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毅成《急澗泛羽》71×92cm
2003年 國畫紙本
時代、共性與自我
——讀韓毅成花鳥畫的個性特征
文/賈德江
在古代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代代花鳥畫家在反復的藝術實踐和理論致思中,積淀了通過描繪動植物以展現民族文化思想與審美意識的豐富經驗,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基本追求,造就了精工細麗的“工筆”和瀟灑洗練的“寫意”兩大樣式。
然而,這一歷史悠久的美術品種在走過其古典高峰期之后,僅知拾取古人皮毛的淺學者流,離開了以造化為師,拋掉了“世情”與“時事”的感悟,一味以前人成法為圭臬,致使中國花鳥畫自清代中期之后,已經基本上失落了優良傳統,丟掉了花鳥畫藝術語言的原有生命力而發生了衰變。具體表現為:形象類同、造意空疏、畫法概念、游戲筆墨,至晚清更衰頹之極。一場花鳥畫的變革,也便在上世紀之初開始了。由此在中國花鳥畫壇出現了好幾位代表人物,影響中國好幾代人。
韓毅成《蔬趣園》71×92cm
2003年 國畫紙本
其中寫意花鳥的卓越代表是吳昌碩、齊白石和潘天壽。吳氏以氣勝,歌頌了心中花鳥世界的雄艷蒼勁和歷劫不磨的永恒生命力;齊氏以情勝,抒發了普通老百姓愛鄉土、愛家園的真摯而豐富的感情;潘氏以理勝,營造了天高地闊奇崛自強的崇高景觀。
工筆花鳥畫的突出代表,主要有北方的于非闇、江南的陳之佛和八閩的陳子奮。他們均直接取法前代優秀傳統,并重視對花寫照,為鳥傳神,卓然自成一家。
進入新時期以來,西學再次東播所引起的中國畫大討論,對中國畫壇并非亳無負面作用,但對花鳥畫家而言,則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想,對第二、三代花鳥畫家影響尤著。
他們開始更自覺地反思古代傳統和近現代傳統,更全面系統地了解西方繪畫,接受舉世呼喚自然保護的感召,適應市場經濟下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積極拓展花鳥畫中的精神空間,大膽試驗藝術形式,向西方現代繪畫吸收,向遺忘的古代傳統尋根,向歷久而彌新的民間美術求索,于是形成了現代花鳥畫多角度多層面的新格局。
韓毅成《春澗啼鳴》71×92cm
2003年 國畫紙本
這種新探索的共性在于重視繪畫語言的錘煉與豐富,不僅在語言變異中不同程度地發揚古代花鳥畫的“寫生”、“寓興”與“寫意”的傳統,而且尤注意使花鳥畫之變更適于現代人精神生活與情感交流方式的需求。為此,普遍不再滿足于舊有的格律化程式,而是力圖突破原有的造型觀、構圖式、筆墨律與用色法,營造出更廣袤自由的藝術時空,構筑著更豐富更強烈的藝術形象,形成著更發揮材質作用的肌理,表達更真誠更生動更多樣的審美感悟。
韓毅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向花鳥畫藝術探索行列的。
韓毅成《叢林之光》132×132cm 2002年 國畫紙本
榮獲“世紀中國風情畫展”銅獎
韓毅成曾求學于津門,受教于孫其峰、王學仲先生,深得用筆、用墨、韻味與意趣的要領。當然根本的還是脫離不開前輩畫家吳、齊、潘及于、陳等的影響。事實上,大凡研習花鳥畫之學子,沒有不受這幾位大師影響的。韓毅成也不例外。當他選定花鳥畫作為終身藝術追求始,便“雙管”齊下在工筆與寫意兩方面下過死功夫。如果說他的老師、苦禪的高足孫其峰先生屬于建國以來第二代畫家的話那么韓毅成應屬于花鳥畫壇第三代畫家。
他和他的這一代有成就的畫家一樣,都經歷過對傳統的歷練過程,并在掌握了傳統技巧之后,而深感囿于傳統而缺少向前發展與突破的可能性。他們都從前輩畫家們的經驗中得到啟示,要追求“自我”的藝術語言和個性只能向現實生活尋找靈感與激情。
韓毅成選擇了一條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尋求新意新法的道路。他把他的視線由傳統花卉轉向南國花木,明艷的山花和繁茂的老樹成為他作品的主體。他多次深入熱帶雨林,呼吸那蓬勃的山野之氣,領略那生生不息的精神魂魄,捕捉那自然風物的神奇與和諧的美,并激發他去創造前人沒有的筆墨語言和色彩關系,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韓毅成《幽谷鳴春》196×98cm
2007年 國畫紙本
就工筆而言,韓毅成的雙勾重設色花鳥畫,起步于陳老蓮,上溯兩宋院體畫,重寫生,尚形神,堅骨法,濃色澤,形成了重彩有骨的風格,表現了大自然繁茂向榮的生機。
