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影片的商業價值,本作更可貴的是,延續了前兩部的精神內核,依然在講述與“宿命”抗爭的故事。 片中,葉問以“攤、膀、伏”式不停擊打著木人樁,時而急促,時而緩慢,聲聲清脆,余音悠長,而妻子就在一邊靜坐,凝視丈夫泰然自若的奮斗不息,這一刻的畫面,美好到讓人心醉,一動一靜,道出了人生的真味:不爭,不怒,不息。 在《葉問》系列中,詠春與葉問,葉問與甄子丹,最相通的地方,就在于“不爭”,這個安于享受歲月靜好的男人,不到生計、生命最緊要的關頭,不會主動出手。 看多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或者俠肝義膽打抱不平的江湖大俠、綠林好漢,到如今才發現,其實功夫是功夫,修養是修養,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武力解決,而武力強大也不是行之天下而皆準的定律,功夫高手,即便身懷絕技,也是隱而有當,葉問,便是隱學的“極品”。 葉問是這樣一個男人,疼老婆,可以陪跳舞,愛孩子,能夠接送學,包括對朋友,對街坊,甚至是兒子同學的家長,永遠是泯然眾人般普通平凡,絲毫看不出任何盛氣臨人的江湖氣息,或許對他而言,練武是修煉,人生更是修煉,武功修為與人生境界的雙修,才能到達至高的境界。 但是,不爭,不代表他無為,小學被占,他一定會挺身而出,詠春爭霸,他必須力挽狂瀾,這是葉問的底線。 不爭,不代表永遠不爭,而是毋須爭時不去爭,若需爭時也會毫不留情。 古人云:“怒發沖冠憑欄處”,似乎血氣方剛,早已成為英雄男兒的最好標榜。但葉問,無疑在反其道而行,這是個不易沖動的淡定男,前作中如此,本片中更是。 依然記得當年吃飯時被前來踢館,也印象深刻如今決戰時刻,陪老婆跳舞解悶,不是他故作姿態,性格如此,與世無爭,以靜制動,勝在“不怒”。特別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武功的精進,特別是閱歷的增長,葉問更顯得胸懷寬廣,身體力行的論證著“沖動是魔鬼”的鐵律。 詠春拳是典型的以柔克剛,以動制動,講究快刀斬亂麻,所有平心靜氣的蟄伏,都為了“沖冠一怒”那一刻的全力爆發,猶如瞬間開掛了一般,將對手打個落花流水,當然,最強的武功都是防身技,詠春也不例外,從三部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太多葉問的手下留情,那是在憤怒極點,依然保有的“理智與情感”,淡定,才是化解恩怨、度過難關的良藥。 所以,在看《葉問3》的時候,戰臺烽也會捫心自問,我們這么愛葉問,究竟為什么?我們這么喜歡看《葉問》系列,究竟為什么? 不可否認,作為一部功夫片,武打動作美輪美奐,袁八爺的武指,是世界頂級,甄子丹的功夫,也是世界一流,這一次來對陣的拳王泰森、拳霸張晉,也都是究極厲害角色,這樣的配置,已是動作電影在技術上、欣賞性、精彩度的巔峰呈現。 但是,我們愛的并不僅僅是功夫中拳腳凌厲的葉問,更多的是,通過電影所呈現出來的,在功夫之外的葉問?;蛟S葉偉信版《葉問》,是一直以來,給到一個功夫傳奇宗師,最多情感戲份的電影,這種藝術化處理,讓葉問的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真實而飽滿,這也是葉問區別于既往一干功夫大俠,另類獨行卻更符合大眾的理解與期待的地方,這樣一個功夫高手,并沒有高高在上,而是異常接地氣的猶如鄰家大哥。這也如近年的功夫片走向,當“拜神”的風潮過后,總是要回歸人性,即便是一代宗師,也是由心修行。 這一次的葉問,更是將人生的重心,放到了相妻教子之上,授徒傳藝之中,他所傳的不僅僅是詠春的功夫道,更是做人的哲理,正如《葉問3》這部影片,雖然是商業大片,卻有著最寶貴的意念傳承。當我們感動于葉問蓬勃的戰斗力,和堅忍的意志力的時候,會發現像他這樣一個男人,最值得贊賞的,是他生命不止,打樁不停,修行不息。 不只對葉問,對于我們所有人而言,看電影,也如一場修行,特別是去看《葉問3》,有熱鬧,有華彩,有深度,有余味,體會到第幾層,感悟到多少真意,全憑自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