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重溫《甄嬛傳》,依然會被孫儷飾演的甄嬛這個人物形象打動。從《甄嬛傳》到《羋月傳》再到近日正在江蘇衛(wèi)視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三部劇除卻用了同一個女主角孫儷之外,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是古裝題材的大女主戲。 而同樣都是大女主戲的主題,同樣都是孫儷作為女主角,大女主們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相比《甄嬛傳》《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更加聚焦小主題,脫離老舊的古裝宮斗戲,而是把視角轉(zhuǎn)向了小人物的勵志傳奇人生,探尋秦商歷史長河中女性的命運。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女主角周瑩如何從一個江湖賣藝的少女變身成為吳家大院的少奶奶,并且一路逆襲成為了秦商首富。 1884年,清朝這架大馬車正緩步行走在終結(jié)的末路上。這是一個愚昧與變革交雜的年代,衰敗與腐朽中隱隱蘊藏著新的希望。清末的陜西“秦商”在“茶馬”交易和“走西口”等貿(mào)易場景是《那年花開月正圓》劇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第一幅畫面,這場景真實還原了當時的商貿(mào)活動及商旅的情懷,劇中展現(xiàn)出來的陜西商人以“忠”為核心價值,以“道”為經(jīng)營理念,以“勇”為行為特色的精神架構(gòu),尤其是當周瑩初入?yún)羌覗|院的時候,她首先便帶來了一股“勇氣”,她敢于打破很多封建迷信的殘余,無論是“跟隨洋人去教堂”這件小事,還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觀察經(jīng)商這件事時候的獨特的見解,抑或是給吳聘出謀劃策時候的點子,無一不顯示除了她這個看似“小女人”背后的“大女人”視角。而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以周瑩為代表的秦商所具備的忠、義、信,以小見大,從周瑩到秦商,無疑是樹立了一個當時社會價值觀的標桿,這標桿對于當今仍然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 截止到今晚《那年花開月正圓》播出了15集,秦商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這部劇便收獲了無數(shù)好評,之所以一部跨越時代的古裝劇能受到如此大的追捧,除卻什么孫儷粉絲、古裝劇迷等等這種客觀的因素之外,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這部劇本身的可看性。周瑩,不了解歷史的人對于這個人物的名字,可能都會認為這會是一個軟妹子瑪麗蘇逆襲的人設(shè),而不會想到孫儷飾演的周瑩居然如此拼,當江湖少女的時候有點“傻楞”的可愛,陰差陽錯進了吳家大院依然是“死性不改”,而后經(jīng)歷種種波折后才開始“發(fā)憤圖強”,開始經(jīng)商。這其中周瑩人物個性的鮮明變化是全劇最大的看點,為什么觀眾喜歡看這樣的孫儷?一個字兒:真。孫儷飾演的周瑩像是一個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而非什么假惺惺的瑪麗蘇或者是距離我們生活甚是遙遠的歷史人物,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矯情,也沒有女人之間的勾心斗角,更不是單純的人歷練成為一個復(fù)雜的人那種老套的戲碼。《那年花開月正圓》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藝術(shù)手法講述了過去的故事,劇中的人物個個真實,周瑩的漸次成長、一向個性溫潤的吳聘少爺在保護自己妻子時候的男人擔當,沈星移的富家子弟作風等等,這些細小的構(gòu)成了一個真實的大故事,這才是這部劇最大的成功之處。
|
|
來自: 新用戶0528K0W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