就寫意而言,他繼承了清代個性派中情趣盎然雅俗共賞的傳統,由華新羅入手,上溯陳白陽、周之冕,下參任伯年、吳昌碩等諸家,甚至承接孫其峰衣缽,作風生動活潑,富平常心而多生趣,并且在造型的多姿、運筆的多變和用色的新艷和諧上又開生面。
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在個性中不失共性,在共性中突出個性,一直是韓毅成花鳥畫創作探索的中心課題。它包括了具體的筆墨表現形式,作者的美學思想,創作理論的總結,以及如何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等各種方面的學養。
韓毅成《春雨相隨》136×68cm
2006年 國畫紙本
比如,在韓毅成的工筆花鳥畫中,打破了傳統花鳥畫多取折枝的方式,也不再像古人那樣往往把花鳥草蟲以局部特寫的方式出現,擺脫了利用大片虛白以突出花鳥的舊程式,變指示時空的手法為顯現時空的可感性,把花鳥置放在一個較大的場面,不留天地,不過分省略背景;或運用山水畫空間處理的“清渾法”,使物象處于聯系與互動中。不但沒有削弱花鳥的主體地位,反而“以大觀小”地使花鳥生息于應有的生態環境之中,創造了一種花鳥與山水相結合的新穎而鮮活的構成之美。
韓毅成《羽翼生風》101×69cm
國畫紙本
又比如造境依然情景交融,卻掙脫了靠題詩、題句而引發聯想。也不完全依賴花姿鳥態對環境的暗示,而是十分精意地表現晨光、暮色、月影、露氣、風雨、陰晴,抒發作者有動于衷的感受與體悟。為了抒情的精確與細膩,韓毅成更摒棄了按老程式平均著力的習慣,較善于在清晰與模糊的對比轉換中表現情感的流動。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韓毅成已變寫小情小趣為構筑宏闊的意境,一改畫庭院花卉之美的一花半葉之趣為山鄉花鳥之麗,亦不止于自由野逸之情,而是放眼于雪野沙原與原始森林,表現大野雄風強悍瑰偉的奇情,謳歌原始花樹幽深豐茂生生不息的哲理。這種似乎旨在擺脫城市噪聲與環境污染的高曠情懷與全新旨趣,給人帶來的是耳目一新之感。
韓毅成《春暉》138×69cm
國畫紙本
韓毅成的畫,屬于工筆寫實一路。一般而言,此類畫法由于嚴謹、細致的描繪,極容易產生呆板的現象,更容易忽視畫家本人“意”的表現;加上傳統的工筆花鳥畫,無論在立意、設色、布局、線條、技法等方面,都成為一個完整體系而存在,具有極強的程式性,使“意”的自由表達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約束,導致工筆花鳥畫缺乏情趣和生命力。韓毅成則不同,在他看來“意”是工筆花鳥畫的靈魂,他認為“意”與“形”的統一是畫家精神世界的外化和藝術的體現,大自然的奇妙景色,須畫家“澄懷觀道”以求,對物寫生雖“不必似之,然當師其意”。這種美學理念是和他追求高逸的藝術理想境界分不開的。
因此,他的工筆畫在重寫實體驗,強調形象的具象特點的同時,更強調在具象造型中的生命活力的表達。他創造的“意”往往是具體景物與內心感受的統一,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他不用奇特怪異,過分夸張以至扭曲的形象去抒寫激憤不平的情感,使人激動不安,引起思索和感奮,而是以寫實為主,加上適度的夸張和裝飾,把那些分散在自然景物中的美,進行“意”的組合和集中,創造性地再現自然的美,使人覺得有一種親切感,并在品位上得到啟發和陶冶。
韓毅成《春澗啼鳴》100×68cm
2007年 國畫紙本
在這里,花鳥畫的表現形態,主要是筆墨與色彩的運用,線條更是其中之脛股。韓毅成的線條,不僅有長短、粗細、方圓、曲折等的不同,而且還有濃淡、干濕、輕重、剛柔、虛實的變化,處處顯現著傳統中國畫的功力。特別是線條的力、線條的美、線條的節奏。都表現為對傳統的深入理解與認識,也是他作品的美感基礎。并由此生發出新的造型結構,新的墨色觀念,新的情和新的意,使人感到他在傳統審美趣味和現代審美意識銜接方面,在東西方藝術精華化合方面,顯露出不同尋常的智慧與才情。在色彩的處理上,他認為,創作中色彩的運用,首先要服從內容的需要,只是一味摹仿古人,或是一絲不變地去再現自然,都是錯誤的。
我們必須深入現實,去認真體驗色彩和光線的關系,色彩給人的感覺,色彩和感情、色彩和主題的統一,以及色彩和筆墨的配合問題。這種色彩觀使韓毅成突破了傳統“隨類賦彩”的范囿,往往采用以主色調處理畫面的方法,即舉一色為主,眾色為輔,利用主色統一畫面眾彩,變化活用。或濃郁厚重,以濃重筆墨,配合原色重彩;或清麗淡雅,以淡墨輕描,賦淡彩渲染;或兩相互補,分清主次,都是畫家有意識的“自我”創造,造就一種極富濃郁詩情的作品,使作品更為感人,更富有藝術性。
