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知道一些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有這么一位傳奇的女子,她是輔佐三代帝君的幕后女人,更是親自撫養了兩代帝王,有非凡的魅力和心機,又頗具政治才干,兼具慈悲和智能,輔助成就了大清兩百六十七年霸業,她就是布木布泰,當然更多人知道的是她的稱號,孝莊太后。 但就是這個英明的太后,在死后卻停靈37年沒有下葬,這是為什么呢? 布木布泰嫁給的是清太宗皇太極,皇太極稱帝后,她被封為莊妃。 在后宮,布木布泰其實并不是最受寵的一個,皇太極最寵愛的是她的姐姐宸妃海蘭珠,那么布木布泰是如何成為太后的呢?主要還是歸功于她為皇太極生了第九個兒子福臨,雖然說是第九個兒子,但福臨還是成為了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只是在盛京稱帝,而福臨統一了中國),兒子成為了皇帝,布木布泰也就成了皇后。 當然,福臨成為皇帝最大的功臣也還是他的母親,福臨才六歲,布木布泰穩住了野心勃勃的多爾袞,他才當上了皇帝。 當然,布木布泰的功勞還不止于此,他還在順治死了以后,輔佐了她的孫子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半壁江山,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個偉大的女性。 不過人還是終有一死的,康熙二十四年八月,布木布泰突然右側身癱瘓,言語不清,康熙晝夜不離左右,親自侍奉,甚至親自寫祝文禱告上天,布木布泰的性命并沒有因為康熙的至孝而留下,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莊文皇后薨于慈寧宮,結束了她豐富曲折的人生,時年七十五歲。 在孝莊死后,康熙傷心過度,為了敬愛的皇祖母,他做了這幾件破例的事情。第一件:割辮。在大清的時候,只有皇帝駕崩,其子女才可以割辮,皇后都沒有這個資格。可是康熙卻為了他的皇祖母割辮了。第二件:葬禮大辦。當時的清朝連皇帝的葬禮都是以節儉,不會大辦。第三件:停靈過年之后,皇帝本應該準備上朝,可是康熙一直守著孝莊過年。 “我身后之事特囑你: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于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布木布泰生前就為自己立下了遺囑,這也就是她停靈37年的原因了,因為她自己曾經下嫁給多爾袞過,所以不希望和皇太極合葬在一個墓里。 布木布泰的遺囑,給康熙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按遺囑辦吧,明顯違背祖制;按祖制辦吧,又違背了祖母的遺囑。玄燁不愧是康熙大帝,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權宜之策,在遵化的東陵建一座殯宮,將祖母的靈柩先停放在那里。然后慢慢再想辦法。這一停就是37年,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給布木布泰建陵。 后來,雍正繼位,大臣上奏要為布木布泰下葬,雍正為布木布泰建立了墓寢昭西陵,這個問題才終于得到解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