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新綠初綻,2021年多省公務員聯考筆試終于在3月27日落下帷幕,或信心百倍,或初遇新奇,或心有不甘,或悵然若失,此時的你,無論何種心情,都請抱抱這個堅持到今天的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2021年聯考,有我們熟悉的地方,也有其特殊之處。 (一)考情基本延續傳統,考題考點成熟規范從整體安排看,多地行測做題總時間為120分鐘,總題量120題,個別省份稍有不同,但差異不大(如題量在110-130范圍內),申論總時間則多為150分鐘,3-5題,各地時間會隨題量有所調整。 從命題特點和試題內容看,各科目命題規則和考點設置基本延續過往歷年考情,如果你曾耐心梳理并總結往年試題,或者從華圖處了解到更為詳細和專業的規律分析,那么,在考場上會時不時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換湯不換藥”的選拔性考試,讓我們對自己的備考之路動力十足,也更明確地向我們表明了“天道酬勤”。 細化到各考試地區,我們會發現,各省份雖然在試題組織上是在同一個題庫中選取題目,但仍需適用于不同地區,因此各省會結合當地考生實際情況進行選題,所以,聯考試題既有兼容性,也體現出個性化。如行測,各地或者模塊(試題)順序不一樣,或者個別試題不一樣,或者題量有增減,或增加自己省份的特色元素等等,但在考點分布上基本一致;也有個別省份與其他省份試題差異較大,屬于獨立命題省份。如申論,不同地區對同一套材料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但主題不變,或者會采用同一套材料,但設置不同的問題等等。 (二)整體局勢更加緊張,考生迎來“新挑戰” 1.深受減招、疫情影響,考試難度整體加大 2021年聯考20多個地區參加,除了福建、貴州、重慶、廣東、云南、遼寧、甘肅等地比2020年計劃招錄人數有所增加之外,其他地區都呈現了大幅度“縮招”趨勢,新疆、廣西兩地更是減少了一半以上。 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量預計超900萬人,同比增加35萬,即使今年省考招錄條件在向應屆生傾斜,但所有聯考省份招錄人數比去年減少了1.3萬余人,就業嚴峻之勢可見一斑。 “屋漏偏逢連夜雨”,疫情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隨之而暴露出來的問題會讓國家更加重視專業化管理,編制收緊且對考生要求更高,考試難度必然會加大。 2.試題難度增加,選拔更科學 從考生反饋的考題情況看,2021年聯考也在試題的命制上求新求變,題目更能精準全面地測查考生相應能力。 如,數量關系中,難度較高的幾何問題考查較多,占總題量的40%。代入排除法和枚舉法依然是解題的熱門方法等等。 言語理解與表達科目中的意圖判斷題、語句填空題、細節理解題的題量有所增加,這些題型或是難度較大或是易錯或是耗時較久,都是易錯題型,且在多數考生失分較多的邏輯填空題中,更加注重近義實詞的辨析,必須要緊密結合語境才能選定最恰當的詞語,該科目難度增加較為明顯。 除此之外,也存在各考點交叉融合考查的情況,如此便對考生綜合能力要求更高。 【例】近日,由中國、意大利、美國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發出一種三維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網絡支架。這種生物支架能很好地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結構,未來,將可用于藥物篩選或植入大腦幫助治療腦部疾病,該碳神經支架由我國率先提出并完成材料制備。科學家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員發現,相比在二維的培養皿中觀察、培養神經細胞,三維支架更接近腦部實際環境。 將下列四個句子重新排列,填入劃橫線處,語序正確的是: ①把體內正常的神經干細胞移植到細小的碳納米管中 ②用石墨烯模擬大腦內部四通八達的三維框架 ③從而構建出一個“互聯互通”的人造神經網絡 ④增殖和定向分化神經元細胞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上題屬于語句排序和語句填空題的融合,既要準確理解前后文語境,還要分析所給的四個句子之間的先后邏輯,再觀察其是否與給定文段的話題是否一致。對考生而言,在緊張的考場上閱讀量很大,稍有不慎就會出錯。 其他科目難度表現在此不再贅述,大家可關注華圖教育進行更詳細的了解。 題量大、時間緊再加上報考競爭比增加以及試題難度逐年加大,2021年聯考再一次向我們證明公考絕不能“赤膊上陣”。 (三)狹路相逢勇者勝,公考備戰不容小覷在此,我們先大概列出公務員考試的3個特點: (1)專業性弱,不涉及專業知識,只和個人能力和素質相關,并且對每一個考生而言都是陌生的。 (2)行測和申論以及行測各模塊之間內容差異較大,適合分科備考。 (3)公務員考試能力和技巧重于知識和概念,忌死摳概念和理論。 同時,多省聯考統一命題,試題更加科學、嚴謹,能夠減輕各省公考命題壓力,盡量避免了省份之間試題重復或泄題的可能,且試題結構與國考基本一致,有助于選拔出符合國家要求的更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一些“考霸”利用各省公考“時間差”四處參考的投機行為,提高了各省篩選合適人選的工作效率。于考生而言,他們亦能夠根據往年成熟、規范的考試規律制定清晰的備考規劃,國考及其他各地的公考試題都能做以借鑒,學習更有方向性。 綜上,我們會發現,如果進行難度對比,公考上岸的概率遠小于高考錄取率,而且,公務員考試技巧性很強,我們不需要像高考那樣從基礎理論知識開始打數年的“持久戰”,如果你方法得當且堅持靜心學習,一定能夠“成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