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方人,原先叫得上名字的福建城市只有三個:廈門、福州、泉州。早幾年知道了寧德時代,但是不知道寧德是一個城市。到了這里才知道,原來這里還是主席主政工作過的城市。 網絡上推薦的這個城市的有名景點,似乎都在市區以外。后來我查到一篇游記,知道市區有個城隍廟。恰好有點時間,那里又不算太遠,于是就在老城區里逛一逛。沒想到,在這里才發現南宋大詩人陸游與寧德的淵源甚深。 城隍廟在南方特別多,而且規模也大得多,但是寧德的這個城隍廟之大,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在這里,竟然還看到了陸游(1125年 -1210年 )的痕跡。 在城隍廟大堂深處,有一個陸游的雕像。旁邊記錄了陸游的幾首詩和他的《寧德縣重修城隍廟記》。 陸游在這篇文章中記錄了這座城隍廟的歷史: 祠故在西山之麓,紹興元年,知縣事趙君詵之始遷于此。二十八年五月,權縣事陳君澤復增筑之,高明狀大,稱邑人尊祀之意。既成,屬某為記。 寧德在宋朝是福州的一個縣。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陸游初入仕途時,被安排到福州的寧德作主簿,這篇文章寫于紹興二十八年。看來陸游至少在這里做了3年的主簿。 有點遺憾的是,在城隍廟中,關于陸游的這篇文章沒有刻成石碑,而是用一種易拉寶方式的印刷品呈現在游者眼前。 陸游的詩文中,提到寧德的不太多。并不是陸游這幾年寫詩少,而是因為陸游中年時,把自己不滿意的詩大部分都燒掉了,《渭南文集·跋詩稿》中記載道: 此予丙戌(即乾道二年 1166年,陸游41歲,)前詩二十之一也。及在嚴州再編,又去十之九。然此殘稿,終亦惜之,乃以付子聿。紹熙改元立夏日書。 刪詩的行為在古代很普遍,楊萬里、杜牧等人都做過 。例如楊萬里把自己的三十幾歲前的作品一把火都燒掉了。陸游流傳下來的近萬首詩中,42歲以前的作品僅僅一百多首。 假如陸游對自己沒有那么狠,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的關于寧德的詩篇。 寧德和我生活的青島一樣,都是海濱城市,自然少不了海鮮。陸游就曾經在一首詩中,回憶自己在寧德吃海蠣子的事情: 昔仕閩江日,民淳簿領閑。同寮飛酒海,小吏擘蠔山。夢境悠然逝,羸軀獨爾頑。所嗟晨鏡里,非復舊朱顏。 這首詩的題目好長,其實可以當作一個小序:《紹興中,予初仕為寧德主簿與同官飲酒,食蠣房甚樂,後五十年有餉此味者,感嘆有賦酒海者大勸杯容一升,當時所尚也》 蠣房就是牡蠣,我們青島叫做海蠣子,南方人好像叫做生蠔。喝啤酒吃蛤蜊和海蠣子,是青島人的飲食習慣,就是容易得痛風病。不過陸游他們那時候沒有啤酒,喝米酒和白酒,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后患。 老年時,杜甫又有絕句回憶好友,《予初仕為寧德縣主簿,而朱孝聞景參作尉,情好甚篤。后十馀年景參下世,今又幾四十年,忽夢見之若平生,覺而感嘆不已》: 白鶴峰前試吏時,尉曹詩酒樂新知。傷心忽入西窗夢,同在峬村折荔枝。 白鶴峰是寧德市區內的山峰,朱孝聞時為福州寧德縣縣尉,與陸游為同僚好友。在白鶴峰南麓的南際公園,佇立著一尊陸游的塑像,可惜這次沒有機會前去瞻仰了。 陸游保存下來的第一首詞,也是和朱孝聞一起,《青玉案·與朱景參會北嶺》: 西風挾雨聲翻浪。恰洗盡、黃茅瘴。老慣人間齊得喪。千巖高臥,五湖歸棹,替卻凌煙像。 陸游自己說北嶺在福州,但是我感覺也許指寧德,因為寧德在南宋時就屬于福州 。蠻江,寧德有兩條江水南流入海,一條洛江一條晉江,寧德的古城在晉江邊上,這里的蠻江或許指晉江。 晉江市是屬于寧德的縣級市,這里有特步、361度、安踏、九牧王等知名企業。.去火車站時,滴滴司機過橋后沿著晉江北行,一路上聊天時,我才知道晉江和寧德不僅有寧德時代,還有這么多聞名的企業 。 陸游在寧德的仕宦生活,看來恣意而舒適,所以詩中寫道:昔仕閩江日,民淳簿領閑。百姓淳樸,沒有那么多訴訟事件,因此為官較為清閑。 陸游有一次離開縣城,作詩記錄下了當時的情形,《出縣》: 匆匆簿領不堪論,出宿聊寬久客魂。稻壟牛行泥活活,野塘橋壞雨昏昏。槿籬護藥才通徑,竹筧分泉自遍村。歸計未成留亦好,愁腸不用繞吳門。 平日里工作忙碌,外出舒緩一下思鄉之情。田間野外的美景不錯,既然沒有機會回到江南,留在這里也不錯。何必因為思念家鄉而愁苦呢? 陸游到底忙不忙呢?詩人筆下總是很隨意。估計他也不會太忙,這不,他又登山訪支提寺去了,七律《訪僧支提寺》中寫道: 高名每慣習鑿齒,巨眼忽逢支道林。共夜不知紅燭短,對床空嘆白雲深。 滿前鐘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尋。欲識天冠真面目,烏啼猿嘯總知音。 支提寺在福建寧德市霍童鎮東南的支提山上,習鑿齒是晉朝大儒,是孫劉貶曹(三國)的始作俑者,支道林是晉朝的名僧。一僧一儒,首聯對仗起。按說這里用支道林的典故是恭維支提寺的僧人,但是習鑿齒是自比嗎?似乎不太謙虛呀。 陸游生于1125年,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去寧德時僅僅20歲,二十八年也僅僅23歲而已。在現代社會,還是上大學的時期呢,正是他風華正茂、未來充滿希望的時代。 結束語前幾天路過潮州,韓愈僅僅在潮州8個月,但是韓愈的影響似乎無處不在。連潮州的山山水水都改名為韓水韓江了。 或許陸游在寧德寫的詩,沒有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聞名吧。 說到這里,不禁又為寧德惋惜,假如陸游不燒詩的話,一定會有更多的關于寧德的詩篇傳世。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