到金頂,太陽已漸漸升起來了。一般起早是為了看日出,可這樣的陰天是看不到的,但很多人還是一大早就來到了金頂,懷著一些僥幸。 在登上金頂的階梯兩旁,列著整齊的六牙吉象,華麗莊嚴: 金頂上的獅子和六牙白象雕塑:六牙白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此外,傳說中釋迦文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乘六牙白象降生摩耶夫人腹中,這才誕生了釋迦摩尼。六牙象征六神通(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漏盡)。獅子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形象,“獅子吼”聲音洪亮威嚴,佛用這種聲音傳道,聲如洪鐘,字字穿心。 十方普賢金像:這座雄偉的金像有48米高,代表阿彌陀佛的48個愿望?!笆健北硎酒召t的十大行愿,也象征佛教中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意喻普賢無邊的行愿能圓滿十方三世諸佛和蕓蕓眾生。 普賢菩薩身下是四尊吉象,表征“四弘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 一大清早,霧氣未散,所以照片不是很清楚,但是現場觀看的震撼卻未減一分。 金像下供著許多盞佛燈: 離菩薩不遠處,有一個“金剛嘴”,處于懸崖絕壁上,可供游人站于其上觀云海日出,如果運氣好,還可以看到神秘的佛光和漂浮的圣燈,晴朗無云的時候可以看到山下的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上?,我去時,除了霧,啥都看不到。 金頂上,正對著普賢金像的是一座華美的金色大殿: 從正面可以看到“大雄寶殿”和“華藏寺”的牌子: 華藏寺中莊嚴的佛像: 金色的佛像和金色的殿宇,讓人覺得崇宏壯麗,心生敬仰。 金頂上除了華藏寺,還有其他的殿宇,觀音殿、玉佛殿、彌勒殿等等,它們一起圍成了一個“四合院”,供奉著不同的佛像。 在普賢金像的下方也是一座大殿,中央是一座高大的佛祖,四周有很多小佛像: 這塊石頭上標著“金頂3079”,意思是金頂的海拔是3079米。 離金頂不遠處有一塊瑞吉山石,瑞吉山是瑞士的一座山,因與峨眉山形狀相似,就結成了“姊妹山”,在瑞吉山上,同樣也有一塊峨眉山石。 【萬年寺】 游覽完金頂,坐索道回接引殿停車場,然后坐車來到萬年寺停車場,下一站:萬年寺。 索道還是非常寬敞的: 為了節省時間,乘坐萬年索道到達萬年寺。 從索道上望去,景色也很不錯呢: 下索道后,還需走上一段距離才到萬年寺。 寺外兩旁的紅墻上寫著“南無普賢菩薩”和“南無阿彌陀佛”。 萬年寺的歷史非常悠久,創建于東晉隆安年間(397—401)。這里有一處很有詩意的景致:“白水秋風”。白水代表萬年寺,因峨眉山五行屬火,山中寺院常遭火災,于是萬年寺曾改名白水寺。秋天的時候,樹葉泛紅,倒映在寺中的白水池中,池里陣陣紅波閃動,十分迷人。 彌勒寶殿上香的游客絡繹不絕: 寺中樹枝上掛滿了祈福牌: 萬年寺中的一處盛景:無梁磚殿,乍一看,有點像蒙古包。因其全部為磚結構而名。 殿內供奉著騎象的普賢菩薩: 殿頂上繪著四位飛天的仙女,分別抱著琵琶、箜篌、蘆笙、笛子,形象生動,色彩鮮艷。 一對夫妻在巍峨寶殿前拍照: 大雄寶殿前的天井中香煙裊裊: 殿內佛教徒們正在誦經: 黃色的“蒙古包”夾在紅色的殿宇間甚是顯眼: 白水秋風: 山色空蒙: 華藏寺莊嚴輝煌,萬年寺鮮艷秀麗,都讓人印象深刻。 【白龍洞】 從萬年寺出來,步行前往清音閣,途中路過一處叫“白龍洞”的寺廟。 據說寺后原有上下白龍二洞,為白娘子修真之所,寺因此得名?,F在上洞口早被淹沒,下洞口也已自然封閉。 不是“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嗎?為什么又到峨眉山來了?反正是神話,不用太考究。 這個寺廟不大,同樣的大雄寶殿: 有一處新鮮的是藥師殿: 殿中供奉著藥師佛,他和釋迦摩尼佛、阿彌陀佛并成為“橫三世佛”。