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這兩句詩曾經引發了一場全民賦詩的熱潮,將千百年之前一個人的孤寂和落寞,通過網絡傳遞到全天下,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人世間的各種“風塵”都被這句詩撫慰了。 ![]()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簡盧陟》中: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這首詩是韋應物寫給他的外甥盧陟的。韋應物常年塵世奔走,輾轉流離,失意落魄,他用這壺足以慰藉風塵的酒,來填補他的孤獨和寂寞。 說起韋應物應該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人,因為少年的他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紈绔子弟。 公元737年,韋應物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韋氏家族自漢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為關中望姓之首。 所以,韋應物不用苦背之乎者也,在家人安排下,成了唐玄宗貼身侍衛,他行事囂張跋扈,械斗搶掠、橫行鄉里,地方官也惹不起他,如同他自述的那樣囂張: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山河破碎,唐玄宗倉皇逃往蜀中避難。戰亂使韋豪宅府邸淪為廢墟,昔日的朋友也遠離他,失去了權力的庇護和家人加持,韋應物瞬間從天堂跌入人生低谷,這給了他靈魂重重一擊。 從此以后,他發奮讀書,幾年后蛻變成了兩袖清風的父母官,受到百姓愛戴。他曾嚴懲不法軍吏,又常感到無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寫下了'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最后,也在文學史上奠定了自己無可爭辯的地位。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撫奏高雅之曲,卻遇不到聽懂琴音的知己。在這寂寥的旅途中,潦倒一生。“白雪曲”是指高深典雅的曲調。所謂“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人生亦如此,越是品性清高的人,越是在人海中難遇到懂他的知音。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草木猶沾雨露,暮春的山中能聽到鳥鳴,人生雖不稱意,但自然山水卻有心。塵世奔走,沒有知己,失意落魄,流離失所,可我有一瓢酒,足以慰藉生命中所有的不如意。 “風塵”從字面意思是一路的艱辛旅途。但聯系當時寫背景,遠不如此。唐朝安史之亂剛結束三年,同華節度使周智光反叛國家,不僅殺了陜州監軍張志斌,還向朝廷叫板:'恐踏破長安城,至于挾天子以令諸侯,唯我周智光能之。',唐代宗忍無可忍,派郭子儀好不容易消滅周智光,后蜀亂又起。韋應物是一個憂國憂民詩人,“風塵”在這里也暗指國家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現實,所以將人生的這些不如意用一瓢酒來撫慰。 韋應物的詩,以五古最為精妙,語言簡潔純樸,詩意自然淡雅。他雖困于官場,卻獨愛山水田園。他潦倒失意過,也孤寂低沉過,在忍受了生命里的落寞,飲盡了世間所有的滄桑,才有了“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風塵”的絕世風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