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如何從零開始,揭秘電影整個制作流程 以前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電影很神奇,對一部電影的誕生充滿了好奇心,后來學了相關的專業慢慢了解了整個行業,也填補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好奇心,今天就來聊聊一部院線電影是如何從無到有的誕生。 近幾年我國的電影市場也是越來越好,整體呈現一個良心發展的趨勢,好電影也是遍地開花,近兩年的《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影片,都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了雙贏。 隨著關注電影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對于電影的好奇心也是越來越重,更多的關注點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臺前,開始轉向了幕后。 從創意到故事很多電影之初都是從一個創意開始的,這個創意有時候可能是一句話,有時候可能是一件事,觸發了電影的核心創作人員,嘗試在這個創意的基礎上去打造一個可以成為劇本的故事。 比如電影《志明與春嬌》,最初的時候是彭浩翔與自己的好友一塊出門,發現好友在過程中與許多不同身份的人打招呼,好奇對方是如何認識這么多人,好友告訴他是一塊抽煙認識的,原來隨著香港禁煙令的公布,狹窄的后巷成為了新型的社交圈,無數男男女女躲到這里抽煙,無論什么身份,什么職業,在這里都是一個煙民,噴云吐霧,插科打諢。 隨即彭浩翔動了念頭,想要拍一個關于吸煙的電影,就有了之后的《志明與春嬌》。 再或者是岸西導演的電影《親密》,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杜琪峰的一句話,杜琪峰對這個寫出過《甜蜜蜜》、《男人四十》等諸多佳作的“金牌編劇”岸西說,“你來幫我寫一個愛情電影吧。很便宜的那種,最好只有5場戲。但其中要有一個畫面是,一個女人每天都去碼頭等一個男人,沒有等到,晚上就回到她住的一個小酒店。” 除了這句話,杜琪峰什么也沒說,岸西想了半年,寫出了《親密》,杜琪峰沒有拍,岸西就找機會自己把拍了。 很多電影都是如此開始,一個創意,變成一個故事,從一個故事變成了劇本,當時有的劇本也可以去直接購買某些已經完成的故事進行改編。 由此來看一部電影的第一步,一般都是從劇本開始奠基的,至于很多導演拿著一張紙就可以拍一部片子,屬于個例,不做參考。 劇本備案 那么有了一個完整的劇本,你就可以直接進行拍攝嗎?肯定是不行的,正常這個時候,需要把已經完成的劇本拿到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行備案,如果未能通過備案審核,就需要駁回后,根據要就進行二次修改,三個月后進行再次備案申請,以此類推,一旦備案信息通過,會拿到由國家電影局的備案回執,也就是大家經常聽說的拍攝許可證。 紀錄片《地獄之旅:一個電影人的長征》中就詳細記錄了導演陸川,拍攝《南京南京》時候,在立項這一塊所遇到的困難,十八個月的籌備,幾乎每天都有人對此喪失信心,劇組的人員走了一撥,來了一撥,陸川讓美術組寫了“死磕”兩個大字,貼在劇組里面,他發誓一定要跟這電影死磕到底。 前期籌備其實正常來說這個前期籌備和備案是同期進行的,在電影確定之后,就開始立項,組建劇組,針對目前劇本中涉及的場景,故事情節,這個過程要考慮演員,自己想要選擇拍攝設備,道具,場景租借,然后拿出一個大致的預算,這其中還要考慮到這個劇本在目前電影市場環境下能夠達到的預期收益,最終確定整體的制作規模和預算。 確立了預算,拉動投資,正式開始進入劇組的組建階段,演員,攝像還有劇組各個環節的重要工作人員,燈光,美術等一系列的工作人員確定,成功組建劇組。 劇組組建之后,各個職能要進入自己的前期準備階段,導演臺本,分鏡頭腳本,租借設備,準備道具,還要去確定取景地等重要工作流程,還是之前提到的《地獄之旅:一個電影人的長征》中,陸川的工作組,需要完全的還原出來一個古南京城,而不是在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南京進行取景。 跟所有確定的演員協調檔期,制作大概的工作流程。 亦或者大家經常提到的橫店影視城,現在已經是很多影視劇的首選取景地。 正式開拍所有工作都準備完成之后,拿到拍攝許可證,確定開機日期,基本上就可以進入正式拍攝了。 