藥師佛在行菩薩道時,發愿為眾生解去一切疾苦病痛,治各種無名痼疾,令世間一切眾生身心安樂。 【清音閣】 出了白龍洞,再往下行一公里左右,穿過古德林和接王亭,就來到了清音閣。 清音閣就是一座樓閣,因著得天獨厚的環境,成為了峨眉上景色最美的地方之一。 清音閣在綠樹圍繞當中,不遠處可以聽見清脆的溪水聲。溪水穿過丹檐紅樓的接御、中心二亭,亭兩側各有一石橋、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雙翼,故名雙飛橋。黑白二水匯合于牛心亭下,沖擊著碧潭中狀如牛心的巨石,奏出一曲清幽的旋律。 這就是峨眉十景之一的“雙橋清音”。 溪旁石桌上,蝴蝶也在靜聽清音: 【生態猴區】 繩命,是剁么的回晃;繩命,是入刺的井猜......開心的一小,火大的一小,壤繩命,梗楤容,壤繩命,梗秤帆,壤繩命,?;鼗?..... 有木有看懂? 不懂沒事,我來翻譯給你聽: 生命,是多么的輝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開心地一笑,豁達地一笑,讓生命,更從容,讓生命,更平凡,讓生命,更輝煌...... 為什么我要忽然旨遠言高,開悟了?——我倒是想! 因為猴哥要出場了! 就在延參法師用可愛的方言傳遞上述生命真諦時,一只大獼猴大搖大擺地闖入了鏡頭。 “老師傅,恁講啥哩?” “恁看看俺不好嘛!” “叫恁不理俺!” “小的們,給俺上!”
峨眉山上的獼猴見慣了人,就是這么自來熟! 山上有多處可以觀猴的地方,從清音閣出發向北不遠,就有一處生態猴區。 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崖刻。 唐太宗游山摩崖石刻:李淵奉道教教主李耳為祖先,峨眉山是天真皇人(后世老子)的修道之處,所以太宗李世民作秦王時曾來祭拜老子。 朱元璋崖刻:朱元璋小時候曾和母親投奔在峨眉山出家的舅舅寶曇,后來當了皇帝,封寶曇為國師,主持峨眉山佛事。 離猴區越來越近,自然景觀也越來越美。 一些欄桿上出現了猴子雕塑,快到了。 通過石階,渡過小溪,穿過小亭,往高遠處望去,已能看到猴群在樹間玩耍。 終于到了。 猴區中有賣猴食和拍照的小攤,不多的游客也在這里駐足,等著猴子出現。 左等右等,猴子就是不下來。 我問了問小攤上的大姐,她說也沒個準,有時候一兩點,有時候三四點,餓了就下來了。 我又逗留了一個小時,從生態區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又折返,只看到遠處的猴子,卻一只也沒下來。下午還要趕火車,不能再等下去了。 真是遺憾!山中的觀猴須知上寫著“保持安全距離”、“不摸猴逗猴”、“把飲料食物放在包中不要露出來”,深刻了解后,我還專門多買了一瓶飲料,招搖地拿在手中,就想勾引猴兒們過來搶,我好趁機摸一摸,可是距離太安全了,我只好自己喝掉。 來峨眉山沒有調戲猴子,也沒有被猴子調戲,失??!一定要再來一次,消挺地轉完剩下的景點,還要和猴崽子們近距離接觸! 【秀水】 看完猴區,所計劃的主要景點也都看完了。帶著些許遺憾的心情,踏上了下山了路途。一路上所見到的青山秀水,又讓我心情為之一振。 斗龍壩:傳說白娘子在白龍洞修行時,常到此地嬉水玩耍,青蛇(一開始是雄性)貪圖白娘子美色,欲霸為妻,白娘子好勝,提出比武斗法,取勝方可,兩人便在此處惡斗。最終,白娘子降服了青蛇,青蛇化為侍女小青。 再往前走,來到了一處景色讓人陶醉的地方,這里的水非常清澈,而且有顏色,一下子讓我想到了很多年前去過的仙境九寨溝,印象中就是這樣的青山秀水。 岸邊的白石,湖中的碧水,山側的翠木,分明的層次,飽和的色彩,讓人心曠神怡。 一位僧人靜立岸邊,長久地注視著水中倒映的山色,是在參禪?還是在沉醉中發呆? 再往前,離出口不遠,立著一塊牌坊,正反兩面分別寫著“山水如畫”和“清香仙境”。 山水如畫,清香仙境,信矣! 成都五日游,看過了很多新鮮的景兒,也許時間長了,會遺忘不少。 然而,有些印象會深植在腦海,哪怕記不起來名稱、地點、時間,深深觸動的感受卻不會消逝,就像麻辣之于味蕾,是一種滲入細胞的記憶。 峨眉山,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