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闡釋 “觀: 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展”前言 整個藝術史是基于不同觀看方式的歷史。時代的更迭導致觀看方式的改變,影響到創作者審美意識的變化,賦予了藝術作品不同的精神風貌。 中國的近現代繪畫(尤其是油畫),吸收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傳統,同時在自身的文化習慣下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及至當下,中國的繪畫藝術在視覺語言與西方藝術融合接軌的同時,其精神內蘊逐漸凸顯出中華文化的特質——比如追求“以形寫神”、“氣韻生動”、“空靈”等東方文化特有的審美價值。當然,除了文化傳統的影響之外,中國藝術家和西方藝術家所處的社會人文環境不同,由此各自持有的觀看方式亦不盡相同,導致在作品的指向上也有所差異。總的來說,中國當代繪畫藝術的發展所形成的軌跡,以及和西方藝術的差異性,對世界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值得研究的文本和借鑒的路徑。 俄羅斯國立裝飾藝術博物館位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是俄羅斯重要的國立美術館。該館以收藏與展示藝術史上各個時期的藝術作品為主旨。因此,“觀: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展”系統梳理當下中國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在該館呈現給俄羅斯公眾,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這不僅是讓俄羅斯民眾感受中國繪畫藝術的魅力,同時讓俄羅斯乃至西方藝術界以專業的學術視角深入觀察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樣態。 本次展覽將通過繪畫藝術架起東西方藝術對話的契機與文化交流的橋梁,定將在中俄兩國美術史以及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跡。 參展藝術家路璋作品欣賞 俄國風景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7 樹林 布面油彩 45cm×61cm 2004 路璋的油畫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歷史畫、風俗畫、風景畫和肖像畫創作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但主要的成就在歷史畫創作。1982年創作的《基石》就顯示了畫家對生活的激情和構思的創見,《武昌起義》顯示他突破原有歷史畫模式的大膽嘗試和再現歷史真實的努力,在《醒獅》中這種努力取得了成功,人物形象和環境的真實表達使這個多年來被眾多畫家表現的題材或這類題材的原有格局得到一次明顯的突破,《夜·黑沉沉的夜》又回到嚴格的現實主義道路上來,題材選擇和藝術處理都非常有獨創性,兩組人物形象的安排使題材獲得嶄新和深層的揭示,欄桿的安排既符合生活的真實更具有造型上的巨大表現力,深入刻劃形象的技巧亦屬上乘,尤其是《發亮的眼睛》是他歷史畫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力作,無論在構思和表現上都出現質的飛躍,也是他在藝術創造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畫家超越慣常運用的特定情節利制定時空的限制,形象、色彩利構成的處理服從感情的表達,這是一幅難得的創作利成功的實驗。總之,路璋的每幅歷史畫都顯示了他的藝術創造性和油畫技巧的濃厚功力。 異國風光 布面油彩 62cm×77.5cm 2013 泰山雄姿 布面油彩 200cm×150cm 2009-2010 異國風光 布面油彩 21cm×39cm 2016 倫敦別墅 布面油彩 46cm×61.5cm 2013 俄羅斯風光 布面油彩 50cm×61cm 2016 巴黎陽光下的街景 布面油彩 70cm×100cm 2013 山林雪景 布面油彩 66cm×86cm 2006 倫敦塔橋 布面油彩 50cm×61cm 2013 雪山與湖 布面油彩 45cm×50cm 2013 冬雪之一 布面油彩 36cm×28cm 2016 冬雪之二 布面油彩 52.5cm×38cm 2016 有干花的靜物 布面油彩 65cm×80cm 1997 干瓜和鮮桃 布面油彩 50cm×60cm 1997 桃子與干花 布面油彩 60cm×50cm 1998 農舍一角 布面油彩 100cm×85cm 1996 場院 布面油彩 53cm×45.5cm 1996 草原秋色 布面油彩 38.5cm×50.5cm 2006 冬天的山道 布面油彩 65cm×80cm 1995 老石匠 布面油彩 61cm×45cm 1985 家鄉的二丑子 布面油彩 60cm×50cm 1988 梁山石匠 布面油彩 140cm×100cm 1981 盡善盡美唯解放——王盡美 布面油彩 150cm×100cm 1979 路璋:為畫王盡美跑遍山東各地來源:濟南時報 作者:臧文濤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央電視臺從7月份起在《新聞聯播》中開設了《人民英模》專欄,并在《焦點訪談》之后播放《人民英模》專題片。山東的革命先烈王盡美的專題片于日前播出。記者發現,片子中出現了多幅關于王盡美的歷史畫。經過了解,這些畫都是出自著名油畫家、山東藝術學院路璋教授之手。日前,記者來到路璋教授家里,對他進行了專訪。談到多年前創作的這批革命歷史畫,路璋記憶猶新。“那是30年前的事了。”路璋說,“1979年,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30周年,我接到了一個任務——創作以王盡美烈士為題材的美術作品。”為了收集有關的歷史資料,路璋開始了艱苦的實地考察。“諸城北杏村、青島四方機廠、淄博礦區、濟南原省委秘書處舊址、當年王盡美在國貨商場演講的戲臺、老濼源橋、山海關、長辛莊鐵路機廠、上海中共一大會址……”路璋一口氣報出了一長串地名,“山東各地以及省外王盡美曾從事革命事業的地方我幾乎都跑遍了。” 經過認真細致的資料搜集,路璋相繼創作完成了《王盡美——中共一大代表》(組畫)、《王盡美在青島》、《盡善盡美唯解放》(油畫)、《喚起民眾》(油畫)、《醒獅》(油畫)以及《鄧恩銘——中共一大代表》(組畫),先后發表在《山東畫報》、《民族畫報》、《山東文學》、《支部生活》等雜志上。其中《盡善盡美唯解放》入選“新中國成立30周年山東省美展”,并獲二等獎;《喚起民眾》入選“建黨60周年全國美展”;《醒獅》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獲優秀獎,并被中國美術館珍藏。路璋向記者介紹說,1987年10月中共山東省黨史陳列館建成后,將路璋有關王盡美、鄧恩銘的二十多件作品全部收藏,永久性陳列。1992年,路璋又應邀為王盡美烈士紀念館創作《乾坤孰掌問昊蒼》、《喚起民眾》、《列寧會見王盡美、鄧恩銘》、《山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四件大型油畫,作為館藏永久陳列,以教育后人。 路璋告訴記者,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的主要創作內容就是革命歷史題材。那段時間也是路璋的高產期。后來又完成幾件歷史畫名作,現在均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如果以目前藝術市場衡量,路璋很多作品的價值都已經是天文數字,然而,他還是住在學校里不足100平方米的宿舍里,生活十分儉樸。“俗話講得好,知足者常樂,平平淡淡才是真嘛!”路璋笑著說,“我就喜歡吃老伴做的素炒芹菜葉子,再吃個長清煎餅,喝碗小米綠豆稀飯,美哉!” 藝術家簡介
【寫生研究】 【當代油畫】 【當代水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