韓毅成《閑云不成雨 故傍碧山飛》136×68cm
國畫紙本
韓毅成的寫意花鳥與他的工筆花鳥有異曲同工之妙,屬“半工半寫”語體,或稱為“兼工帶寫”的“小寫意”畫法。由于兼顧到物態、物形、物色、物性的寫實性和筆、墨、色的生動性,他作品的美學情趣和工致程度介于大寫意和工筆之間。
與他的工筆畫相比,只是筆法和主觀性程度的差異。他的寫意花鳥既不像工筆畫那樣精謹工整,也不似大寫意那樣容易產生的粗率和空泛,而是以筆墨的豐富性,表現了生物的鮮活性和色彩的潤澤明麗見長,以表現輕音樂般的幽雅精致為美學特色,基木上屬于優美型的藝術。他的繪畫語言,緊緊凝聚著“筆墨”這一抽象美的內容,水墨淋漓,蒼勁秀麗,遙接清代諸家之風神,近承乃師孫其峰寫意畫意緒,合理合法,有情有趣,大而不空,繁而不窒,虛實相生,動靜生發,令人回味。

韓毅成《林深泉幽》136×68cm
國畫紙本
藝術家的氣質、經歷決定他的藝術個性。韓毅成偏愛靜謐、繁復、瑰麗和沉厚的南國自然景觀,并以自己的藝術去發掘,表現其花木別具特質的形式美感與精神意蘊,他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形成了自己的造型語言;在他幾乎所有的作品中,都盡力排除人的活動對大自然的干擾,以還原大自然那獨立無語的原生態美感,還原天、地間渾然整一的境界。
我們同時還看到,韓毅成力求在畫面中營造現代人夢寐以求的“精神家園”,將那失落已久的,難以喚回的自然圖景在畫面上重現;應該說,韓毅成以自己的藝術重建了“烏托邦”圖景;春光明媚、空氣清新、水草豐茂、溪水潺潺、鳥語花香……一幅幅和諧、平和、優美、恬然、充滿生機的畫面,正是當代人精神渴望的幻境,令人產生回歸感的詩意家園。

韓毅成《云山秋色》136×68cm
國畫紙本
由此可見,韓毅成的藝術選擇是不趨時尚的。在不事浮華、質樸自然的形貌中將平凡的花木泉石給予詩情的表現,透示出其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與寫意繪畫的深厚功力,其藝術目的是跨越具象的描繪而進入恒久的,隱喻生命的領域。
在韓毅成的作品中,人們可以不斷感覺到一種多層次,多側面的內在蘊含,體現為藝術與生活,藝術與人類交錯作用而形成的豐富性,韓毅成意在以自己的藝術去表達人類對自然的憧憬、理想與改變,進而在實現“情景合一”、“物我兩忘”的道路上又跨越了一大步。
韓毅成簡介
韓毅成,1955年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從著名畫家孫其峰、王學仲。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為唐代杰出散文和詩人韓愈的后代,父親韓景生為東北地區第一代油畫家代表,耳濡目染,故自幼學習繪畫。1975年20歲時與孫其峰合作梅雀圖,得到孫其峰題跋鼓勵和啟功的指教,并書寫墨寶留念。選擇了一條真正的大自然中尋求新意新法的道路,創造了一種花鳥與山水相結合的,而鮮活的構成之美。是當代不多的具能掌握多種技法和題材的畫家,工筆、兼工帶寫、寫意花鳥、山水具精。
藝術榮譽
·《叢林之光》參加由中國美協主辦的"世紀中國風情"大型中國畫展,獲銅獎。
·《澗溪初曉》在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中獲優秀獎。
·《水邊之晨》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
·《繁春》200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國際藝術雙年展中獲銅獎。
·《茂林鳥喧》入選“新世紀”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
·《繁春》在迎接97香港回歸中國書畫作品大賽中獲優秀獎。
· 作品《春暉》2007年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多幅作品被國內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作品多次在國家報紙、雜志上發表,傳略編入多家名人辭典。出版有《當代實力派畫家藝術研究.韓毅成花鳥世界》、《紅旗書畫60家.韓毅成專集》、《中國畫名家精品粹編.韓毅成花鳥作品》、《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現代重彩卷》等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