所有工作人員,從導演到演職員正式進組,圍讀劇本,制片主任負責整個劇組的食宿、交通、現場維護、場地練習、預算控制、財務管理,全力保障整個電影拍攝的順利進行。 因為實際拍攝和預算時候所考慮的效果肯定是有一定差異的,所以在這個過程經常會產生預算吃緊,需要增加預算的情況。 比較有名的是導演韓延,在拍攝《動物世界》的時候,一場追車戲就需要動用大量的預算,由于口頭表述并不能有效的說清楚自己想要的效果,通過一堆玩具模擬了自己對于追車片段所想要的效果,并且順利追加了預算。 后期制作所有的鏡頭都拍攝完畢之后,就要進入后期制作的這個過程,這個時候劇組就基本算是解散了,主要剪輯工作有后期組來完成,有的導演喜歡自己掌握剪輯的主導權。 比較有名的是,詹姆斯卡梅隆為了自己來剪輯《大白鯊》,在拍攝完成后,自己出錢請所有工作人員去旅游,等大家都旅游回來了,電影也剪輯好了。 這里的后期不單是我們常規意義理解的剪輯,還包括剪輯后的,畫面調色,特效包裝,音樂制作,聲音合成,畫面聲音混錄都環節,這里小科普一下,真正到了影視項目的剪輯上,我們所熟知的pr,edius,fcpx都要靠邊站,最普遍的應該是AVID剪輯系統,高效無損,完全按照影視工業一整套流程來設計。 正式上映拍也拍了,剪也剪完了,是不是就應該正式上映了。 還差一步,這個時候,你需要帶著拍攝許可證和成片到國家電影局進行審查,審查過程可能還會出現二次修改的鏡頭,需要把一些不合規的鏡頭進行加工和處理,有時候會直接影響到電影的上映。 2019年這一類的例子還是比較多的《小小的愿望》、《少年的你》、《八佰》等影片都經歷了這個過程,目前《八佰》還處于毫無消息的狀態。 更典型的例子是09年的《無人區》,09年的時候已經在電影院看到了上映的海報,結果13年的時候才真正有機會在電影院看到這部作品。 審查通過之后,拿到公映許可證,發行方就可以拷貝、申請秘鑰,正式排擋,籌備上映,這之前可能還會做一些點映進行宣傳。 可以看到一部電影從零開始,從一個創意,到最終變成我們看到的影片,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電影人付出自己的艱辛與汗水。電影畢竟是一個商業屬性的產品,電影上映了,票房也有了,那分紅就是接下來要面對的環節了。 先找一個例子,《唐人街探案2》,總票房33.97億,那是不是就代表最終收入就是33.97億,當然不是。 首先,影片所有的票房收入會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通過統一匯總之后,會記錄在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之后所有的分賬都由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主要依據。 之后,以該統計數據為主要依據,需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需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都是直接通過院線從總票房中直接劃扣并進行繳納,光這兩項合計8.3%。 再接下來會有一個中影數字代理費,這個費用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征繳,一般會是凈票房的1%~3%,也是通過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是這個代理費凈票房6億以上不用繳納。 這些都被扣除后,會得到一個全新的數字,我們稱它為最終受益,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制片方和發行方共享43%,這時候院線和電影院是同一家的,比如萬達,就可以獨占57%,同理發行與制片是同一家的,可以獨享43%。 如果制片方與發行,不是同一個公司,發行方一般會以最終受益為依據收取5%-15%的代理費用,剩下的28%才真正屬于制片方。 有時候為了增加排片,增加競爭優勢,制片和發型還會承諾給電影院進行返點。 這個數字比較寬泛,我們不做主要參考依據,那根據上述的列舉,一部1億票房的電影,最終到達制片方手中的回款應該是三千多萬。 再有就是有一些片子,導演會不收取費用,跟制片方簽訂的是分紅合同,這個也屬于個例,馮小剛當初拍攝《甲方乙方》就有這樣的情況。導演的票房分紅一般都屬于商業機密,這里查不到具體的數字,所以沒辦法進行列舉。 當然除了院線收入,一部電影還可以通過電視放映權的售賣,網絡版權,海外銷售,商務合作,政府補貼,行業補貼等途徑來獲取收益。這些非票房收入往往比票房收入還要客觀,所以近些年很多制片方就會想辦法增加在非票房收入上的拓展。 |
|
來自: 公司總裁 > 《導演/編劇/制片》